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殷,得二丈夫。而问之曰:“殷之将亡,亦有妖乎?”其一人对曰:“有,殷国尝雨血,雨灰,雨石,小者如椎,大者如
箕①。六月雨雪深尺余。”其一人曰:“是非国之大妖也。殷君喜以人餧虎b,喜割人心,喜杀孕妇,喜杀人之父,孤人之子。喜夺,喜诬。以信为欺,欺者为真;以忠为不忠,忠谏者死,阿谀者赏,以君子为下。急令暴取。好田猎,出入不时。喜治宫室,修台池,日夜无已。喜为酒池、肉林、糟丘,而牛饮者三千,饮人无长幼之序、贵贱之礼。喜听谗用举,无功者赏,无德者富,所爱专制而擅令。无礼义,无忠信,无圣人,无贤士,无法度,无升斛c,无尺丈,无称衡d。此殷国之大妖也。”
(《六韬》)
注释:
a 箕:簸箕,用来去除糠秕的工具。
b 餧:通“喂”,喂养。
c 升斛(hú):古代容量单位。
d 称衡:古代用来测算重量的工具。
大意:
武王讨伐殷商时,遇到两位男子,便问他们:“殷商快要灭亡了,也曾发生过妖异之事吗?”其中一个人回答说:“有。殷商曾下过血雨、灰雨、石雨,小的像铁椎,大的像簸箕。六月下雪,深达尺余。”另一个人说:“这些还都不是殷商最大的妖异之事。殷商的纣王喜欢拿活人喂养老虎,喜欢挖取人的心脏,喜欢杀害孕妇,喜欢杀掉孩子们的父亲,使他们的孩子成为孤儿。喜欢巧取豪夺、凭空诬陷。把诚信当作欺诈,而把欺诈当作真实;把忠臣视为不忠,忠心进谏者被处死,阿谀奉承者反而得到赏赐,把君子视为卑下之人。政令苛急,横征暴敛。喜好打猎,即使并非打猎之时也随心所欲,自由来去。喜好修建宫室台池,日夜不停。喜好铺排酒池肉林,酒糟成山,三千人余人狂饮烂醉,毫无长幼之分、贵贱之别。喜欢听信谗言,任用谗臣举荐之人,无功者受赏,无德者富有,宠信之人独断专行,把持政令。整个国家没有礼义,没有忠信,没有圣人,没有贤士,没有法度,连容量、长度、重量都没有统一标准——这些才是殷商最大的
妖异。”
【解读】
古人常将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反常现象与国家兴亡变乱结合进行阐释,并将这些现象视作带有预言、预测性质的“妖异”。周武王伐纣时,详细询问殷商百姓是否有“妖异”现象发生,其中一人将反常的自然现象视作“妖异”,另一人则将殷商灭亡前夕一系列倒行逆施、昏庸残虐的暴政当作最大的“妖异”,告知武王。可见,在古代政治家和百姓心目中,带有神秘色彩的“妖异”现象固然值得警惕,但天道远,人道迩,政由人主,事在人为,国家兴亡与执政者的行为密切相关。殷商末代君主纣王草菅人命,荒淫暴虐,遗臭万年。《六韬》的这段记载不仅列举了众多令人发指的恶行,更重要的是将殷商灭亡前夕礼义忠信的丧失、“黄钟毁弃、瓦缶雷鸣”的政治生态、圣人贤士的离心离德、社会法度规则的崩坏一一揭示出来,体现出高明的政治眼光和见解。
《六韬》,又名《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相传为西周初年姜太公所撰,实际成书于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间,撰写者已不可考。《六韬》以周武王与姜太公对话的方式编写,内容以兵法为主,兼及治国理政之道,对后代军事、政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