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梦婷
摘 要: “未来教室”的建设与启用是现代教育信息化的成果。本文依据对未来教室的亲身实践与探索,分析了未来教室的兴起与定义,描述了未来教室的更好环境;更开放的资源;更新的教学理念;更准确的评价和更及时的反馈;更具数据化五点优势。同时分析了“未来教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未来教室 开放资源 教学理念 反馈 数据化
一、未来教室的兴起与定义
为深入贯彻国家、省和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精神,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苏州市政府依据实际,制订了《苏州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年)》,并将“未来教室”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建设。“未来教室”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依据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不断走进我们的视野。
目前对于“未来教室”的定义存在很多不同的说法,依据我校实际构建的“未来教室”而言,我认为“未来教室”是指通过调整教室环境,借力高科技新媒体,使内容呈现更优化、资源获取更便捷、课堂互动更轻松、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及评价反馈更智能的学习环境。
二、“未来教室”的优势
1.更好的环境
相较于传统教室的配置,“未来教室”的装备可谓“高大上”,以我校所构建的“未来教室”为例:160英寸的智能电子屏幕代替传统的黑板,4台形如电视机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便于小组合作探究;课桌椅是轻快明目的绿色系,形状设计为梯形,可依需要随意组合;人手一台平板电脑,通过覆盖的无线网络能轻松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教室中安装的高清摄像头和多个拾音话筒,使得课堂实录或直播变得更优质……
这样的设计使得教室的环境变得轻松愉悦、自由随意,使得新的信息技术产品能很好地应用于教和学,使得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顺畅而富有创造性。
2.更开放的资源
未来教室不仅拥有传统教室所能提供的普通资源(如书本、光盘等),更具备电子教材、题库、教学资源库、各种学习工具等更丰富的资源,将这些资源随意重组,能有效促进教学。随着云计算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教师可以把大量的优质资源上传到云端,供更多的学校或师生们使用,使得教学资源更丰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学习需求。
3.更新的教学理念
未来教室在提供了很多教和学的便捷的同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实践发现,未来教室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双向互动的教育学习模式,同时能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包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不同的新型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
例如某教师在执教《找规律》一课时,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自主设计“一一间隔排列”的作品,并即时分享和交流,满足学生自主个性的学习。
又如《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中,整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而在和的奇偶性过渡到积的奇偶性的探究中,由于难度提升,及时转变为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学生利用侧面墙上的四块电子白板自由举例,然后观察、比较,找找乘数的特点,从而找出积的奇偶性的规律,加深对方法结构的理解与应用。
4.更准确地评价和更及时地反馈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在未来教室内,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化的数据收集,从而使得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诊断、评估更准确、全面、公正,更能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形成性评价。
在未来教室中,教师常常将练习发送给学生,查看答题结果,从而对学生进行评价。选择题可直接了解到每一选项选择的人数,也可查看哪些学生选择错误选项;主观题可精确到每一学生的答题内容。系统还会对学生答每一题所用的时间、每一题全班的正确率等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教师多维度地了解学生掌握程度,正确评价与反馈。
例如在未来教室执教《计算周长(复习)》一课时,就能很好地利用未来教室强大的评价反馈功能,在新知识后的巩固练习环节中,多次将问题发送给学生解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很快在屏幕上获知全班的正确率和每个学生的问题所在,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全班参与,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5.课例研究更具数据化意义
在传统的课堂中,缺乏对学生和教师的数据化研究,很难对师生进行全样本分析或是过程性分析,因此在进行课例研究时困难重重。然而,在未来教室中,可以利用录播技术形成远程互动教室,构建实时在线课堂,便于分析与讨论,也可生成教学视频,为深入的课例研究提供系统的支撑。另外,未来教室中的答题系统能实时保存学生的答题记录,并将其存于云端,形成属于学生个人的学科成长追踪本,便于针对学生个体的研究和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三、还存在的问题及小小建议
1.未来教室中的硬件条件已十分先进,但相对而言,软件方面还欠缺实用性,如学生手中的平板电脑也能自由使用白板软件,在教学上也许会更有用。
2.未来教室中电子双板的功能还不是十分完善和实用,如能将电子板书依要求呈现或固定于某板,也许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把握学习重点。
3.录播系统能将教师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学习场景加以记录,但技术上无法细化到每位学生的表现,而后期缺少一些专门的人员整合信息给出分析,否则会对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起到更大的作用。
4.“未来教室”的步伐渐进,但相关的培训还十分欠缺,多数培训停留在简单的功能介绍,如能增加一些贴合教学实际的培训体验或开展更多相关学科的示范性教学活动,将更有利于提高教师探索“未来教室”的积极性。
四、结语
随着课程改革、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教室”逐渐走近我们的教学生活,在初步的实践中可以看出未来教室下的教学对于学生和教师的重要作用。随着探究的逐步深入、实践的愈发普遍,未来教室还将对中国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及新课程改革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面对这一新形态教学,教师应更主动学习,积极发掘未来教室的更多优势,将其更好地应用于日常教学。未来是相对于上一秒而言的现在,我们不应再遥想,而应基于现阶段的教学需求和技术支撑,把握住每一次的变革,创造出更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