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摘要: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构建高校创新创业创新教育运行体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创新驱动;创新创业;运行机制
众所周知,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体系的贯彻执行,需要相应的教育运行体制予以支持和配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管理机构也应该相应的调整管理机制,使之更加有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为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有效实施,高校应努力改革并完善高校管理制度,制定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切实开展的管理机构,改革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以及教学管理制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宽松的管理环境。
一、设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
(一)设置创新创业教育专门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由学校党政领导、督学、有关职能部门及各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全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组织、指导、督促、协调和实施工作,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中牵涉全局的规划、政策、表彰等重大事宜负有决策权力,负责对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和下级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或团体进行宏观管理和监控。
(二)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实施小组
在学校设立专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机构,组织一定的人员具体负责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方案的实施和管理;如,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为学生开辟创新创业实践场所;有相关优势的高校可以设立和建设创新创业研究实验实训室以及企业创新研究中心。创新创业研究实验实训室主要的日常职责和相关任务为创新创业创意教育的计划、组织及协同,创新创业教育的绩效考核和事务管理;而企业创新研究中心是串联学校和相关企业的中转站和对外联络的窗口,主要的日常职责和相关任务为相关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经营内容的服务,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和战略咨询,同时也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操作平台。
(三)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科研小组
创新创业教育科研小组在高校创新创业创意教育中起着学术研究和科研研讨的职责,组织与实施相关人员参与创业研究和学术研讨,促进创业学术信息的传递和延伸,加速创业创新内容的实时性转化,同时组织实施相关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学术交流会和论坛会,在相互研讨和互通中不断推进创新教育的快速发展,并积极组织创新创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论坛,为创新创业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交流提供园地。
二、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
(一)实施弹性学分制度
学分制的实行有利于保证学生知识结果的合理性完整性。而弹性学分制是在实行学分制的基础上,允许学生修满学分提前毕业。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学期内申请先创新创业、就业,工学交替分段完成学业。弹性学分制度有利于学生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有利于有创新创业愿望的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在既不耽误完成学业的同时,抓住创新创业的机遇,把学到的创新创业知识高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创新创业实践之中;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新创业实际来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到学校进一步有目标的进行学习上的补充。
(二)实施保留学籍制度
保留学籍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和弹性学分制度的目的具有一致性,就是为未毕业的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保留一定时间的学籍。保留学籍制度的实施,将激励那些敢于创新的学生脱颖而出。关于“休学创新创业”,大多数教育界人士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学生的正业是学习,他们在校期间应该学习系统的知识和训练相应的技能,而不是浪费黄金时间走向社会办公司。让有能力学生进行休学创新创业,为其保留一定时间的学籍,可以让学生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许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与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
(三)实施创新创业与学生奖评相挂钩
将学生创新创业与一定形式的奖评相挂钩,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开展的有效措施之一。我们将此方法扩大、变通,形成独特的学生创新创业考核评价制度,即不仅让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其学分相挂钩,同时可以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绩纳入到大学生常见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同时可以有效激发广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间接的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四)推行“课外必修学分制”
为了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高校应要求大学生在校除完成课内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之外,应修一定量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实践活动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学分的推动,它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塑造学生的人格与个性,树立学生坚定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全面提高创新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
三、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质量
(一)实施兼职教师制度
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创意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先进性创业知识理论储备还比较匮乏,师资力量和质量的提升、创业知识的普及势在必行,金融经济管理专家、政府决策智囊专家、工程技术及应用实践类专家、成功企业家等熟稔创新创业创意方面的专家学者可以为高校提供强有力的兼职师资队伍,与本校专职教师配合,来共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将有效弥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现象,极大的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向全社会敞开大门,吸收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干部,及其它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均十分优秀的人才。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培训制度
针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严重缺乏,且质量普遍不高的现象,可以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教师培训制度关键在于日常的学习、实践及实训的相互融通,强化培训、培养的双向融动,在日常教师培训中注重培训的效果、效率,转变培训的总体化思路和培训技巧始终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的紧迫性、必要性映射于教师培训的全方位意识之中,促使教师创新意识,更新理念和观念,构建科学化和合理性的创新创业创意知识结构,为相关教育提供充实准备。
(三)实施创新创业指导与教师福利待遇挂钩
将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成绩与其福利待遇挂钩的做法,是提高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热情,有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的教学或指导成果与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住房条件的改善、先进模范的评定表彰、工资的晋级、奖金的分配等挂钩,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以这种奖励和利益待遇的激励及有关行政规章的约束,来保证高校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管理——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有效实施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加入高校教学评估体系
要改进原有的教学评估机制,在原有的教育教学评估的基础上,更多的去考虑如何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如何更大的激发推动教师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热情。突破传统教育教学评估方法,围绕造就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去探索新的评估指标体系,设置新的评估办法,确定和运用评估结果,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开展不仅时间有保证、内容有特色、同时达到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有实效。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估主要集中在教学结果上。评估者利用知识性、学术性考试等方式来评判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知识在教学及其管理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创新创业者所必须的技能方面的教学及其管理和评价却很少涉及。创新创业教育评估考核制度的出台旨在创新创业教育条件下,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将主要由社会和市场来评价。
(二)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监督机制
学校的管理机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监督作用,探索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实施的监督制度。制定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督导、检查、奖惩制度,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校内外监控系统,务求监控到位,反馈改进及时,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具体由以下做法可供参考:1)创新创业教育领导负责制。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主要责任,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按自己承担的任务,有计划、积极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把领导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绩,作为考核领导的重要内容之一;2)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制。各院系创新创业教育实施部门制定好本院系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目标,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及具体任务。3)年度自查自评制。实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年度自查自评,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自查,并形成详实的自查材料,依据自查找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确定整改措施。
参考文献:
[1]刘飞宇.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06).
[2]钱强.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2(08).
(作者单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