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是集各种教学模式和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它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以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的。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面临一定的困境,所以大学英语改革是迫在眉睫。大学英语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其宗旨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英语教学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之能够通过英语学习学会理解文化的差异。跨文化交际法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就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175-0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跨文化交际学是美国的Edward Hall 1959年出版《无声的语言》最早提出的,随后许多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著作应运而生。美国的一些大学开始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胡文仲,1999)。然而,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的历史不是很长,大概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文化教学”逐步渗透到大学英语教材中,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教师认识到了语言和文化的密不可分的关系。2007年最新修订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其最初的发展阶段,外语教学中文化与语言教学的关系是学术界重点讨论的。近些年来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研究有了更好的发展,很多教育家和语言学家也不断关注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过去几十年的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已经从“语言能力”扩展到“交际能力”,又扩展到“跨文化交际能力”(Hymes,1972)。国内许多学者纷纷著书或撰写文章探讨外语教学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目前国内发表的主要著作有《外语教学与文化》(胡文仲、高一虹1997)、《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王振亚,2005)、《跨文化外语教学》(张红玲,2007)、《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毕继万,2009)。与著作相比,有关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实证性研究并不多,大多是有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人文教育或大范围的西方文化课的研究,“外语教学中文化测试的理论探索”(张卫东,2007)、“从课程设置浅谈如何讲授西方文化课”(孙安欣,2008)、“大学英语阅读测试中文化因素的导入研究”(黄更新,2007)等。因此,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于改进我国大学英语的跨文化教学和提高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二、跨文化交际学的定义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多学科渗透的学科,其中,人类学、社会学、社会语言学、社会心理学、文化学、哲学、民族交际学等对其影响较大。跨文化交际学的产生与当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迫切需要在思想和文化等领域进行广泛交流等诸多因素有关。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核心是普通交际学的交际论,它主要研究交际和文化的关系,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理论概念,如社会、文化、跨文化交际、交际过程概念;哲学思想,如研究方向、交际过程及其制约因素,文化、知觉及交际行为之间的关系;影响跨文化交际过程及交际行为的诸因素;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异同;探究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等方面。在外语教学中,词汇的文化内涵、有文化内涵的人名和地名、语篇结构、文体特点、文学典故、语用规则和非语言交际等具体的内容都是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内容。
Gudykunst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当与陌生人交际时,彼此都有不确定性和焦虑,尤其是当文化变数高时,如果能很好地处理彼此的焦虑,减少相互的不确定因素,那么有效的交际就成为可能。这个理论是在Berger等人提出的减少不确定理论,并融合了Stephan对焦虑感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Young Yun Kim提出了交际与跨文化适应整合理论,认为人都有与生俱来需要适应和发展的需求,人是通过交际来适应自己的社会环境,而适应是个复杂的动态过程。Burgoon提出的是预期违反理论,此理论认为人们会根据一个人所属的具体社会群体来预期其特征,如果出现与预期相违背的特征,人们会有与预期相反的评价。Gallois提出的交际调适理论,通过研究交际双方的语言、副语言及非语言行为,来确定交际者的言语策略。
三、大学英语的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法
文化内容包罗万象,讲解目的语文化的内容也不能仅限于课堂上。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文化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目前,跨文化交际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教师讲授,小组讨论,个案研究及学生报告,外教专业演讲,电影视频,角色扮演,实地调查,录像,小组报告,其中每种方法又能相结合而用。课题研究者在实施课题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
1.教师讲授与角色扮演相结合。最初的文化教学方法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开始发展运用至今的,包括文化包、文化丛、文化短剧等。当遇到交际实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角色扮演进行表演,这可使大家对文化误解、冲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表演之后大家进行讨论这样对文化差异就有一个直观具体的了解。
2.个案研究及小组讨论相结合。教师首先提出文化差异的个案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后会发现文化差异。这样就非常有益于学生消除文化差异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
3.外教演讲及小组报告相结合。邀请以目的语为母语的外国人参加到课堂,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学习目的语的良好机会,同时,也是目的语文化信息的来源。事先准备好一些涉及文化的问题。比如,西方人对待“老”、“孝”的态度,“朋友”的定义等。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加上广泛的讨论和思考,学生就可以更加全面理解许多的文化差异现象以及背后的历史原因。
四、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详细而又具体的描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和目标: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概括来说,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内容,并以定性和定量的描述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即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读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建立了适合于我国情况的有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和测试体系。但是,目前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战略高度来看,我国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最为突出的就是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重视不够。此外,教育部重视大学英语的文化传承的功能,把文化传承贯穿到大学英语的各个环节。英语教师们在今后的课程中充分反映英语国家优秀成果,引导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研究是顺应大学英语改革的要求,也是符合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 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 Brooks, N. 1968.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2nd edition.). New York: Harcourt, Brace&World, Inc.
[3] Byram, M., C. Morgan, et al. 1994.Teaching-and-Learning Language-and-Culture. Philadelphia: Multilingual Matters.
[4]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育与文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5] William B. Gudykunst, Young Yun Kim, Communicating with Strangers: An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7.
[6] 张卫东.外语教学中文化测试的理论探索[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0(2)
[7] Zou, S. 2007. Criterion-referenced Test General Knowledge Component of TEM8 Content Validity Scoring Validity.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4)
(作者简介:李彦美,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文学以及跨文化交际。)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