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医学院校双师型人才培养方案

2016-05-30 02:54:37梁攀朱伟群王丽君候雁如
亚太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

梁攀 朱伟群 王丽君 候雁如

摘 要:当今社会,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人们对于医疗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院校是以培育一线医生为主的综合性院校,学生不仅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还要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本文主要就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来探讨医学院校双师型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医学院校双师型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229-01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不同人才的需求,社会呼吁“双师型”的人才。医学院校是以培育一线医生为主的综合性院校,学生不仅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还要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这一背景下,医学院必须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1.医学院校双师型人才的培养意义

在以往的几十年中,我国医学教学模式制定了专业化的教育框架,但是专业课程体系过专、过深,在以往曾经发挥过了积极的效果,但是在经济的发展下,这种教学体系的弊端逐渐的暴露出来,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发达国家相比,文化素质存在缺陷、知识面狭窄、创造能力不足,无法适应经济时代的要求。审视这种传统的医学院培养模式,我们并非要将全局否定,而是要在审视新型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构建出“双师型”的培养方案。

2.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医学院校双师型人才培养方案

2.1 优化专业结构,注重特色建设工作

专业属于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联系高等教育与社会相结合的一个纽带,医学院在专业设置以及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必须要与新医改的要求结合起来,为国家战略服务,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同时,深刻的凸显出医学院的教学特色。在培养“双师型”人才上,需要“以医学学科为主,积极发展相关学科”,以培养素质良好、基础扎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同时,还要围绕医学相关专业及时对现有的专业结构与招生结构进行优化,在保障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快医药类专业的发展。

2.2 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体系

医学院校需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来对学生的知识、素质结构与能力进行重新设计,现行医学教学体系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课程结构上,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过于重视专业教育、知识面狭窄,这些都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知识太过陈旧,无法跟上社会的发展,为此,医学院校需要根据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规律来重新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对以往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优化调整,压缩陈旧的专业知识,适当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双专业、主辅修、双学位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知识面广、素质过硬的“双师型”医学人才。

2.3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属于整个医学教学体系的核心,也是学生与教师的活动过程,成功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强制,而是应该注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医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引导、开发、举例、利用的模式让教学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可以活跃起来,从而主动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注意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可以主动配合到教学活动中,将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参与。

2.4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为了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建设了以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和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网络互动实验室、手术观摩教学网络示教系统为主的数字化教学和辅助教学体系,实现了理论课教学、实验网络互动教学、网络自主学习三者的有机结合。学生利用资源丰富的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与教师互动交流,教学过程丰富而生动,教学效果好。尤其是利用手术观摩教学网络示教系统,学生可在手术室外直接观看现场手术;利用临床影像网络教学及实验系统,能结合病案、影像教学图进行讲授,可根据病人的诊断及其他基本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增加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5 制定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考核属于教学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判断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的医学考试体系大多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寡来进行评价,过于注重记忆知识的评价,这种评估体系过于急功近利。多年来,现行的教育体系都是采用一把尺子来评估学生,无法发挥出评估体系的个体发展功能,反而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这种被异化的评价方式严重的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要知道,人的智慧是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教育者不应该采用统一的评价体系来评估学生,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打破这种统一的评价模式,制定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学业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式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速度与智慧类型,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结语

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而言,“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有效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因此,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是值得在医学院校中进行推广的。

参考文献:

[1]韩雪,金泉.对高校培养方案制定的问题与对策的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

[2]刘惠洲.在学分制培养方案制定中深化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六大方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01)

[3]冷志杰,单忠纪.国际视野下培养方案制定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09).

[4] 付子义,王海星,高岩.关于我院试行学分制的特点及培养方案制定的几点思考[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
高中物理实验课中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0期)2016-12-27 16:46:29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网络m程专业培养方案探索
计算机教育(2016年9期)2016-12-21 00:12:40
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7:02:53
医学生共情能力培养方案及评价体系完善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5:55:24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对外经贸(2016年8期)2016-12-13 04:20:18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83期)2016-10-31 13:06:11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 21:27:59
本科应用型方向转型指导下的工业工程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9期)2016-04-26 09: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