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2016-05-14 12:04梁壮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引导阅读教学

梁壮

[摘 要]有效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常识,提高学生的涵养。课前进行备课,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教学 阅读 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019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大部分学生看来,文言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过于呆板,只是一味地被教师灌输,因而学习兴趣并不高,教学效果也不佳。教师必须改变这一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常识,提高学生的涵养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教师要加强文言文教学,深入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相关的文言文知识,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呆板的灌输模式,不要扼杀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和好奇心。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瑰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有意义的东西。教师要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不仅仅只学其表面,更要深入去探索其本质。

二、教师课前进行备课,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备课是一个学习、提升、修炼的过程,是一个力图完善、精益求精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整理、归纳的过程,它需要每一个教师用心、用情、用力准备。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用心备课,更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整理和归纳知识点,使自己在上课时能够有条不紊,将所要讲授的重点清晰明了地讲解给学生听。教师掌握的知识体系越完整,知识掌握得就越巩固。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注意前后联系,考虑哪些是重点的,哪些是需要训练的,哪些是需要进行补充讲解的,哪些是需要学生感悟的,哪些是要发挥学生想象的,从而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此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引导,激发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

三、加强练习,提高阅读效率

课后练习为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了依据,也为教学设计打开了思路。在一篇教材里,我们首先考虑教什么,也就是确立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其实,每篇课文的重点大多隐含在练习中。比如《钱学森》一文的课后练习有:画出课文中钱学森的话,体会这些话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依据这个课后练习,很容易看出这篇文章所要讲解的重点,并且能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体会科学家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从而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些目标的确定与课后练习是相对应的,紧扣课文,简洁明了,易于实施。同时课文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课后练习则着眼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能力训练的载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依据课后练习的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把课后练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样以《钱学森》这篇文章为例,在教学时可以把课后练习导入教学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认识。接着让学生进行有要求的自学,比如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钱学森所说的话,并想一想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以及体会这些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样的设计,不仅把课后练习的内容融于教学之中,更让学生在学习中眼、耳、手、脑并用,使听、说、读、写等技能得到了训练,也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发散学生思维,提高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情感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发挥想象和联想,从而把握作者的心境,并与之相契合。比如在学习《山峡》这一篇文章时,只是简单地感叹一句“真美”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进更多真诚的赞叹,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调动起来,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在课堂学习中产生共鸣,才能更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才能敞开心扉,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总之,语文即生活,是生活的浓缩精华史。教好语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笔。有一个好的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教师应该主动不断学习,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制定出符合初中生的教学方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语文的多样性,使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引导阅读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