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柱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0028-02
两年来我积极地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利用班班通的视频,音像,白板等媒体,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在重点知识的突出,难点知识的突破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中的心得体会。
一、白板的使用有利于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
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学习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信息技术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学了小數乘除法后,有一道情景模拟题:
(1)右图是用手工纸剪的一棵小树,它的面积是多少?(单位:cm)
(2)用一张长45cm、宽21cm的手工纸,能剪几棵这样的小树?
做第(2)题时,我刚说完“谁做完了就做好”,就有几个同学就挺直了腰板喊: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小松树”的面积,能做19个。我没有立刻做出判断,而是指着白板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那张长45厘米宽21厘米的手工纸,这是那个小松树,谁来为大家演示一下,怎样剪,剪几个?原来我利用白板拖动的功能制作了活动课件,小松树可以在白板上拖动旋转。“啊,原来只能剪6个”!白板优于PPT的地方就是覆盖拖动,手写板书等功能,在这道题的学习中,学生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大面积除以小面积不就是能剪几个吗?一般人都会这样想,更何况是小学生呢。然而通过探究实践,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他们最终恍然大悟。现代技术使课堂教学更赋予色彩,使学生的学习更生动有趣。
二、信息技术使教学难点得以更有效的突破
单位换算一直以来就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检测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无论哪个年级,质量检测时,单位换算的错误率都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单位的进率记得不牢固。学生对单位进率理解的不透彻,有的学生靠死记硬背,不理解进率的原理。学了体积单位后,又把体积单位和面积单位混为一团。为解决这个难题,我利用白板技术,把原来的PPT课件改成可以拖动的白板课件,用一排十个棱长1cm小正方体堆成一个10?0=100个小正方体。再叠加到10层,做成(10?0)?0=1000个的正方体。并反复让学生操作实践,尤其是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使他们弄懂并记牢相邻体积单位的进率是10?0?0=1000。今年五年级的学生体积单位进率掌握的就好一些,错误率大大降低,这不能不说是信息技术给于我们的帮助。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是我的研究课题。学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后,类似“男生有a人,比女生多2人,女生有几人?”的题,一直都为学生所困惑,我事先用手机拍下一个学生站在凳子上和我一样高的视频,在课堂播放,引导学生根据看到的情景画出线段图:
形象直观的反应老师、学生身高和板凳三者的关系,使学生知道不是多了就用加法,少了就用减法,而要根据线段图表达的数量关系来决定用加法还是减法,对于“大小、多少、高低、增加减少”等等类似的数量关系都要会用线段图来描述,并把画线段图和写等量关系式结合起来,真正会解“甲比乙大(少)多少”这一问题。
三、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信息技术就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搭建了更好的平台。
学了圆的周长,有一道求环形跑道周长的题,部分学生总爱把直径算到周长上。面对学生屡屡出错的情况,我以往都是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形跑道周长的特点。效果虽然好但却很浪费时间,组织教学也困难。有了班班通以后,我用视频教学代替室外活动。在视频中,学生不仅能清楚地了解周长有哪几部分组成,而且极具吸引力。再加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田径比赛获奖的镜头,还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类学习的方式。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这需要我们去实践去挖掘。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把教材、教师和学生结合在一起,助推课堂改革的发展,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积累学习经验,提高整体素质。下一步,我准备尝试在人人通上开展评价机制,更大限度的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信息技术和教学革命融合的明天一定会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