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方法

2016-05-14 12:07黄和内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吟诵迁移文言文

黄和内

[摘 要]在文言文教学中,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立足吟诵,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立足课堂教学,不断向课外延伸。

[关键词]文言文 兴趣 吟诵 迁移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013

语文教学从来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领地,人们对文言文教学或文言文教法的探讨更是众说纷纭。综观近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不协调的现象,“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目前,文言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也难以深究的领域,公开课、示范课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文来教学。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探讨初中文言文课堂有效教学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由于时代变迁,语言进化等原因,现在的初中生觉得文言文晦涩艰深,比较枯燥。如果在初中阶段没有好好地引导,注意文言文教学形式的变化的话,长期如此,学生势必对文言文学习产生畏惧情绪,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因此一定要想办法,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1.文言文配画,激发灵感

文言文多为古诗词,主要是描绘独具特色的情境,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自主了解古文,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开展古文配画的教学活动。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时,因为文章描绘的是一幅寒冬赏雪的悠闲场景图,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想象把心目中的这一场景图画出来。学生为组织画面、寻找素材而对课文进行深入体会和研究,那么这个思索和绘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探究和体会的过程。

2.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如教授《伤仲永》一文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述故事的大致内容。《伤仲永》讲的是宋朝有个叫方仲永的神童,自幼天资聪明,五岁就能写诗,但是他的父亲以此为荣,带他四处写诗挣钱忽略他的学习,由于没有受到后天的良好教育,反而丢失了原有聪慧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即使天生是天才,也要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通过讲故事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3.引进影视,激发兴趣

如教学《木兰诗》时,因为花木兰的故事、人物家喻户晓,可先让学生讲讲他们所知道的花木兰的故事,谈谈他们对人物形象的看法,然后再播放《花木兰》视频,使学生感性地把握历史背景及人物形象,再讲解课文,学生领会文章内容就容易多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今昔对比,今昔联系,激发兴趣

教学文言文,不仅仅是对学生讲述文中的人物和事件,还应该拿现在学生熟悉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对比、联系,让古人和今人对话,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觉得古文中的人和事“远可在天边,近可在眼前”,从而使文言文与新时代相通相连,便于学生容易理解记忆。同时,让学生了解古代的一些文化常识,如古人的姓名字号、衣着服饰、饮食习惯、典章制度、天文历法等。

二、立足吟诵,注重情感体验

“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文言文教学应立足于吟诵,在读中理解掌握知识,形成立体的情感体验。

1.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读的形式

课前预习时可默读;理顺文字时可小声读;课堂上学习较难把握的文章时,可由教师范读,容易把握的文章则让学生自己朗读,还可齐读、轮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或配乐朗读;课下记忆时可诵读;巩固复习时要边想边读。经过多次实验,笔者发现优美的散文配上合适的音乐来朗读,效果会更好。

2.读准、读顺文言文

读准,是指读音要正确。文言文中有不少生僻字要注意,还有通假字,应该读它的本字音,学生最容易读错。如《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要”读成“yāo”而不读“yào”;《童趣》中“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的“强”应读“jiāng”而不读“qiáng”,教师应该加以适当指导。

读顺,就是朗读时要注意停顿,读准节奏。这里所说的停顿和节奏,是指由于句子较长或需要强调等而在句中进行的停顿。由于文言文和现代文相比较已经有了较大差异,因此要把握好文言文的停顿和节奏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去读去把握。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一句,就应该读成“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而不能读成“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又如《出师表》中的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一句,不应该读成“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而应该读成“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总之,停顿准确了,就不会产生歧义,停顿不准确,就难以理解句子含义,甚至会理解错误。

3.品味文言文之美,读出神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品读就是要让学生对课文有自身的见解和体会,很多文言文的“美”就是在品读中渐渐琢磨出来的。如教学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时,就可以按照徐建顺老师的普通话吟诵理论,借鉴陈琴老师的吟诵调,反复地让学生吟诵,增加文章音乐美,体会其中的月清美、幻想美,体会天上人间,过去今天,离愁别绪以及良好的祝愿。

三、拓展迁移,课外延伸

立足课堂教学,不断向课外延伸。

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的文言文课外作品,引导学生拓宽眼界,扩展思维,适当地增加一些与文章主题相似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这也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途径。例如学习《三峡》时,可以拿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进行对比;学习《出师表》时,可以补充《前出师表》的阅读材料;等等。

向学生推荐如《于瑜与余欲渔遇雨》“于瑜欲渔,遇余于寓……”,《施氏食狮史》“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等有趣的文言文,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有趣味的、有教育意义的文言文故事,如《闻鸡起舞》《郄鉴择婿》《师旷论学》等。

综上所述,在实施文言文教学时,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宗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仅能真正学懂大纲要求的文言知识,还能迁移所学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这样教学会让学生扩大阅读量,其结果是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复习了已学知识,把课堂教学向课外拓展延伸,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了很好的挖掘。

总之,文言文博大精深。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只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文言文教学必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由“怕学”变“乐学”。

[ 参 考 文 献 ]

[1]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

[2]汪国军.文言文教学低效探因及对策[J].语文教学之友,1998(3).

[3]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吟诵迁移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吟诵,拥抱经典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韵兮境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