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药物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2016-05-30 11:05刘胜芳张莉芳陈励竞王彩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针刺疗法药物

刘胜芳,张莉芳,袁 坤,陈励竞,王彩娟

(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2.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针刺联合药物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刘胜芳1,张莉芳2,袁坤1,陈励竞1,王彩娟1

(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2.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药物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为提高面神经炎的治疗效果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将14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观察组采取针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观察2组不同时期的TFGS评分和瞬目反射R1波的潜伏期时间以及痊愈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以及3个月TFG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观察组同期的瞬目反射R1波的潜伏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痊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药物治疗面神经炎能显著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刺疗法;药物;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目前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好发于青中年人群,为临床常见病。西医认为面神经炎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治疗上采用营养神经、扩血管以及激素类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但患者治疗周期长且恢复效果欠佳。而中医认为面神经炎归属于 “口眼歪斜”范畴,是因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1]。古代中医家对治疗面神经炎具有丰富的经验,《针灸逢源》载:“口噤先须申脉详,颊车合谷与承浆,斜添人地仓穴,不效翳风听会良”,提出了采用针刺治疗面神经炎以头面部取穴为主,四肢部位取穴为辅的治疗方法[2]。2012年1月—2015年1月笔者应用针刺联合药物方法治疗该病患者7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上述时期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140例,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真实、无误,均符合《针灸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中关于面神经炎的相关诊断标准[3];近期发病,病程≤15 d;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治疗者。排除外伤或脑部病变导致面神经损害者,合并严重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及全身性严重疾病者,年龄大于80岁或治疗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14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2组年龄、性别和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分期辨证口服中药,急性期予葛根汤加减,恢复期予当归补血汤加减。葛根汤组方:葛根12 g、麻黄6 g、桂枝6 g、白芍15 g、防风10 g、甘草3 g,头痛者加白芷10 g、羌活10 g、川芎12 g,痰浊头身困重苔腻者加胆南星10 g、清半夏12 g。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当归补血汤组方:黄芪60 g、当归12 g、川芎12 g、鸡血藤15 g、党参15 g、白术12 g、地龙10 g、赤芍10 g、甘草6 g,自汗恶风者加防风10 g、段牡蛎15 g,气虚阳衰、畏寒肢冷者加炮附子10 g、肉桂6 g,血虚阴亏者加枸杞10 g、牛膝15 g、地骨皮10 g。两期均加用调气对药:柴胡6 g、郁金6 g。西药治疗为泼尼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规格:5 mg/片)30 mg/次口服,1次/d, 5 d后量递减;甲钴胺分散片(江苏四环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90,规格:0.5 mg/片)0.5 mg/次口服,3次/d;维生素B1片(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2235,规格:10 mg/片) 10 mg/次口服,3次/d。以上药物除激素外,治疗疗程为4 周。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分期辨证针刺治疗。①急性期(1~7 d):取穴印堂、神庭、百会、风池、神门、合谷、三阴交和太冲,患侧阳白、四白、地仓和巨廖。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取规格为0.25 mm×40 mm的一次性针灸针,先针刺印堂,神庭透百会,风池对刺,依次神门、合谷,三阴交和太冲常规刺,诸穴要求得气。然后用规格为0.25 mm×20 mm一次性针灸针浅刺患侧阳白、四白、地仓和巨廖。进针2分。以上操作留针20 min,每天1次,操作时手法宜轻,避免强刺激。②静止期及恢复期(7 d以后):取规格为0.25 mm×40 mm的一次性针灸针,患侧阳白三透,四白,地仓透颊车,巨廖,牵正,翳风,印堂、神庭、百会、风池、神门、合谷,足三里和太冲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天1次。针刺治疗7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1 d进行下1个疗程,共 4 个疗程。

1.3观察项目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1个月和出院3个月对2组进行多伦多面神经评分(TFGS)[4],记录瞬目反射R1波的潜伏期时间,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痊愈时间。TFGS评分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较细致地评定了面神经功能,得分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面神经功能越好。

1.4疗效评定标准[5]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口角对称,眼睑闭合良好,鼓腮、耸鼻、皱额等动作与健侧对称;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口角对称,眼睑闭合良好,鼓腮、耸鼻、皱额等动作与健侧略有不对称;好转:症状与体征减轻,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有一定程度缓解,完成耸鼻、皱额仍较困难;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痊愈+显效+好转为总有效。

2结果

2.12组不同时期TFGS评分比较2组入院时TFG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以及3个月观察组TFG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不同时期TFGS评分比较,分)

2.22组不同时期瞬目反射R1波的潜伏期比较2组入院时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以及3个月观察组瞬目反射R1波的潜伏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不同时期瞬目反射R1波的潜伏期比较±s,ms)

2.32组治疗结果比较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观察组痊愈时间为(26.17±5.39)d,对照组为(41.26±9.14)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98,P=0.000)。

3讨论

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占第 6位,但目前确切病因不甚明了[6]。面神经炎与面部的神经受风、寒刺激,感染病毒等因素密切相关[7],这是因为骨性

表4 2组疗效比较 例(%)

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发生缺血、水肿的情况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而致面瘫。一旦发病,患者常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角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撅嘴等动作,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漏出。于金栋等[8]提到面神经炎的临床症状影响了患者的容貌,且目前其治疗周期较长,很难缓解患者求医心切的情绪。因此,如何优化面神经炎的治疗方案,提高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一直是各国医学界探讨的热点。

中医学认为面神经炎属于“口噼”“歪嘴风”及“吊线风”等范畴,多因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脉络空虚, 寒热风邪趁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导致机体出现口目为僻、口眼歪斜等一系列临床症状[9]。因此,中医治疗常以祛风通络、养血和营、泄逐内外之风等为主,可以采用针刺、灸法、推拿、方剂内服或外敷等多种方法治疗,具有因人制宜、分期辨证以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10]。其中,中药治疗面神经炎从风寒论治,主张发汗解肌,驱邪外出,它可纠正患者机体偏盛偏衰,营养经脉,改善血运,驱风寒之邪等,但临床实践发现,此法对面神经炎后遗症如口角歪斜、面肌痉挛等疗效欠佳[11]。而针刺能疏调面部之经筋气血,对血管的舒缩功能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以及血流量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可有效改善面部的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从而促进局部水肿炎症的消退[12]。针刺还可改善甲襞、口唇微循环,枝管径增大,还可增加管襻数和加快血流速度,有利于改善面部微循环,促进面神经恢复[13]。由此可见,中药在治疗面神经炎中起到扶助正气、运行气血、疏风散邪之效,而针刺则可激发面部神经的经络之气、疏风通络、调和营卫,两者联用起到互补、增效,使肌肉经筋得以更好地濡养。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以及3个月的TFG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瞬目反射R1波的潜伏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说明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可促进修复面神经炎患者的神经损伤。这很可能是因为针刺改善了局部神经的血液循环,增加氧的耗量和代谢,使损伤轴突的溃变产物较快地消除,并让其远端末梢能不断地接收到新生胞质,从而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14]。此外,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痊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痊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针刺联合药物的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并缩短疗程,其很可能是因为针刺对神经及肌纤维产生刺激,可提高局部神经和肌纤维的兴奋性,从而改善面神经及面部肌肉的瘫痪状态。

综上所述,在面神经炎患者中应用针刺联合药物治疗方案能显著改善面神经功能,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并提高疗效以及缩短疗程,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但针刺对面神经炎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其对改善面神经功能的发生和发展、对患者其他功能的影响,仍需进一步多中心、前瞻性、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建华,吕振华. 针罐配合脑苷肌肽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效果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8):1975-1977

[2]姜学亮,李彦. 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神经炎的研究进展[J]. 中医学报,2013,28(7):1087-1088

[3]王新宇,姜岳波. 《针灸循证临床实践指南》面神经炎针灸治疗方案的进一步探讨[J]. 中国针灸,2014,34(6):602-604

[4]曹莲瑛,张伟,虞莉青,等. 针刺配合中药薰药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3,32(5):358-360

[5]虞彬艳,宣丽华,吴翔,等. 粗针神道穴平刺与传统针刺治疗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的比较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2):99-101

[6]陈增力,代秀丽,李永强,等. 周围性面瘫的定位诊断与针刺疗效评价[J]. 针灸临床杂志,2014,30(10):25-26

[7]李晓宁,佟卓增. 电针配合西药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2,28(3):26-27

[8]于金栋,张静,曹世强,等. 贝尔面瘫临床治疗研究概述[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9):1130-1132

[9]梅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57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411

[10] 王红胜,李志彬.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20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2012,44(2):29-30

[11] 贾杰,厉秀云. 中药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J]. 河北中医,2014,7(11):1681-1682

[12] 任继欣,李雪梅,王旭东,等. 牵正补阳还五贴剂与针灸配合西药治疗小儿面神经炎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2014,11(8):1006-1007

[13] 冷锋强,曹莲瑛,张伟,等. 针刺配合艾灸翳风穴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1):1001-1002

[14] 李敏,马倩,濮红萍,等. 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4):16-19

[收稿日期]2015-11-26

[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15-1640-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5.014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2016307);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课题(111461823)

猜你喜欢
针刺疗法药物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观察
针刺疗法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枳术丸汤剂结合针刺疗法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电针治疗中重度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