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
一、注重情感交流与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高中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近教室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者,而是有自己认识事物、认识社会的能力,有自己获取知识的渠道。语文教学不可能再依靠传统的权威的手段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语文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把“说给学生听”与“听学生”结合起来,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交流情感,从而激发学生想讲真话、敢讲真话的兴趣,在彼此信任的环境里点燃学生学习的火花,唤起学生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
语文課堂,教师是教学对话的组织者、引导着、帮助者,是学生表达见解的倾听者,是学生活动的合作者和可信赖的朋友。所以,语文教师要能以平等、热情、诚恳的态度面对学生,要能稳定情绪,善于调节自我,为师生间的交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语文课的学科特点要求老师要冷静、宽容地对待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一切与真、善、美相对立的假、丑、恶的东西。只有如此,学生才敢在你的课堂上敞开心扉,师生之间才能真正做到共识、共享、共进,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走近学生的灵魂深处,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二、上好第一堂语文课
传统的语文课堂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课堂趣味的构建及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学生形成轻视、甚至厌恶语文课的认识。新课程要求在变化中求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必然之路,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上好第一节语文课。
精彩的第一堂,成功地让语文课“变脸”,才有可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逐步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近”语文课。这就需要教师不能拘泥于常规,跳出传统的圈子,大胆创新、精心设计,尽量做到奇、新、趣。语文课堂上尽可能缩小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时间差”,尽量使用和文章内容相联系的新近媒体的新鲜事;课堂切入要灵活多变,尽量出乎学生意料,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以便激起学生的语文兴趣。
我在给高一新生上第一节语文课时,跳出了教材前言“致同学们”的内容,而是从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入手,向同学们介绍语文的阅读和语言操作两方面的内容。告诉学生高中语文的学习应该超越对知识的简单记忆阶段,上升到理解和运用的层面,这样才能既掌握语文知识又获得艺术享受,充分地把握高中语文课的精髓。现代文阅读方面首先让学生明白“读”的重要性,思考:读什么,怎么读,读多少,养成读的习惯。高中阶段的学习相对重理轻文,学生宁可“算一天”也不愿“读一时”,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学生在拿到一篇文章时要问问自己,“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然后对文章有选择地阅读,结合当前国内外知名作家的优秀作品,如莫言的小说等,既可以激发阅读兴趣,又能增强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阅读水平,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文言和诗歌的阅读更要立足于课本,虽然高考试卷文言和诗歌阅读不再像中考那样直接考书本的内容,但是涉及的知识点基本上是我们在中学阶段必须掌握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足够地重视。写作是学生普遍感到最棘手的问题,学生对作文无话可说,无语可用,没有写作的素材,造成这些困难的主要原因还是学生阅读的少,观察的少,感悟的少。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及文章。”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尤为迫切。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语文教师优点及人格魅力,将诗词名言警句适时引入课堂,从而极大地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新课程中的高中语文课知识性、趣味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他们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后,有同学在日记里写到“我从来没上过这样的语文课”。给以后的语文课教学开了个好头。
因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造全新的课堂,从而使语文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学科。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真正的“活”起来,语文教师必须在长期教学的实践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旧的人才观、教育质量观,重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语文课会因我们的努力而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学科。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