韩彦江
摘要:当前很多小学生由于受到过分溺爱,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后果会很严重。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被提上日程。本文首先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现状,然后找出了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障碍 活力 教育 心理素质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068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现代化社会的后备力量,而且处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关心每一位学生,让小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对生活充满希望,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以确保小学生在学习阶段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小学生由于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在他们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心理疾病,这样的例子在实际教学中是存在的。因此,作为教书育人的小学教师,我们必须从学生的思想抓起,照顾到每一名学生的感受,不让每一名学生掉队,让他们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快乐成长。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尤其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对此应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的各项管理规定,从小事抓起,从身边事抓起。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前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受到三代人的共同关心和爱护,使得他们在生活中不能形成独立的习惯,往往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于孩子的过分溺爱,只会让他们在今后的学校学习中受到同学的嘲笑。因为家长的过分溺爱会使得学生的基本技能丧失,不能自主发挥出特长,遇到事情就想找爸爸妈妈帮忙。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阻碍。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
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种种现象都会被小学生记住。对待不同水平的小学生,教师要一视同仁,否则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阴影,从而不利于培养他们健康独立的思维,继而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阻力。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对待爱调皮捣蛋的学生往往很严厉,不会夸赞他们即使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特长。这样,是不对的,小学生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各种思维都还不成熟,需要教师的帮助与鼓励。
(三)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现代生活的变化越来越大,很多传统的生活习惯都被社会淘汰。当今小学生由于生在社会的新时期,对待很多事物都具有新鲜感,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使得小学生也深深地沉醉在网络之中。但网络中不好的影响也对小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危害,为此,家长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要及时地纠正他们出现的错误,不能放任自流。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不可改变的,只能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不被社会淘汰。
(四)小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
很多小学生在踏入校园的时候心里都会感到难过,因为即将离开父母的怀抱,独自踏上学习的道路。有的学生适应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适应能力稍微差一点,那么差一点的学生可能会出现自卑或者压抑的心情,这样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培养。小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引,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以便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需要受到高度的重视,因为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决定着他们今后的成长道路。在原因分析中,教师和学校有着不可推脱的重任,家长在教育中也必须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正确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受到社会环境发展的影响,很多学生出现了早熟现象,这是非常可怕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健康的成长,心理发展要与实际年龄相匹配,不能偏离教学的主线。因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被重视起来,需要提高到新的层面,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三、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果不能准确观察学生的思维动态,不与他们真诚地沟通,那么教学是很难顺利实施的。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给学生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教学方式,营造健康快乐的教学环境,培养小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二)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学校要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邀请校外的专家为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让小学生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还要多下力气,合理安排心理健康课程,对于课时的安排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学期不得少于主要教学科目的一半课时。教师也要高度重视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指导小学生向着正能量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利的保障。
(三)对待学生要平等,不能歧视学生
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分三六九等,因为小学生的思想很单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如果教师让学生感到失落或者悲伤,那么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失败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有差别,但是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园丁,不能损害学生的个性发挥,对待差等生不能歧视,要多鼓励,让他们迅速追上学习进程。
(四)营造和谐健康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融洽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前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要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尝到课堂教学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发育。教师要扮演好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理念得到认同。
四、总结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此,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葛明贵.中小学创造心理教育的策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0(3).
[2]张宏伟.教师素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2.
[3]曹成刚.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认知现状及原因探析[J].青年探索,2003(3).
[4]李百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1).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