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出路探微

2016-05-30 03:25丁伟朱宁明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22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出路就业

丁伟 朱宁明

摘要: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受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科技、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难成了政府和高校现实而紧迫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少数民族家庭和新疆社会的稳定、阻碍了少数民族和高等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因此,解决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新疆人才工作的当务之急。文章从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入手,分析了其就业难的原因,进而探寻解决新疆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路。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出路

一、前言

众所周知,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现有民族55个。截至2013年,新疆人口总量为2264.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达到1404.24万人,占总人口的62%。少数民族人力资本是推动新疆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与新疆少数民族人力资本配置与使用的缺口形成了矛盾。不论是古丝绸之路,还是如今的“一带一路”沿线,新疆重要的战略位置毫无争议,因与多国接壤,民族成份众多,文化相互交流频繁,新疆呈现出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特点,这也使得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较为复杂。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不仅是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不仅是民生之本,也是确保新疆稳定的基础,是新疆人实现“中国梦”的根脉所在。由此可见,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新疆党和政府将要解决的首要民生问题。

二、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形势严峻

新疆高校数量从1999年的17所增加到2013年的36所,高校招生人数从1999年的19821人增加至2013年的89657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人数则由2000年的31989迅速增至2013的116256人。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等教育已渐渐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不再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就业压力堪称空前之巨。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使原本就很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据统计,新疆汉族大学生一次就业率为70%,而少数民族大学生一次就业率仅为20%。加之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受性别、语言、宗教、风俗等影响,就业竞争更为残酷,一次就业率不足6%。

(二)就业观念滞后

新疆尤其是南疆四地州的农村少数民族家庭普遍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那就是,少数民族女孩要么不上学,在家乡务农做家庭妇女,要么上了大学,毕业后就一定要进行政事业单位捧个“铁饭碗”,这样才称得上少数民族的天之骄女,才配得上并不富裕的家庭为供养一名大学生所付出的代价。自主创业、自我谋生意识淡薄、能力不足、氛围不浓。因此,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就业范围被人为地缩小,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争为数不多的公务员身份,而劳动力市场需求量最大的服务、营销等岗位却鲜见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身影,更别提创新创业了。

(三)就业地域狭窄

新疆少数民族女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前很少出疆,她们大多对疆外感到陌生、胆怯甚至恐惧。在全国以汉语为主的就业环境下,由于专业能力和汉语水平较低,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几乎不会选择出疆就业,加之宗教文化、饮食习惯、婚姻生活的巨大差异,更对内地就业望而生畏。所以,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女大学生选择留在新疆就业。而在新疆范围内,又呈现出“不出疆、不留乡”的特点。来自偏远农村的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到乌鲁木齐读大学后,感受到大城市的繁华和便利,毕业后不愿再回到条件艰苦的生源所在地就业。

(四)就业质量较低

新疆大多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就读于民族学校,接受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直到高中乃至大学才逐渐开始接触汉语。因为基础教育薄弱、汉语表达欠佳,学习较为吃力,成绩不理想,升学率低,迫使高校不得不对少数民族学生降低标准,开出宽进宽出的“绿灯”。然而,这样“照顾”导致的不良后果就是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都与用人单位招工标准相去甚远。少数民族学生为了完成就业大事,只能瞎凑合,盲目选择专业并不对口的工作,工作满意度和薪酬都很难能达到自己的预期。尤其是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受文化风俗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就业后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家庭中去,严重制约了自我进步,工作中难以获得成长和晋升。

三、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一)高校扩招与经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高校扩招虽然让更多的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连往年颇受欢迎的研究生也在扩招的浪潮中丧失了竞争优势,在人才市场屡屡碰壁。等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一茬压一茬,数量庞大,但是,中国经济增速连年下滑,产业升级缓慢,传统行业转型困难重重,行政管制和垄断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营、管理和人力成本,吸纳就业能力不断下降。新疆女大学生受陈旧就业观念的束缚,比较向往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而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进行机构制度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压缩编制、精简人员,更无能力接受大量的毕业生。

(二)自身素质与工作岗位要求不相适应

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多数来自偏远农村地区,那里生产方式落后、基础教育薄弱、汉语教学难以开展,使她们的汉语水平能满足简单的日常交流都很困难。另外,受到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照顾,她们往往能以较低的高考分数轻松升入大学。但事实上,面对大学全汉语授课方式以及深入的专业课程讲解,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学习普遍较为吃力,知识难以吸收理解,各科成绩不够理想,与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标准差距较大。加之较多用人单位更青睐具有实习、实践以及学生工作经历的学生干部,而少数民族女生受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在学校期间较为羞涩保守,很少参加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进行实习实训时也是能躲则躲,限制了自身潜能的发挥,导致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动手能力不足、创新意识匮乏、综合素质较低,很难与用人单位及岗位要求相匹配。

(三)传统习俗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新疆少数民族习俗、观念更加看重家庭、亲情和友情,加之宗教文化中“男尊女卑”思想影响较深,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多处于附属地位和弱势群体,只有依附在丈夫名下,身份才具有实际意义。传统家庭中少数民族女性,在未出嫁时,大多头顶纱巾、面裹黑纱,很少进行社交和外出务工活动;出嫁后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家庭中,极少用于工作。新疆处于“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位置,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和对口经济支援的激励带动政策下,在加强能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族产业、繁荣区域经济、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方面呈现了良好势头。传统的宗教、家庭习俗使女大学生很难积极、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这与加速区域发展亟需劳动力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四)用人政策与社会稳定要求不相适应

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出于对生产效益和利润等方面的考虑,普遍认为女性不仅要参加生产劳动,还要以大部精力承担生育抚养子女、赡养老人、料理家务等繁重的生产外劳动,在选择就业人员时,男性员工普遍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这已是行业招聘不争的事实。然而,新疆少数民族受传统习俗、宗教和多孩生育政策的影响,这种生产外劳动的责任要求更高、周期更长,所以,用人单位更不愿录用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然而,少数民族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不容低估,尤其在对下一代的抚养和教育方面影响深远,显然,这种主内式的生活经历对子女的教育脾益不大。历史实践证明,新疆的稳定根子在民族的稳定、民族的稳定根子在民族的融合(经济、文化、习俗多领域的融合),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积极扩大少数民族和汉族男女均衡就业,才能不断增进民族融合,促进社会稳定。

四、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路

(一)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水平

高校扩招不能以降低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代价来换取高等教育普及率,尤其是新疆高校要以与汉族学生相同的入学门槛和毕业标准要求少数民族学生。首先,新疆高校应结合市场经济、地区发展、民族成分、女性就业和高校自身等特点调整专业设置,拓宽专业口径,转变办学观念、优化教学资源、强化师资力量,提高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为社会输送高层次、紧缺、复合型少数民族女性人才;其次,增加教育资金投入,改善教学条件,采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让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掌握现代化设备的操作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应用性;最后,教师不仅在要在课堂上传授文化,更要教会她们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补充学科前沿、社会热点、社交礼仪等课外知识,帮助她们开拓眼界,激发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新疆高校任重道远。

(二)加强少数民族女生素质教育

第一,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表明,女性在语言的学习、理解和使用上优于男性。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应该利用这一天生优势攻克汉语学习关,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科学技术,缩小与汉族女生的差距,成长为优秀的双语人才,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第二,少数民族女大学生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增强自信心,全方位获取就业信息,严格要求自己,提高综合素质,扩大就业范围,增加就业成功的砝码。第三,高校要针对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教材、配备师资,开好就业指导课。从少数民族女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帮助她们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认清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远景目标,了解就业动态和形式,掌握应聘面试技巧,有规划地开始大学生活。同时,还要进行创业培训,鼓励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主宰自己的未来。

(三)找准习俗与经济发展结合点

1. 新疆有占祖国陆地总面积六分之一的辽阔土地,养育着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等54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广袤的草原、肥硕的牛羊、神秘的风光、灿烂的文化赋予了新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新疆应大力发展特色旅游,通过开发内地游客欢迎和喜爱的少数民族风俗、建筑、饮食、歌舞、手工艺品等旅游项目开拓就业渠道,为少数民族女生创造“专属”就业岗位,使她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我价值。2、喀什地处中国的西大门,与五国接壤,是新疆的经济特区,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区位优势明显,发展进出口贸易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应积极倡导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到南疆去就业,而喀什大学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势必将为喀什的进出口贸易做出突出贡献。3、“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新疆这颗璀璨的明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不仅关系着新疆的长远发展,更实实在在惠及着新疆广大民族群众,在增加就业岗位,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也势必将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四)积极推进疆内用人制度改革

深刻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精神,把稳疆做为兴疆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实,把就业做为稳疆兴疆的基础抓细抓好。坚决摒弃重经济效益、轻社会稳定的短视之举,政府要把加大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尤其是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作为增进疆内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懈,应积极采取行政手段、法律途径、经济政策对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进行宏观调控,积极出台适应疆内区域经济发展、激励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的各类优惠政策,并将其作为就业法规建设的重要内容巩固下来、深化下去,努力提供“开放有序、场择其才、才尽其用”的就业机制,保障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尽显其才,积极发挥繁荣区域经济、维护新疆稳定的生力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建莺.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及对策——以新疆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9).

[2]李海英.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5(07).

[3]伊里合木·牙生.新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02).

(作者单位:丁伟,新疆工程学院管理系;朱宁明,新疆工程学院科研处)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出路就业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