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先明++张礼 杨洋 段艳丽 刘迎春 张毅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电针治疗中重度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4月到2015年10月期间在重庆市合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进行诊断治疗的中重度失眠症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排除治疗中脱落7例,最终纳入观察对比122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122例患者分为电针组62例与常规针刺组60例,采用电针治疗中重度失眠症的为电针组,采用常规针刺的中重度失眠症的为常规针刺组,两组均取四神聪、风池、神门等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天,连续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与PSQI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三个疗程后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电针组PSQI(5.90±3.10)分远远低于常规针刺组(10.63±3.65)分,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电针组总有效率90.32%远远高于常规针刺组75.00%,差异明显。结论 电针与常规针刺四神聪、风池、神门等特定腧穴可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且电针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
【关键词】中重度失眠症;针刺疗法;电针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2.0.03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失眠症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据WHO研究全球失眠状况显示,约占比27%存在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满足的现象[1]。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应用于临床的镇静催眠药或诱导睡眠剂多种多样,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它们具有作用强与起效快等优点,同时易引发成瘾等不良反应[2]。考虑到中医治疗能有效减低副反应,因此,本研究选择2014年4月到2015年10月期间在重庆市合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进行诊断治疗的中重度失眠症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针灸予以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到2015年10月期间在重庆市合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进行诊断治疗的中重度失眠症患者129例为调查研究对象,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合并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躯体或器质性疾病,使用心脏起搏器,滥用药物或酗酒者,妊娠、哺乳期妇女,晕针或其它不能耐受针灸刺以及因任何原因未完成实验患者,治疗过程中脱落7例,最终纳入观察对比122例,其年龄介于18岁到79岁之间,每周三次以上且连续失眠超过一个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评分介于11~21分之间,均符合中重度失眠症标准,在征求患者意愿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122例患者分为电针组62例与常规针刺组60例,采用电针治疗中重度失眠症的为电针组,其中男16例,女46例,比例为0.35:1;年龄最小25岁,年龄最大76岁,平均年龄(47.32±3.70)岁;病程1个月月到12年,平均(2.63±0.62)年;采用常规针刺的中重度失眠症的为常规针刺组,其中男15例,女45例,比例为0.33:1;年龄最小26岁,年龄最大75岁,平均年龄(48.13±3.85)岁;病程2个月到13年,平均(2.79±0.71)年。经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不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2 治疗方法
电针组:按照《腧穴名称与定位》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346-2006)定位并电针四神聪四穴,风池与神门双侧,共8穴。具体电针操作方法如下:患者采取端坐位或俯伏坐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苏州产东邦牌0.25×25 mm(或40 mm)一次性无菌毫针,插入时保障头皮与针身约15度倾斜,定位并采用1.0寸毫针对准四神聪穴,快速插入至下层的帽状腱膜,同时针尖沿着百会穴方向水平刺入约0.65寸。待到达目标穴位后,以每分钟150次到200次的频率捻转针体,使患者有局部紧胀感;风池穴用1.5寸毫针,向下颌尖方向刺入l.0~1.2寸,手法宜轻柔和缓,局部出现紧、麻、胀、重为度;神门1.0寸毫针直刺0.3~0.4寸,以得气为度。采用英迪KWD-808-Ⅰ电子针灸治疗仪,四神聪导两组(前后左右正负交叉),同侧风池(连正极)与神门(连负极)导一组,总共4组腧穴;选择等幅连续波,频率2~4次/秒,刺激量以患者有明显感觉但无不适为宜,留针30分钟;每日1次。常规针刺组取穴及治疗方法同电针组。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三个疗程,每个疗程治疗十次并相隔两日完成。
3 疗效判定标准
3.1 疗效评价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一天与治疗后第二天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评分,按照(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计算减分率。同时结合1993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判定失眠症状的标准,将减分率大于等于75%且临床表现为夜间深沉睡眠至少6小时或达到正常时间,醒后精力充沛的判定为治愈;将减分率介于50%到75%之间且临床表现为睡眠深度增加,睡眠时间增加至少三小时的判定为显效;将减分率介于25%到50%之间且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睡眠时间增加不到三小时的判定为有效;将减分率低于25%且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失眠加重的判定为无效。
3.2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并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数据并以百分数表示,研究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三个疗程后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电针组PSQI(5.90±3.10)分远远低于常规针刺组(10.63±3.65)分,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电针组总有效率90.32%远远高于常规针刺组75.00%,差异明显。
4 讨 论
失眠症在中医学中属“不寐”、“失寐”、“不得卧”范畴,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据《景岳全书》记载:“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即是说纵使导致患者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但若调整安神,定能转不寐为寐。中医认为,与失眠相关的穴位主要有经外奇穴神聪、足少阳胆经腧穴风池、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门三大穴。神聪紧邻膀胱经或位于素有“阳脉之海”之称的督脉,络肾贯心,中医通过针刺四神聪穴,起到开窍醒脑与安神益智等功效;风池穴连通脑与阳跷脉,古文《奇经八脉考》与《难经二十八难》均有记载。同时,现代医学指出颈上交感神经节交通于与风池穴相连的颈神经后支、枕大神经分支以及枕小神经分支,中医通过针刺风池穴,兴奋相关神经,最终调整颈上交感神经节,起到疏风通络与清利头目的功效。颈上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纤维与松果体细胞联系密切,可通过作用于松果体细胞治疗患者失眠症状[3];神门为手少阴心经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又心主神明,“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鄢”《索问·灵兰秘典论》。故针刺神门穴具有宁心安神、开郁散结之效。现代医学研究:针刺神门穴能通过调节中缝背核组织中5-HT和5-HIAA含量从而起到调节睡眠的作用[4]。
据病理学诊断,大脑异常兴奋或抑制,存在调节功能失调时均会引起失眠症状。电针代替手法运针,能够进一步加强针刺效应。据有关研究报道: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与调节睡眠密切相关,电针可通过改变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的含量来改善睡眠时间与质量[5]。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电针组在治疗中重度失眠症较常规针刺组疗效更为显著。减少了因长期依靠服用带来的副作用,更好地解决了因长期睡眠障碍所带来的困扰,从而提高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本试验未予镇静催眠药和针灸辩证取穴的疗效作对比,远期疗效未作观察,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石洲宝,吕俊廷.失眠症现状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5,21(6):1376-1377.
[2] 张丽萍,夏猛.失眠症的治疗现状分析及思考[J].环球中医药,2011,4(1):66-69.
[3] 李长达,毕淑霞,靳毅.失眠从颈部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8,5(4):144-145.
[4] 王慧,王旭,唐卉凌,白丽敏.针刺神门穴及命门穴对大鼠中缝背核5-羟色胺和5-羟吲哚乙酸含量的影响.中医杂志,2011,52(12):56-58.
[5] 宋媛,赵仓焕,任莉等.不同穴位处方麦粒灸对失眠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9,30(2):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