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
摘 要:兴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主动学习的驱动力,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兴趣,那么语文教学一定会令人满意。
关键词:良好氛围;阅读指导;课外活动;合作探究
中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密是兴趣。”可见,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做到想学、好学、乐学。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首先,教师针对课本后的名著阅读和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读书后的启迪,接着鼓励学生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并在班级开展读书月活动,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书跟大家共同分享,选择优秀图书海报张贴在班级板报上,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二、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引导学生多思多问,主动质疑,让学生自主组织贴近现实生活的、感兴趣的文学活动,在合作探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
三、榜样教学法和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四书》《五经》到四大名著,都凝聚着古人的心血,以此熏陶感染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列举古今中外好读书成就事业的例子,例如,课本中提到的宋濂,把读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并最终有所成就,从而树立学生读书的自信心,并效仿古人,广泛涉猎多方面知识,扩大阅读面,提高文化品位。
四、教师要加强对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引领、点拨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提高阅读速度。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树立阅读自信心。
五、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
学生自由组织名著座谈会,让学生都有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谈谈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以及对自己今后发展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在座谈会上,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
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来创造学习语文的互动环境,在兴趣的前提下,學生做到“知学”“好学”“乐学”,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