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活力课堂,尽显“评价”精彩

2016-05-30 01:13彭永新
关键词:评价改革个性差异主体意识

彭永新

摘 要:近年来我校积极参与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学校数学组努力将评价改革研究深入到数学课堂,让评价呵护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拓展活动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主体角色,这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自主学习意识的回归、学习能力的发展、良好的学习情感的养成以及学习个性的张扬、学生的终身学习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评价改革;数学课堂;主体意识;学习兴趣;个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41-2

2013年12月,我校积极申报并有幸参加了苏州市教育局“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正式启动了教育质量校本化的综合评价改革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校数学组也逐渐将评价改革延伸到数学课堂教学这个大花园里,通过评价改革,促进数学课改研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通过研究和实践,笔者感到课堂评价改革的开展,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自主学习意识的回归、学习能力的发展、良好的学习情感的养成以及学习个性的张扬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并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笔者就课堂评价活动谈点粗浅认识与做法,请专家评析并予以赐教。

一、让评价呵护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用富有童真的情感善待每一个孩子,营造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

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认为,“学生与生俱来就不相同,他们都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而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教育如果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进行,那么教育就会产生最大的效应。”而要实施个性化的教育,首要的就是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学习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并意识到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一个个有着丰富情感并不断发展完善的社会人,需要我们去精心呵护。相反,如果实用主义地看待教育,这对于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说无异于买椟还珠,因为它消解了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所具有的意蕴。

一节数学课上,校对完之后,做对的孩子高兴的给自己画一颗五角星,小黄河也在数学书上歪斜而又自信地画了一个☆。“老师,黄河没做!”“我在心里想过,都对了!”望着黄河振振有词的样子我笑了,他肯定又是做在心里那本“本子”上了。我没有立即追问他为什么不写,只是轻轻地对他说:“我知道这道题你肯定会了。但是你知道张子美会做这道题吗?”黄河摇了摇头。于是我喊道:“张子美,请你把作业本拿来给黄河检查一下!”张子美的座位离黄河最远,她的作业写得既工整又正确。看了张子美的作业本,小黄河不好意思地笑了……这一次我没有板着脸向黄河瞪眼睛,因为我不愿意看到黄河那急切地想表达自己想法的表情变得失望。我想,张子美的作业就已经代替了我的“严肃教育”,这是一种完全带上了富有童真的纯净真挚的师生情感的教育方式。

我们坚信:“呵护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内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

二、以评价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融入儿童的情愫,尽可能多地让数学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做法也多姿多彩。但如果我们仍然把追求考试分数作为教育的全部,那样学生是毫无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的,相反学生头脑里生来就具有的主体需要和主体意识却在这样的学习之中不断地被弱化,他们感觉不到数学与他的喜怒哀乐还有关系,感觉不到学数学除了会答题之外还有什么别的用处。一句话,数学虽然走进了他们的视野,却没有走进他们的心灵。近期我听了一节低年级课,让我感触很深。

上课铃响了,教室里乱哄哄的。年轻的老师一声不响地在黑板上画起了五角星。画完后,她问:“哪组星最多?”学生说第三组。“第三组几颗星?”“其他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继续随手在黑板上写下:7 4 10 8。“你们想要哪个数?”学生都说要10。“为什么呢?”“因为10最多!”接着,老师让学生给这四组排一排名次,学生分别写出了3 4 1 2。现在你喜欢哪个数?学生说1。老师马上追问:1最小啊?学生抢着说:1在最前面。说不清,但学生意会了。接着老师又请每一组的学生说说想法。得第一名的小组代表,有的说要继续努力要不然别的小组会赶上的,有的说给几个★给别的组。不好的小组代表说,要再得几个就和第1名一样多了,有的说不行,还要多得几个,因为第1名的小组还会再得。发展的眼光!这可不是单纯数学的知识技巧可以代替、包办的。

这里,不经意的提问引发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孩子们的回答充满了智慧的本真?它怎么就把孩子与老师,孩子与孩子的心联系的那么紧?把孩子的心与数学联系的那么紧?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今天的数学课已满足了这些孩子们的情感需要,融入了儿童的情愫,而且,从孩子们的眼神里我感到数学已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如果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就像个窝窝头,不是牛奶、巧克力,孩子们不喜欢吃,相反如果让数学走进生活,孩子就会抢着吃争着吃。

三、用评价拓展活动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无论是对生活情景的感悟,数学问题的发现与分析,还是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选择等等,都存在个性差异”。可以讲,“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会发现学生所具有的鲜明的个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承认学生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提倡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个性化,正是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中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

学校开设了小星星班,要求数学老师轮流给每个班级里的一些学习后进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有一次讲单位名称换算,我问学生:10000米=( )千米。孩子们经过一番思考,有人举手回答了:

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因为1000米=1千米,10000里面有10个1000,所以10000米就等于10千米。流畅严密的推理,太精彩了!

第二个学生也有自己的看法:还有办法!因为1千米等于1000米,1000×10才等于10000,所以10000米=10千米。

我赞许地点点头笑了!目光停留在数学成绩不大好的祁励励的身上,他笑着:“我猜的!”说着他用手比划10000有4个0,去掉三个“0”后就等于10千米。

从这三个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差异,但是我们很难说清谁好谁坏。第一个学生的回答体现了等量代换思想,第二个学生的逆向推理也很出色,第三个学生则很大胆,能联系自己的经验来解决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会,还处于懵懂的状态,但是我们要给他们留点时间,相信他们的发展有个过程!有人曾说过,时间和空间对于孩子来说就像生命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因为这些构筑了他们学习的基石。

四、让评价激励成长——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主体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课堂评价活动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身始终是充满快乐的!

因此,我们在开展课堂评价活动中,尝试建立《课堂成长记录本》。课堂上及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写评语,鼓励自觉学习的习惯和善于质疑的精神,经常在学情调查的同时,在记录本上写上充满激励性的评语。如:“你已经掌握了获取科学知识的钥匙”,“学会提出怀疑的问题,是科学家必备的素质之一”,“你的想法真了不起,你能在课堂上讲给同伴们听吗?”……这些真诚平等的语言让学生体验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快乐,成了我与学生们进行心灵交流沟通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个勤奋好学、聪明可爱的小小探索者的未来。在自学活动中,不仅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学生之间也经常开展平等的对话,相互评价,相互勉励,如:“我同意××的观点!”“我还要补充……”“要是把××和××的意见合在一起就可以了”……这些面对面的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对话,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学习小主人的角色。

每到期末,我们还和学生们一道为自己精心准备一份档案袋,里面不仅有素质报告单,还有学生各种获奖证件、最佳数学作业、自己设计的数学小报、自己最满意的一张数学试卷、向家长汇报的书信等能反映学生较大进步的过程性材料。这种档案袋式的评价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课堂评价活动的成果,鼓舞了学生开展课堂评价活动的信心。

猜你喜欢
评价改革个性差异主体意识
改革小学语文考试评价的几点尝试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改革之我见
分层教学在《机械零件数控加工》课程中的探索
高职英语形成性评价研究与实践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新目标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教师职业道德方向存在的问题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