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燕
摘 要:中学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空间感知能力、审美体验和审美修养。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后现代心理学思潮。尝试不断挖掘与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情绪、积极习惯、积极人格等心理潜能,将之运用于美术教学,逐步形成了真善美的美术教学模式。
关键词:美术教育;积极心理学;真善美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iogy)是当代新兴的后现代心理学思潮,它倡导人们运用积极的心态来解读现实现象,从而激发人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中学美术教育是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空间感知能力、审美体验和审美修养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从美的本质和对美的理解出发,引导学生向往美、追求美、创造美,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其真谛在于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与享受,构建幸福美满的人生。
美术教育家杨景芝强调:“美术教育,更主要的是人的教育。”这种人本主义观点充分揭示了美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美术教育是师生在共同欣赏、体验、表现、创造中养成“真”的态度,感受“真”的情感,体验“善”的内容,享受“美”的过程,这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不谋而合。
一、以“真”为本,流露真性情
积极心理学渗透下的美术教育中的“真”是指教师用真心、动真情,发挥学生的真主体。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善于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用真心、动真情,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欣赏、体验、感悟、探究、合作,不断激发学生的真情流露。教师与学生之间同真心、共真情的联结,能为美术教学奠定良好的教学关系。
笔者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充分表达心灵感受。传统美术课堂中,教师更多的是传达自己对美术(作品、技法等)的理解,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与记忆。如,将积极心理渗透进美术课堂中,则需要学生自己通过赏、摩、画、说等形式来将自己的感受、体悟、情感等表达出来。笔者教学《情感的记录》一课时,以“感受”作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真感受,表达真感情。笔者以视频“大自然的声音”作为课堂引子,引导学生总结感受大自然美的途径或手段。视频中视觉、听觉的冲击很快让学生感受到,可以通过看、闻、听、尝、摸等手段,来感受大自然的美。随后笔者选择部分表现优美自然景物的摄影作品与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感受这两种形式美的差异。学生在自由的欣赏、体验、感悟过程中,很快感受到绘画作品较摄影作品多出了作者个人情感的部分。顺理成章,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情感的表达”这一主题。为此,教师发自真心的肯定与赞美显得至关重要。
二、以“善”为媒,强化体验
积极心理学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如“积极乐观的情绪、自控能力、幸福感、满足感、自我实现”等。笔者选择贴近学生有利有益的“善”的内容,通过教师“善”的引导,将积极心理应用于美术课堂,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有效体验。
善,就是好。第一,要有好的内容。所选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发展。教育的终级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尝试选择古今中外大部头的作品(欣賞与评述)净化学生的心灵,尝试通过中国工笔花鸟稳定学生平静的学习心态,尝试应用“设计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精神。
第二,要有好的引导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可运用积极心理学,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慢慢爱上美术,爱上生活。为此,教师可在教育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比讲高深的技能技法更重要。例如,笔者在教授《自然之美》一课时,带着学生走进自然,首先让学生感受当下自己的感受,与自己的感受有一个联结,而后去情绪领域,跟着感觉走,找到自己要表现的场景。这样的安排,使得室外写生特别高效,往常的闹哄、扎堆、喧哗似乎一瞬间就全都消失了。然后笔者选择某个学生选定的场景作为范例演示。此时笔者再将构图、比例、树枝、树干、树叶等绘画技巧稍加演示。笔者意外地发现,此时学生都围在我的身边,都非常专注地看着、比画着。笔者对此有点好奇,课后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对学生作业进行前后比对与分析,总结出:学生觉得自己要表现的内容得到教师的肯定,有满足感;教师的示范很贴近自己的选择,有很好的借鉴,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技法),教师的示范比较简单(农村学生更容易接受与操作),能最大限度地表现画面效果,体现自我价值。
笔者感受到,将积极心理学渗透在美术教育中,在美育领域里,可使学生得到相应的感化与感悟,从而爱上美术,爱上生活。
三、以“美”为境,深化实践
学习需要特定的情境。教学活动就教师而言,就是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将积极心理学渗透在美术教育中,就是一种美的情境。
美的情境,首先是建立在学生和教师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而后在此基础上贯穿体验性。众所周知,一个人健康的成长必须依附于一系列良好的环境(这里主要指学习氛围)。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如果教师常常以欣赏的视角创设情境之美,学生就会学得轻松,产生美的感受。
因此,笔者在备课时尝试将学生放在合作者的位置上,常常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感知预授知识点,以学生现有的情感体验感知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传递,以学生的意志水平感知重难点的把握,以学生的技能水平感知作业难易。这样的课程设置往往使学生不会觉得深涩难懂,反而比较容易就能融入课堂。笔者认为,这是美的情境产生的美的体验,同时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十分有效。
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学生才能在轻松的氛围内尽情体验(相互支持、理解、同感,表达、合作),特别是对自我封闭的学生改善封闭状态大有好处。笔者在大量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享受美。因此,笔者在课堂中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信心,常常出现,教师在活动中激励,学生在评价中感受的情境。笔者认为,这就是美的体验。
笔者感受到,如果教师用积极的心态看学生,重视学生个体成长的经验,给予学生积极的关注与评价,鼓励学生积极交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习惯、积极人格,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幸福感。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