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燕
【摘要】笔者结合学校的课题研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本文以“未来教室”为环境,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未来教室”环境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围绕着如何“学”的问题为核心,在追求教与学的高效性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关键词】StarC平台;互动合作;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初识“未来教室”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人们都是在智能终端的网络环境下,迅速获取、更新信息。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网络挑战和冲击。“黑板、粉笔和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法和传统课堂教学环境已经不能再胜任时代对教学的要求,不能适应个性化教育的需要。改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培养有个性、有创新能力、有思考的创新性人才,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新的时代命题。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把传统教学经验和现代化教学改革有效融合。结合日新月异的时代特征,有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改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StarC平台就是一个将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模式两者统一结合的教学操作系统。在StarC平台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在原有的信息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从关注教师如何优“教”、关注学生如何优“学”到切实具体的考量教师和学生“优”化程度,真实正确地评价有效课堂效率。
2012年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就指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其中首要一点就是指出要“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组织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探索“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
2013年,《苏州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年)》中明确提出,“2017年止,苏州将建成200个能优化教学内容、便于学习资源获取、促进课堂交互开展并具有情境感知、环境管理功能的未来教室。”2013年6月,“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应用创新示范区”正式在苏州挂牌,苏州与华中师范大学在教育信息化的区域发展规划、研发技术产品、培养优质教学资源等方面全面展开合作。
华中师范大学杨宗凯校长提出“未来教室、未来教师、未来教育”的教学理念,他指着“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传统视角中的教师角色和能力已经有了新的内涵,从知识的拥有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从知识固守者转变为教学研究者和终身学习者。与之相应,信息时代教师的核心能力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成为当代教师的一项重要能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能一味埋头教书,更要放眼世界,主动融入教育改革中,努力更新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要求。
二、“未来教室”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实践
笔者所在学校以“合作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合作学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理念为抓手,与东南大学合作开展科学探究教育和教学改革研究,进行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笔者作为研究组成员参与十二五“合作式高效课堂课题研究”“合作共生战略性课题研究”“科学探究课程研究”。长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基于clicker的探究式教学、语文师生共读等一系列新课堂教学方式实践探究。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遇到一个很大的困惑,那就是评价体系的生成。在轰轰烈烈的合作探讨中,最难的就是如何界定课堂是否真的高效。现在,“未来教室”可以实现全面客观真实的课堂反馈,给了我们生成课堂评价的环境和平台。于是笔者在探索未来教室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方面,做了一点尝试。
未来教室搭载StarC云端一体化学习平台,本着以教育为需求、以学科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以学习活动为核心,以资源云和学科工具以及交互模块作为技术支撑,将传统黑板与交互式电子白板完美融合,实现“随手写”;并采用双屏展示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以双画面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意义关联;借助CLICKER答题器,呈现客观真实的课堂反馈,实现教学评价;借助全覆盖的无线网络,实现课堂内部的交流互动,以及沟通课堂内外和线上线下的学习,构建无处不在的学习环境。
以《再别康桥》为例,这首诗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其中意象的选择、画面的渲染、情感的流露;语言的韵律、形式的对称等都让这首诗美不胜收。诗中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一处处美妙的意境,都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处处透露着诗人幸福而忧伤、甜蜜又惆怅的复杂感情。但是,这么一首魅力无限的诗歌让初一的学生来品读却是具有不小的难度的。于是在教学设计中,秉承“一课一得”的理念,结合初一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规律,运用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借助“未来教室”StarC平台,来引导学生实现课堂生成。
在预习环节中,先借助于习题制作工具,对学生课前预习进行检查。StarC平台的优势在于可以借助Cliker(答题器)进行实时检测,每位同学按键作答,结果即时呈现在屏幕上。学生是否全部参与答题、各选择项的人数统计、正确答案、正确率等统统一目了然。既可以避免传统模式中滥竽充数的现象,也可以辅助教师及时得到教学效果反馈,有助于促进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促进教师有效教学的生成。
StarC平台的双板功能在本课中呈现出明顯的优越性。双板左屏引入主问题和子问题的关键信息。笔者认为一堂课的问题设计必须要有一个核心,也就是主问题。一堂课如能充分解决一个主问题是为一堂有效的课。本课设计的主问题是:品味诗人再别康桥时的复杂情感。初读这首诗,学生的阅读感受是不舍,这个感受源于题目,其实是抽象的。为什么不舍,怎样的不舍他们并没有真正体会和理解。于是笔者设计了三个子问题有层次地推进,让他们具体去感受诗人心中不仅有不舍:一、找寻你眼中的康桥是个怎样的所在?二、了解在诗人心中的康桥是个怎样的所在?三、体味诗人心中复杂的情感。左屏在本课教学中起着主线和导向作用,避免了以往普遍存在的学生活动脱离课堂,漫无边际的现象,对学生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双板右屏作为活动工具:引入音频朗读;切换成交互式白板进行“随手写”,及时肯定学生的课堂生成。通过“附加文档”功能导入补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主题。为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多维的辅助手段。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复杂的情感,本课设置了“我们这样朗读”合作探究环节,全班分为7个小组,每组6位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划分朗读节奏和重音。诗歌通过电子白板和教室里覆盖的无线网络,发送到各小组手中的平板电脑上。小组成员通过合作探究生成答案发回主屏幕。然后分小组朗读,并陈述这样划分的理由。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用他的pad来控制大屏幕上的主板,交互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大家能借助主屏清晰地看到所用的材料和思路,汇报起来有理有据。借助双板展示功能进行小组比较、讨论和探究,互相拓补等,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
三、“未來教室”与语文课堂教学融合实践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互动的有效性一直是笔者课题研究中关注的一个重点。在未来教室环境下,教师制作完成课件,通过StarC平台进行展示和讲解,在PC端交互和clicker交互下,“未来教室”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生成互动评价,促进有效互动。
clicker答题器的交互,使教师能准确把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借助后台统计图,教师更能准确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做好课后分类指导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在未来教室环境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每个小组的学习讨论进展情况可以即时呈现在全体同学和教师面前,大大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互动平台的对比功能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高效意识,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意识。
相较于传统课堂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缺乏自我解读与个性化解读的问题,“未来教室”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自由创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语文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和自主化的发展。
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感觉到前期教学准备和设计耗时之多;新生事物的维护管理不到位,导致使用时常常出现软件故障;云平台、云存储空间使用的不便及云资源的缺乏等一系列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合理使用“未来教室”环境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而不是本末倒置,使语文教学失去本应有的“语文味道”。
总之,“未来教室”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面有明显优势,我们应该勇于尝试和探索。但是不能为了改革就一味地抛弃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经验,如何更好地融合提升是我们应持之以恒去研究和践行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8).
[2]苏州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J].苏州教育信息化,2013(4).
[3]尉小荣,吴安,赵伟,王建梅,郜虹飞.“未来教室”在苏州中小学的应用及教师体验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8).
[4]丁书林.基于信息技术的未来教室三大特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