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庆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0047-02
置身于张齐华老师的课堂,才能深刻体会到什么是震撼,什么是课堂,什么叫把课堂还给学生。课上得如此鲜活生动,如此受欢迎,跟他扎实的基本功是分不开的。
那么,数学教师,除了应具备一般教师的教育素质,还应该具备哪些特殊的技能,特别的基本功呢?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毓信认为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是:(1)善于举例;(2)善于提问;(3)善于比较与优化。我们就透过这节课来看看张齐华老师的三项基本功。
一、善于举例
看看,张老师都举了一些什么样的例子?
例1:一件衣服的含棉量是98%;啤酒中酒精含量占4%——熟悉的才亲切;
例2:儿童身体中水的含量是80%;成人身体中水的含量是60%;老年人身体中水的含量只有50%。都说是“水灵灵的孩子”,你有见过“水灵灵的老人”吗?——幽默的才有趣;
例3:地球上陆地面积大约占29%——环保意识;
例4:地球上的水资源,海水占了97.3%,淡水只占2.7%。在这么少的淡水中也只有0.4%能食用,就在这0.4%的淡水中,67.8%已经被污染。小心“地球上最后的一滴水是人的眼泪”——危机意识。
二、善于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的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比如知识面、驾驭教材、洞察力、控制场面的能力等等),更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听听,张老师是怎样问的?
1.问得有趣
典型问题1:你觉得百分数会说话吗?——拟人;
典型问题2:说说你对这个百分数的感觉?——感性;
典型问题3:为什么“喝酒不抽烟,抽烟不喝酒(浓度达98%的酒)”?——幽默。
有人说:小学数学不仅仅姓“数”,更重要的是姓“小”。张老师很好地研究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心理。问题问得如此生动有趣,学生当然学得兴趣盎然,欲罢不能。
2.问得精准
典型问题:写三个百分数,看谁写得很特别?——精准的问题具有引领作用。
我的想法:说起百分数,很容易想到的是如39%这样的百分数——分子小于100。要求学生写得特别,就是要求写得“与众不同”,学生自然就会跳出思维定势束缚。果然,在汇报中,学生们想到了3.75%、140%这样的分子是小数、大于100的百分数。
可见张老师在备课时,善于将自己的思维稚化、降格,倒退到学生原始的思维水平上去。以陌生感、新鲜感,更多地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习惯和方法去体验:学生是怎么想这个问题的?可能会遇到什么思维定势……这样师生双方的思维活动能够和谐相容,同步协调地进行。
3.问得深刻
典型问题:百分数的读法、写法、意义、用途,这四个问题,哪几个问题比较简单可以自己学会,哪几个问题有点困难要通过小组学习才能学会?——有详有略,重点明确,取舍得当。学生回答:读法、写法都已经学会了。
三、善于比较优化
张老师是怎样比较优化的呢?
1.横向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几次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比如有这样的链接:
(1)学生了解到啤酒的酒精含量是4%,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是38%左右,学生们都认为白酒的酒精含量不可能是选项中的97.3%。张老师趁机介绍了俄罗斯的伏特加酒,酒精含量居然高达98%!顺便解释了“喝酒不抽烟,抽烟不喝酒(高浓度的酒)”现象。
(2)张老师出示爱迪生名言: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99%汗水。一般人只知道这前半句,这样容易断章取义。素不知,爱迪生的这句话后面还跟着重要的一句:但这1%的天分有时却比99%的汗水更重要。——一波三折,话锋一转,意思全变了。
話说到这里,有少数学生有些气馁,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天分不是那么好。紧接着,张老师补充一句:每个人都有那1%的天分,有人是语言文字,有人是逻辑思维,有人是科技创造……只不过每个人的天分不同而已,最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培养。
好的老师情商很高,善解人意,善于鼓动,绝不让一个学生失望、气馁、放弃。《礼记·学记》中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说的是善于唱歌的人和善于教学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鼓动人,能够感动人心。张老师就是这样的“善教者”。
2.纵向突破
这节课始终抓住一个核心问题: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有了分数之后还要百分数?如在练习“鸽子肉中的蛋白质含量大约占84%”后,出示鸡肉、牛肉、羊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为:23%、20%、18%这样一组百分数,还出示了对应的一组分数:、、。在一次次的对比中,百分数的优势得以显现。
就让我们苦练三项基本功,做一个像张老师那样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