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的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研究

2016-05-14 17:43刘玉威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慕课培养

刘玉威

摘要:在对慕课的内涵和本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转变学习观念、完善“慕课”学习的技术平台,建设“智慧校园”以及尝试开设内容涵盖信息网络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教育类公共课程等三点建议。

关键词:慕课;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4000103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ncourses),自2011年发端伊始,这一学习模式在美国上下迅速掀起了一场关于学习方式变革的大讨论。“慕课”的产生,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无与伦比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挑战。本研究在深入剖析“慕课”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之上,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群体良好的自学能力进行了探讨。

一、“慕课”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1“慕课”的内涵

“慕课”这一概念最早是2011年由加拿大学者大卫·科米尔(Dave Cormier) Dave Cormier与布莱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于2008年在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与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设计和领导的一门在线课程“连通主义与连通知识”中首次提出[1]。简单地说,“慕课”就是一种网络课程,其特征是公开面向广大网友,任何人通过网络都可以接触到它。除了传统课堂上人们所惯常使用的录像资料、阅读材料和练习题外,“慕课”还会为网友提供互动的论坛,在师生之间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2]。2012年,大规模在线课程在美国获得蓬勃发展,先后出现了Edacity、Coursera和edX等三大平台(其中后两个平台已经进入中国),并各自吸引上百万的学生选修课程,该年份因此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

“慕课”在我国的发端始于2013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推出的“学堂在线”平台,这是全球首个中文版的“慕课”平台。此后短短一年时间里,多个“慕课”平台相继出现,比较著名的有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北京大学公开课、搜狐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以及央视网中国公开课等。课程的范围不仅涵盖了科技学科,比如数学、统计、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也包括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 基于其学习方式灵活、课程资源丰富以及学习成本较低等特点,“慕课”学习模式在短时间内受到众多青年学生的狂热追捧,被一些人认为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

2“慕课”的特征

“慕课”这一现象在世界范围的遍地开花,是基于其相对于传统教学所独有的一系列优势而产生的,归纳起来,“慕课”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是开放性。这主要体现在“慕课”的发布和接收(即学习)两个方面的开放性。从“慕课”的发布方面来看,“慕课”是由一定机构面向全世界范围征集的精品课程,课程的选择跨越了国家、区域和文化的限制,体现最广泛意义上的“优中选优”。就“慕课”的接收方面来看,其选课是面向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学习者进行的,且选课过程均是自主完成。世界范围内的任何人,不论国籍、宗教信仰、肤色和生活习惯,都可以基于自己要学什么或不学什么、多学什么或少学什么等学习需求来自由地选修课程,它集中反映了人们学习动力来源的变化。就大学生群体而言,在这一背景下,他们从传统教育的“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这有利于凸显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主体地位,即大学生本人是自己学习活动的主宰者,决定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且为之承担相应的责任。

其次是便捷性与个性化。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慕课”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移动互联时代学习活动的随时、随地、随意等特点,学习过程从一起学习同样课程的“齐步走”转变为“分头行动”的各自学习。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移动终端设备(手机、PDA、平板电脑等)在网络覆盖范围内的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根据自己的多样需求开展学习活动。这一过程突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对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再加上”慕课“的可控性和时间上的分段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的实效。

第三是多样化。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指各类平台上“慕课”的丰富性。虽然只有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当前的“慕课”几乎已经涵盖了所有的学科门类。另外一个方面,“慕课”的多样化是指同一门课程具有不同的提供者,比如,就“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这门课程而言,我们既可以选择通过国内平台“网易公开课”来倾听中山大学王永丽教授的讲解,也可以选择通过国外平台“TED”来学习新泽西理工学院Naomi Rotter 教授讲解。相对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学生的学习内容已经从课程资源的相对固定转变为灵活选择,学生的课程研修不再受制于学校、学院、专业、选课、师资等的限制,甚至已经突破了国家或地区等行政区划的束缚。各类的“慕课”平台在为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新天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渠道。

最后是大规模和互动性。基于其开放性,“慕课”的研修人数相对于传统课程大大增加。比如2011年,斯坦福大学塞巴斯蒂安·史朗(Sebastian Thrun) 教授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免费上线,吸引了来自150多个国家的16万余学生注册,并有2万人最终完成了课程学习。到2013年,全球最大的MOOC平台Coursera的注册用户数已愈500万,开设课程超过450门,加盟院校90多所,这其中包括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3]。除此之外,基于网络的互通性,借助于Facebook等技术平台,同时在线学习的各个个体可以通过课堂在线讨论或开展在线活动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大家结合学习的内容随时提出和解决问题,这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慕课”学习模式对大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

如果说传统教育主要是教授学生掌握知识的话,那么,现代教育则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大学生自学能力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意和重要目标。“慕课”学习模式在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向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如下要求:

1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互联网知识

信息化社会环境下,每个个体以网联网作为联系和沟通的纽带,个体价值也借助于互联网平台而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作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大学生,更要走在青年群体的最前面,熟练理解互联网世界的游戏规则,掌握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要领,并能够借助于各类互联网平台开展具有创造性的各项工作。尤其在“慕课”背景下,大学生要想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享受个性化学习带来的便利,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熟练掌握互联网基础知识。

2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和素养

“下个世纪,受教育者不再只是一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是一个知道如何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人。”[4]在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不能继续停留在传统思维模式上,而是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信息能力和素养,以及时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对学习者个体提出的新要求。

首先,应培养学生高效获取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选择信息的能力。相对于工业化时代知识数量的相对性和知识传播的可控性而言,信息化时代的知识,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传播速度上,都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计。因此,任何一个个体要想获取知识,首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是在海量信息中进行有效选择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本人要熟悉现代互联网技术的知识并能够进行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学习者要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预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并能够借助于最新的互联网技术成果,全面查找和客观分析“慕课”平台上各类课程信息,并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对各类课程和知识进行难易程度和优质与否的区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

其次,应培养学生有序化地归纳、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有效地进行课程选择只是完成了“慕课”课程学习的第一步,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还需具备有序化的归纳、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授课而言,大规模在线开放性网络课程学习中的信息存储和提取所要求的时间更快、质量更高。对于网上的授课内容,只有善于及时进行归纳和存储,才能保证学习质量。同时,也只有具备了将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顺利提取的能力,才能保证下一阶段学习目标的实现。这三个阶段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另外,应培养学生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在“慕课”平台上学习,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讨论是学习过程本身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者还要能够熟练掌握运用Facebook、Youtube、MSN、QQ、Email、微信等现代化通讯媒介进行准确的信息表达。

3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班级授课,“慕课”对于学习者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显然更高。传统班级授课有学校、班级、制度和老师等一系列因素进行约束,而“慕课”学习则是完全自主完成的。学与不学、持续地学还是间断地学、完整地学还是部分地学、认真深入地学还是浅尝辄止地学都完全取决于学习者自己。在没有教育者约束的情况下,个人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的时候停止脚步,要么彷徨不前,要么干脆放弃,甚至会因为一门课程的学习失败而进行不良归因,导致对个人整个学习能力的否定。因此,大学生不光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在学习中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当学习一帆风顺时保持谦虚谨慎,当学习碰到困难时不言放弃,并及时调整策略,进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4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检验学习效果的能力

和传统班级授课一样,在线课程学习也要进行学习效果的检验,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习者对于所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个是学习者能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运用进而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程度。对于前者而言,虽然各个“慕课”平台都设置有一定的学习考查环节,有的还要求学习者进行学分认定并颁发证书,但最终学习效果的检验还是需要学习者本身积极主动的参与,比如,有的学习者可以在每一节课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记笔记的方式掌握学习内容,在课程结束以后,则通过掌握课程的知识框架来检验学习的效果。

三、“慕课”背景下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路径

讨论“慕课”背景下的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问题,首先应该明确培养的责任主体。从字面上理解,所谓培养,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进行长期的教育和训练,以使之成长。因此,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首要责任主体依然是高等学校本身。高等学校应该本着培养具有良好终身学习能力的现代化优秀人才的目标,着眼长远,立足实际,创设有利条件,积极探索“慕课”背景下的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路径。

1通过日常教育和管理,引导师生转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树立全新教学理念,筑牢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思想基础

大学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在终身教育理念已经被人们普遍认可的背景下,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要树立起新的教学观。一方面,教育者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努力成为新的学习观念的启发者,具有培养学生良好自学能力的素质,引导他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会自我学习、高效学习。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是具备了现代教学观念和能力的教师,才能为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的终身成长保驾护航。从现代教学理念的角度讲,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意。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也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起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学习观。在这一观念引导下,学习不仅仅要接受和掌握知识,更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能力,尤其是能够自己安排学习内容、掌握学习进度、调整学习策略和检验学习结果的能力。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高等教育划分的三个层次,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可以分为专科和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博士生)教育三个层次,虽然各个层次的培养目标不同,但各层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无疑都指向于学生全面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这些能力和素质当中,自主学习能力无疑又是重中之重。一个没有自学能力的大学生,即使掌握再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不完善的。

2通过技术改造或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改革,搭建“慕课”学习平台,建设网络型、智慧型校园,创设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良好氛围

在新理念与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清晰地呈现出智能化、开放化、个性化与社交化等特征,‘智慧校园逐渐取代‘数字校园,成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主题与潮流”[5]。因此,应充分利用3G、4G、Wifi和自组织网等移动接入技术,对高校内的现有技术平台进行综合改造,使其在规模、速度、兼容性等方面获得全面提升。而且,改造后的技术平台要尽量适应接入终端的多样化,如智能手机、PDA、平板电脑等。与此同时,还应在校园网络平台的基础上搭建云服务的基础平台,以充分发挥云服务平台在实现资源聚类、共享、升级和推送中的重要作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也提出了搭建国家教育云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6]。此外,在探索“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运用大数据运算技术,用智慧的计算构建智慧的校园,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开展“慕课”学习。

3通过调整课程体系,探索开设包含信息网络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的教育类公共课程,提高大学生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和检验学习效果的能力

部分高校较早之前就曾开展过关于在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素养的研究,如华南师范大学桑新民教授以“学与教的理论”课程授课为突破口,从1998年开始,进行了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并总结出一整套在大学校园网络环境下提升大学生学习效率的学习模式、课程与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管理模式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信息网络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并应用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变得非常迫切。各高等学校要在科学掌握大学生在“慕课”背景下能力缺位状况的前提下,详细论证开设教育类公共课程的可行性,结合学校实际探讨课程的授课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等。

首先,应通过教授信息论和网络技术的相关知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筛选、信息判断等能力,帮助他们在丰富多彩而又眼花缭乱的各类在线课程中准确搜索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为整个“慕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搜索引擎(尤其是学术性搜索引擎)的使用、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的下载使用以及数据库的开发和运用等。

其次,应通过传授现代学习论的相关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对自我学习过程的了解,进而增强他们的监控和调节能力。如通过学习动机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学习源于个体组织系统的不平衡状态,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必须要具备适当的学习动机,并在了解这一知识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再如,通过讲解关于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的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形式,要取得好的记忆效果,既要选择最佳的记忆时间,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复述,以促使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这些内容的掌握,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了解,进而提升在自学过程中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能力。

最后,应通过渗透现代合作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慕课”背景下的新型的合作学习观。相对于之前基于现实教学环境的合作学习理念,信息和网络背景下的现代合作学习则更多地体现出虚拟化、规模化和即时性的特点,这种合作学习水平更高,对学习者的要求自然更高。虽然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语言和不同生活习惯下的每个个体被简化成了一个网络符号,但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并不会因此而消弭。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不仅要成为一个课程本身的学习者,还要成为世界文化和人际关系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姜明文,李兴洲.“慕课热”之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110.

[2]郭英剑.“慕课”在全球的现状、困境与未来[J].高校教育管理,2014,(8):41.

[3]魏顺平.2013年三大MOOCs机构最新进展[EB/OL].http://library.crtvu.edu.cn/crtvul_ou_express/43.pdf.201312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第一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8,27,40.

[5]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

[6]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EB/OL].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shtml,20120330.(责任编辑:朱岚)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慕课培养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