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
【摘要】:文章以幼儿美术教育为例,对《指南》艺术领域涵盖的东西进行反思,笔者认为认真贯彻《指南》精神,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的教育思路,为每一位孩子成长搭建平台。
【关键词】:《指南》;艺术领域;幼儿美术教育;教育理念;成长
一个学期深刻学习《指南》,仅艺术领域涵盖的东西就让我受益匪浅,边学习,边反思,一些新的理念形成,一些想法一一记下,在实际教学中作为对自己工作的指引,收到良好的效果。
艺术领域将3-6岁幼儿艺术学习与发展划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大的目标。其中包含的子目标中都以”喜欢......”描述,从幼儿兴趣出发,更注重幼儿自身兴趣。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有一双慧眼看世界,整个世界的动态便成了他的诗,他的画,他的戏剧,让他的性情在其中怡养。”
3-6幼儿喜欢动手动脑,通过看、闻、听、触摸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才会自主的觉察社会生活的美好,获得愉悦的感受,体会由情感的愉悦达到精神的自由。幼儿只有感知真实事物,并由此积累起感知经验,才有助于幼儿进行艺术表现,从而提高表现的能力。经验累积后的感知,再去创造出的作品,才会更有创造性。
例,一个幼儿从来也没见过小鸡,但老师让他画小鸡,于是教他:一个圆是头,一个圆是身体,加一个小三角形是嘴巴,幼儿学会了画小鸡。但这对幼儿来说,他们只知道两个圆和一个小三角形合在一起,老师说这是小鸡,他们学会了画小鸡的技能,尽管那两个圆画得再圆,却没有对小鸡的表现力,因为他画的是老师告诉他的小鸡,而不是自己感知过的小鸡,因此所画的小鸡没有自己的内在情感和想法。这是没有生命的,是死的。而另一个幼儿自发地画了一个圆,在这个圆上面密密麻麻地点了很多小点,他说,这是妈妈在砧板上剁饺子馅。显然,这幅简单的画却极其富有表现力,哪怕这圆画得再不圆。因为这是他在表现自己的亲身感受,妈妈剁陷是菜刀雨点般地落在砧板上的动态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才是具有灵性的,这样的画才会表现力。
关于幼儿作品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心中是不是总会有些“标准”?太过注重幼儿的技巧、线条的流畅。甚至有很多地方的幼儿园在美术课上还会出现范画,以幼儿临摹得像与不像来评判作品的好坏。忽视了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在教幼儿绘画时往往技能过多,而很少引导幼儿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那么,到底该如何引导和评价幼儿的作品呢?
1.整体感觉
在评价一幅画时我们经常会觉得一幅画的构图整体感觉好。认为一些零散的形象视觉上没有整体感,不美,而忽视幼儿作品中所画的创造性的事物联系。
2.绘画技法
在成人的世界里,近大远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往往能让绘画更合理。比如:在画森林时,我们看到高低不同的树木会觉得有层次感,而在儿童画中幼儿往往在层次上很难达到我们的标准,我们就会觉得他们的画“不好”,画面普通。事实上当我们细心去观察会发现:孩子们更多的是在树的形态上、颜色上表现出不同。有她们自己的创造与想象。
3.空
孩子交来作品,我们经常会觉得空白的地方太多,画面不够丰富,就会对孩子说:“去想象还可以添画什么?”孩子回到座位冥思苦想,还是想不出。也许有一些想法,却不敢轻易下笔。
其实绘画中,如果教的是事物怎么画的标准,比如,草怎么画,花怎么画,动物怎么画……似乎一副范画就“搞定”,幼儿能学会。而且所有孩子都画出一样的事物形象。如果让他们画一个自己想象的的形象,他们就会不敢下笔了,因为教会幼儿这些所谓技能完全不符合他们的年龄认知。因此,临摹太多后,幼儿画意愿画时会不自信,会很难下笔,小心慎微。在一次参观某幼儿园美术画室时,精美的墙壁,色彩斑斓的环境吸引着众教師,一位负责水粉画作品的教师指着悬挂于墙壁的一行作品给大家介绍:这是水粉作品《菊花》:“看孩子们画得真像!“在场的老师都点头称赞,无论是色彩还是绘画技巧看得出老师是下了功夫教授的,这时我们其中一位年轻教师说道:怎么每幅画都一样啊?”在场的教师纷纷议论起来。场面尴尬至极。是啊,孩子们的眼中的菊花都一样吗?每个角度观察到的菊花都一样吗?
范画局限了幼儿思维,扼杀了幼儿的自主与创造。范画让幼儿对绘画失去兴趣,对自信的培养无益。现在已经提倡幼儿园绘画教学不再使用范画。毕加索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但我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一个儿童”。我们上述的美术教学就是快速地把儿童训练得像成人一样画画,而不是去关注幼儿真正的童真。模版式的技能训练将儿童的创造力扼杀。
作为教师不要再用自己成人的眼光去评价幼儿的作品,更不要用“模板”去扼杀幼儿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在幼儿自主创作过程中,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变指导为引导。我们需要的是倾听,倾听幼儿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思路,不再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标准去评价。
《指南》表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和典型表现,为家长和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提供了参照标准,《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它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教师要认真观察,有一定的观察方法,教师融入孩子的世界中去,与孩子一起唱歌跳、一起游戏,不要自顾自忙,静坐以待。不断反思:孩子们想什么?喜欢什么?我想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是否有勇气改变一些约定成俗了的观念与现象。比如,社会对幼儿“好画”的界定;每年艺术节幼儿舞蹈表演的质量;主管部门、社会对一所幼儿园质量的认定往往是偏重有型的,易于评价的标准,并未充分重视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也未充分考虑教师的教育能力。而现实社会对一所幼儿园的评价仅是有好的园所条件、会唱会跳的老师而已。我们是否还有勇气坚守《指南》精神所倡导的优质幼儿园应具备的特点:1.幼儿园领导者的科学理念、教师的教育智慧;2.充满信任、欣赏和接纳的师生关系;3.丰富的活动资源、支持幼儿自主性的活动形式;4.負责任的家园协作体系。
《指南》精神的全面落实,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手共同成长,认真贯彻《指南》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的教育思路,为每一位孩子成长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