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县域教育品质提升的智慧与力量

2016-05-14 18:03杨建华
中小学校长 2016年5期
关键词:梯级县域个性化

杨建华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9949(2016)05—0014—03

提升教育品质,已经成为“十三五”元年的有力召唤。决定教育品质的关键人物是教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魂。以德导能,以能表德,提升县域教育品质,启动县域教育家梯级递进式成长助推工程,助教师寻找到专业成长方向,实现拥有乡村教育家情怀的教师大量涌现,是德州市宁津县在师德建设升华年经过反复论证后确定的目标。

一、助推式平台建设唤醒教师成长追求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教育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教育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就是发现、尊重和赏识教师的优点,并创造条件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笔者认为,县域管理者可在三个平台建设中唤醒教师的成长追求。

(一)梯级递进式成长平台

搭建教师梯级递进式成长平台,要立足全员,梯级助力,提升职业品质。

在具体工作中,根据教师的专业成长特点,为各层次教师设立相应的梯级成长目标,教师自我确定成长目标规划并主动发展。唤醒教师的职业追求,实现教师的梯级递进式成长。

县域教师成长梯级分为学校、乡镇、县域三个梯级多个目标。在设立梯级目标时因校制宜,做到低起点、密台阶,同时关注到各个年龄段教师。对于老教师不放弃,对中年教师多支持,通过分类评价、捆绑式评价等方式改变中老年教师的工作状态,重燃工作激情。对于青年教师,加大培养力度,促其尽快成为教学骨干。标准的制定要高远定位,通过互帮互助、评价激励等方式,引领教师不断成长提升,让他们成为自己的CEO,最终形成各自的职业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教育风格,享受教师职业带来的幸福感。

(二)成长共同体建设平台

建设教师成长共同体平台,需要协同并进,智慧共享,助推团队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要以“整合资源、强化管理、激发潜能、打造团体核心竞争力”为原则,通过共同体中的团队合作与交流,使教师在相互激励、相互学习中真正走自主发展的道路,形成以学校、县域特色教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教师研究群体。

县域成长共同体梯级也分为学校、乡镇、县域三个梯级,学校和乡镇通过开展教师成长俱乐部建设来吸纳有主动成长愿望的一线教师,在智慧共享中构建富有乡镇或学校特色的教师成长文化。县教育局在此基础上成立县级教师成长联盟,成员以各乡镇教师成长俱乐部负责人和县级特色教师为主,旨在管理水平和专业成长获得双重提升。

(三)个性化工作室建设平台

教师个性化工作室平台建设的目标是特色发展,彰显个性,打造名优队伍。

通过教师个性化工作室的建设,促进教师个人特色教法的凝练、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打造,促使教师个人和工作室成员向“学有专攻、教有专长”的方向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工作室类型分为团队型和个人型两种,团队型工作室突出骨干教师引领,个人型工作室突出个人职业特长发展。

教师个性化工作室建设分为学校、乡镇、县域三级。校级个性化工作室数量不限,有一定特长的教师均可申报建立;镇、县两级特色教师也可建立个性化工作室,工作室均设在学校。县教育局和乡镇教育办公室对其进行联同指导。建立三级个性化工作室的目的是激发教师专业成长内驱与外驱并行的合力,以打造一支特色鲜明的名优教师队伍。

二、活动载体点燃教师成长引擎

专业发展的成就、工作取得的成功是教师进步的动力源泉。大多数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动力,但往往缺少肯定,缺少展示,在犹豫与不自信中,发展的动力渐渐消失,因此选择了安于现状。县域工作中可以从肯定教师的发展能力入手,抓实四类活动载体,从精神力这一“软实力”上下工夫,塑造教师研究教学、自我成长的信念。

(一)举办教师成长论坛

论坛是一种思想的碰撞,多种思想的碰撞就会产生出智慧火花。一要抓好名家讲坛。通过邀请域外专家做报告、域内特色教师讲座等形式,更新教育理念,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探索名师培养新途径,加强名师“梯级培养”模式研究。二要抓好主题论坛。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论坛主题交流活动,突出工作重点。如开展校长、中层管理者、梯级成长负责人三个管理层面的管理经验交流活动,以提升管理水平;开展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特色教师等一线教学层面的教育教学思想展示交流活动,以助推教学特色的形成。

(二)开展评优活动

对教师最大的激励是发现、承认与赏识。通过评优表彰,可对教师的特色发展进行正面引领。一是立足课堂教学层面的评优,如进行特色课堂、特色微课、特色案例等系列特色教学活动评选。二是经验梳理层面的评优,如特色教法、特色论文、特色校本课程等系列特色教学经验评选,通过评优活动发现典型:通过以个人名字命名教学法、特色工作室挂牌、教学思想推介会等专题会议与媒体推介等形式推广典型:适时召开特色管理现场会与媒体推介相结合的形式对特色教师培养管理先进单位予以大力表彰。

(三)普及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以其小、活、实、新等特点在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县教育局启动了研究助推特色成长工程:一是全面启动校级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的重点转到以校为本、侧重特色教师的培养、以教师个人特色成长为目的的微型课题研究上,使“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深入每个教师心中,使“人人有课题,个个都参与”成为教师的工作常态,真正做到课题研究常态化、研究过程真实化、成果教学一体化。二是重点推进成长俱乐部课题研究,汇聚集体智慧,解决共性问题,打造学校特色。

(四)以现代手段促进交流展示

展示交流可以实现智慧共生。根据云时代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构建两类交流平台:一是构建以“两群一联盟”为代表的教师幸福成长交流新形式,“两群”指教师个性化工作室研究博客群和微信、QQ交流群,以线上线下共研为主要形式;“一联盟”指以梯级教师成长负责人与特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宁津县教师幸福成长共同体。二是构建以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推送、网盘共建资料共享为代表的成果展示交流平台,以镇(校)自办刊物、《当代教育科学》《中小学校长》《未来教育家》《中国教育报》为代表的宣传为推介平台,助推特色提炼,实现智慧共生共享。

三、积分制评价管理激发教师成长

在管理学上有一句重要的话:请您告诉我,如何评价我,那么我就告诉您,我将怎样行事。积分制评价管理可以将体现教师梯级递进式成长的职业行为、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量化统计,并进行公开展示,让内在的师德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细节中发亮闪光。同时,要为教师递进式梯级成长的认定、个性化工作室建设、俱乐部建设等内容制定出合理的积分制管理办法,应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积分标准要合理规范

无论采取何种激励手段,都离不开目标设置,目标的合理规范主要体现在具体性、难易度和可接受性三个方面。一是目标的具体性,即目标能够精确观察和测量的程度;二是目标的难易度,即要设立“跳一跳”可实现的目标:三是目标的可接受性,即目标被教师认可的程度。在工作中,以乡镇(学校)为组织实施单位,因校制宜,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教师梯级式成长助推工程评价的内容、标准界定、分值设定、评价阶段、评价机制、评价方式方法等,采取过程性定量积分评价和结果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标准的合理规范。

(二)过程性积分及时展示

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教师发展愿景和发展需求,将一定的工作内容转化为一个教师自主成长的工作单元,并将工作单元量化、标准化,教师完成一个工作单元,即获得一定分值,代表教师的职业成长和职业道德达到一定的水准,并在公开平台上及时展示,将积分成果运用到考评过程和结果中,这样的方式对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可起到强化作用。

(三)积分结果合理运用

积分结果的合理运用可增加制度的执行力。积分评价结果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岗位聘任、评优奖励等需求挂钩,可以催生教师的内在动力,让优秀教师不吃亏或获取更多的补偿。

宁津县三个平台建设、四类活动载体、一个积分管理,共同构建起县域教师梯级递进式成长的管理文化,采取“标准主导、会议倡导、联系指导、宣传引导、检查督导”的“五导”管理模式,以“要求重严、过程重实、成果重真、研究重新、结果重效”的“五重”思路为引领,铺设“文化聚心、认定聚德、创新聚智、恒心聚焦、改革聚力”的“五聚”成长路径,获得“教师成长、学生成才、校长成家、学校成名、事业成功”的“五成”教育效果,实现教师“职业个性一职业习惯一职业特长一教育特色一教育品牌”梯级梯进式成长目标。

中国教育学会前会长顾明远在京师教育论坛上指出,很多教师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一大批人才,而且有教育思想,有自己的教育风格,这就是教育家。从这个角度说,教育家离我们并不遥远。

[责任编辑:刘斌]

猜你喜欢
梯级县域个性化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阅读梯级与阅读教学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特种设备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安全使用
同桌宝贝
浅议自动扶梯梯与自动人行道梯级缺失保护
传送带知识的“梯级”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