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危害

2016-05-30 22:05周长美曾光顺张萌
学理论·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周长美 曾光顺 张萌

摘 要: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着否定革命和戏说等突出表现,具有严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动摇中华民族做人立国根基的危害。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0-0058-02

无论是哪个国家,还是哪个民族都不能忽视自己的历史,这是自身未来发展的根基,因此必须要重视和善待历史。这关系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豪感,也会关系一个国家未来的治国理政,未来如何和谐发展。历史是一份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那么在社会中又如何会出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它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出现的原因?它有何新特点?有何危害?这些疑问需要我们一一解开。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原因

随着19世纪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中国就这样步入现代性的进程中。中国也开始遭遇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论的渗透,它们是同时出现的思潮。在中国陈序经和胡适是最早提出全盘西化主张的代表人物。陈序经认为,“中国之趋于全盘西化,不过是时间的长短问题,我们若不自己赶紧去全盘西化,则必为外人所胁迫而全盘西化”。他曾经这样说过,西方文化在思想、文艺、政治、教育、宗教、哲学、文学等领域都比中国好,就是衣食住行我们也不如西洋人考究,所以现在中国文化要想发展就必须努力地向西方学习。另外一个主张西化的代表就是胡适,胡适的全盘西化主张具有美国模式的特点。胡适认为,我们中国的文化应全盘接受西方国家的所有文明,这是非常明显的虚无主义的表现。全盘西化和历史虚无主义一直相伴相随。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最终胜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有害思潮得到了很好抑制。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中又泛起这种有害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表现得时强时弱,特别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太细致、不太认真的时候,它会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尖锐。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又一次在中国被唤醒?其中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1.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在低潮

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历史虚无主义起了先导、瓦解的作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上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则处于低潮期。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离不开国际大背景、大环境。这时有些人就借此机会,运用各种手段,否定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否定我们国家的历史、否定我们民族的一切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倡走美国式的发展道路,这些正是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的最集中表现。虽然中国共产党在发展上出现过几次低潮,经过自身的努力,最后我们都安全度过。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坚定的革命者和建设者认为即使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而懦弱者会临阵脱逃,选择走其他道路。

2.西方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封锁、政治遏制、军事包围,在全面硬遏制战略都遭受到失败之后,把和平演变作为软遏制战略提出来。通过国与国之间的人员交往和商贸往来等方式输出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让社会主义国家从自身内部发生演变。美国中央情报局曾经为了对付中国提出“十二条戒令”。让中国青少年只知道吃喝玩乐,让中国的青少年彻底堕落下去。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向世界宣扬“共产主义死亡,马克思主义过时,历史终结了”这样的观点。美国和平演变由苏联转移到中国。我们国家要时刻警惕来自美国有政治背景的许多非政府组织、基金会对华渗透。近些年,在我们国家出现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这些思潮都是与美国和平演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低潮的特殊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表现得更加突出和尖锐。

3.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逆向发展的追求

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后,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告诫人们一定要警惕改革开放逆向发展。这时有人给改革重新命名为“资本主义改革”,现代化重新命名为“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同志曾经设想可能会影响改革发展的一些情况,比如让资产阶级自由化得逞,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转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我国改革开放就走上了邪路、歪路,也就失败了;如果改革使我国出现了两极分化,出现了新资产阶级,改革也就失败了;如果经济建设上去了,但精神文明下来了,那么我们取得何种成绩都是没有意义的。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各种错误思潮的出现误导我们的改革。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突出表现

1.否定革命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最主要的一个表现就是否定革命。有人宣扬“告别革命”,在《告别革命》这本书中说道,“革命容易使人失去理性,革命有着巨大的破坏力量,改良才会取得成功,革命一定失败”。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者以“重新解读历史”为旗号,大肆宣传历史虚无主义,对全社会都产生了不良影响。他们把中国近代历史上凡是追求变革、谋求进步的人都斥为“激进的人”而加以否定和诋毁,而支持和拥护封建独裁统治的人则被称为“稳健的人”反而加以肯定和赞扬。所以也就有了林则徐太激进,琦善比较务实,打不过英国,就妥协等类似错误观点。“否定革命”就是不顾真实的历史事实,用主观臆断评价历史。正是因为历史虚无主义者“重新评价”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根本上被否定。

2.戏说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不仅仅停留在历史研究的领域里,还包括文艺创作上,如影视剧、小说等等,当然学术成果转化成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我们是欢迎的。但是要注意用什么样的学术成果转化?转化成什么样的艺术形象?他们有的是,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着抗战剧热潮的来袭,把学术成果转化成粗俗不堪的文艺作品。例如2015年八路军打鬼子的电视剧中就有这样的情节“手榴弹炸飞飞机”“手撕鬼子”等等,如此的荒唐事还有许多。还有在剧中演员的服饰、场地的布置,完全与当时的历史情况不符。这样的做法,会错误引导人们对历史的认知。

历史虚无主义是有悖于理性客观思考的。他们竭尽全力美化阻碍历史前进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势力及代表人物,而对革命政党、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则加以丑化和否定。网络中还传播“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雷锋日记是弄虚作假……这些现象反映出一部分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缺失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迷失。这些都是从根本上歪曲、颠倒历史的做法。

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危害

1.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严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应当说在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出现,造成了人民群众一定的思想混乱。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反思历史、还原真实”的旗号,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否定社会主义革命历史,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巨大成就,质疑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下的历史体系,图谋使当今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失去历史根基。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确使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不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从而对国家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总是抱着怀疑态度,对我们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也抱有质疑态度。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观颠倒不仅会瓦解现有制度和政权,甚至会导致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解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乔治·巴顿说过,“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做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最佳方法,不是阻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而是应该不断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和加快中华文化传播。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中国人民自信心也得到增强,从而推进中华优秀文化在全球的快速传播。在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文化成就面前,历史虚无主义就会黯然失色。

2.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历史虚无主义者采用全方位渗透方式,如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文化领域,图谋渗入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进行分化瓦解,最终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

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宣传西方所谓的“自由”和“民主”言论,抨击我国的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试图颠覆我国的执政根基。历史虚无主义者用苏联、东欧计划经济体制失败的例子来批驳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此外,他们甚至无限夸大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建设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失业、贫富差距拉大、贪污腐败等问题,希望达到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的。历史虚无主义者想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这正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理性的根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政治诉求就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用西方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替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历史已经证明,在中国搞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既不符合中国国情,也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3.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扰乱青少年的思想,动摇中华民族做人立国的根基

进入21世纪,青少年所处的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艰巨任务。人在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当他们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还没有辨识力的时候,容易上当受骗。比如说,在网络上的历史传闻,居然把现象当本质,把虚假当真实,那么就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对历史问题缺乏客观的、全面的、真实的认识。

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其主要途径就是对我国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注意的就是新媒体这块重要阵地,用科学、正确的观点占领新媒体阵地,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正能量作用。还要结合青少年网络交往情况,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对他们进行正面的、健康的、积极的引导。要根据青少年自身特点,增加课外实践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博物馆,发挥其智能教育功能,让青少年广泛参与、真实体验,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远离历史虚无主义的侵扰。

参考文献:

[1]陈序经.陈序经学术论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291.

[2]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主要表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0):124.

[3]梅荣政,杨军.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的透视[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5):42.

[4]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J].红旗文稿,2009(9).

猜你喜欢
历史虚无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道教研究的历史虚无主义困境及出路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