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朝晖
中图分类号:G51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9949(2016)05—0005—03
“两会”期间,“天价学区房”的报道使“择校热”成为与会代表和社会舆论关心的热点。针对“择校热”问题,教育部不断出台相关文件。指导各地采取免试就近入学、划片招生,规范义务教育的招生工作。最近教育部又推出多校划片的政策,指导择校热点地区,实现机会公平。上述政策文件出台,既是促进教育公平、破解“择校热”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好入口、保证起点公平的有效措施。但社会公众、学生家长、一线校长和专家学者却对这一政策持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政策的出台为名校长“松绑”,不再为争夺优秀生源和安置择校生而苦恼,可以全心全意地办学。但也有人认为,政策虽好,执行却难,尤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在划定招生的范围上存在诸多困难。还有人认为,就近入学和多校划片政策可谓治标不治本,会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兼顾不同水平学生差异。如何让就近入学政策在教育公平中彰显出效率,根据对近日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研修的地方教育局长的调研,笔者认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多措并举。逐渐实现均衡
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是政府必须向公民提供的一项公共产品服务,必须以公平为价值导向。从这一性质上来看,义务教育必须均衡发展,保障每个儿童享受到公平的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用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来审视,全面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义务教育的过程来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包括入口、培养和出口三个环节的改革。入口环节指义务教师招生:培养过程环节包括硬件均衡和软件均衡,硬件均衡通过经费投入可以实现,软件均衡是管理水平和师资队伍的均衡,涉及校长和教师的流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需要突破现有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起来难度更大;出口环节是初中升入高中阶段,主要指中考制度改革、优质高中指标分配、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划分等。上述环节的改革必须以实现均衡发展为目标,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山西晋中通过“千校达标”、“万师交流”、“100%优质高中指标到校”和规范管理,解决择校、大班额和重点班等热点问题。晋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改革涉及义务教育的各个环节,将硬件和软件均衡相结合,均衡与协调相统一,走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晋中模式”,成为全国的样板。温州实施史上最严的“限择令”,并从资金倾斜、生源均衡、师资流动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新政。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特长生的招收,消除愈演愈烈的择校乱收费现象。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危房改造、薄弱校建设等工程,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筑、设施设备的均衡配置,这是均衡的前提条件。例如,日本通过规划一模一样的中小学设计图,保证硬件资源配置均衡。在实现硬件资源均衡配置的基础上,通过校长和教师的交流,优质高中指标下放,择校生不享受优质高中指标等措施,实现义务教育各个环节资源的均衡配置,从而保证教育公平。因此,地方政府在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时,必须将就近入学政策与其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相配套,做到分步实施,才能使就近入学政策的实现得到有效保障,最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领导担当,杜绝寻租发生
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城市和地区“择校热”的程度和问题的复杂程度也不同。例如,安徽省铜陵市早在2005年就被誉为“一个无需择校的城市”:一些城市正在实施“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措施;而青海、新疆和西藏等省市自治区的城市还没有出现择校问题,主要工作是不让学生辍学,提高入学巩固率。重点大城市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利益诉求多元,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突破这一瓶颈,地方政府管理者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气、勇于担当。落实就近入学政策。其实并不难,关键是地方政府要下定决心,因为既得利益者的相关诉求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决策。有局长坦言,某个局的科长一次就拿来三十多张条子,要求全部解决。可见,落实就近入学政策的难度,多来自上级和相关部门,以及市委、市政府,关键是地方行政管理者要下决心治理择校问题,并要敢于担当。在消除择校问题的政策出台之后,铜陵市从市委、市政府到各委办局,没有给教育局递过一张条子,教育局的班子成员也相互约定,不批一张条子。2011年,浙江省下决心治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择校乱收费问题,很多地市政府的“一把手”表态不递条子。目前,杭州市建立由政府制定、推行,由媒体、市长热线、各相关部门监督的管理机制,杭州的书记、市长带头不写条子,公办义务教育已实现“零择校”。因此,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时应强化责任,建立科学有序、公正透明的义务教育招生工作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主动地向社会公开每所学校的划片范围、招生计划、程序时间、办学条件和招生结果等,保证招生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同时,教育督导、地方纪委、纠风办等应加大查处力度,通过约谈、通报和责任终身追究等行政管理措施,充分发挥惩戒和警示作用。
三、扶持民办,提供补充保障
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是“择校热”产生的重要原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的增多,城区公办教育资源呈现日益紧张的状态,出现农村学校空壳化和城区学校大班额的现象。有局长反映,该市区实验学校十年间在校生由1400人上升到4000人,由于学校的资源有限,无法开足体育课,实验室、多功能室也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实验和活动。在公办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民办初中可以成为有特殊需要家庭择校的选择。目前,很多地方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特别是初中民办学校,要么“难以维计”,要么“名扬万里”,那些成为“名校”的民办初中与公办初中竞争。影响公办初中的发展。为此,一些地区采取限制民办初中招生和限报民办初中的做法。实际上。民办初中是公办初中的有益补充:一方面,可以满足有特别群众择校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竞争,共同提高公办和民办校的教育质量。与此同时,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条件,制定和落实相关改革措施,整体性提升公办学校的教育质量,这样就会形成“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且不为教育质量、条件择校,而为特色择校”的办学格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老百姓只能择民办初中,报名与录取比例是10:1,学校虽然收费高,但老百姓认可,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山东省潍坊市各县按照“社会建学校、政府配教师、收费保运转、部门抓监管”的发展模式,建立“公办民助”校。目前,潍坊市义务教育段民办学校发展到48所,提供优质学位6.1万个,较好实现“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校”的局面。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初中入学也是“小升初”就近入学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民办学校也可以在这一方面提供服务。上海市采用政府购买的方式,保证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城的待遇,不允许民办学校收费,政府每人每学期补贴5000元。目前在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中,有70%就读于公办学校,30%就读于民办学校。上海市金山区组织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结对的方式,对口支援和帮扶民办学校的发展。
四、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机制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消除“择校热”、落实就近入学政策的基础,也是就近入学政策的目标。各地“择校热”的表现形式不同,原因比较复杂。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消除“择校热”,必须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创新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家长择校的原因之一是择教师,实现教师交流、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是消除“择校热”,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教师交流的难点是难以突破学校定岗定编的人事管理体制,即便交流也影响校长和教师对学校的文化认同和生活。山西晋中以校长交流为突破口,针对城市和城乡差别,实行两种交流模式,一是城市学校实行强弱捆绑交流,即1所城市优质校对口2—3所同城薄弱校进行交流,实行“人走关系走”,捆绑学校形成教师交流、同伴互助、集体备课、共同教研的联合体:二是城乡学校实行盟区式交流,以县为单位成立“教育盟区”,把城内优质学校确定为盟主,每校对应1—2个乡镇的学校,进行城乡教师对口交流,组建优秀教师团队,开展常态化教学教研活动。在交流过程中,体现人性化,农村教师交流的路程为骑自行车不超过半小时,城区教师交流的路程为骑自行车不超过一刻钟。同时,将教师交流的经历与晋升、评奖评优相结合。为消除校级和城乡差别,一些地方政府用委托管理的方式,将普通学校、薄弱学校交给办学水平高的学校或机构去管理。上海市浦东新区与中介机构签订委托管理协议,将农村学校管理和办学交于专门管理团队。中介机构或品牌学校围绕托管目标,派遣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团队,通过驻校、互动等方式,深入推进农村学校的整体性提升。有些地区组建校级联盟,采取以强带弱的方式组团发展,浙江省杭州市则举办教育集团,由名学校带动薄弱学校组成集团,实现统一领导、资源共享;上海市金山区采用“两校一长制”,实施组团发展。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探索新建、改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探索九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市景山学校就是一所具有半个世纪历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探索“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自编完整的九年制教材。
[责任编辑:严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