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策略

2016-05-14 07:23郭锋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思维习惯学习兴趣

郭锋

摘 要: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关键,而学生只有掌握这种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学生成长,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思维能力;学习兴趣;思维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02

一、历史教学要达到一定深度

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即达到一定深度的历史知识,这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前提。因此,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历史概念的教学,能够对历史概念进行准确、科学的表达,并让学生对这些概念深刻理解、把握。因为历史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它包括了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有其自身的特征,所以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把握历史概念,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总结规律、归纳重点的能力。如大的方面可以总结归纳一个时期、一个年代的历史特征、规律,小的方面可以总结归纳一个历史事件、一场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例如,在讲“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时,“天京变乱”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些同学对这一内容已经有一定了解,但是如果教师上课只是“满堂灌”,填塞给学生其发生的原因、如何的过程、最后的结果,那么学生学起来也会觉得很枯燥,索然无味。不如尝试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问题一,如果没有“天京变乱”,太平天国会如何发展呢?问题二,如果没有“天京变乱”,太平天国会成为“天国”吗?虽然这样的问题跟“天京变乱”牵涉不多,但是这却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这块内容的求知欲,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关于“天平天国”方面的内容。当遇到这方面问题时,学生能够根据性质、背景、败因等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再如,学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学习在这个历史时期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主流是如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把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在17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在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和北美开始发展;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丰硕成果。这样的思路具有逻辑性,按着时间顺序,帮助同学们理解记忆,有助于学生提高能力。因此,在教授历史时,教师要做到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能力、特点相结合,注意引导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懂得知识与能力相辅相成,使良好历史知识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固的基础,同时,使能力又成为进一步获得新知的优渥条件,只有这样,历史教学才有可能得到良好的成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那么会有高昂的积极性。

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活跃思维,教师在教授新课的时候,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有趣的历史小故事,或看一段历史小视频,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在讲世界历史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下《大国崛起》,里面的时代背景非常有助于学生学习历史。教师还可以利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历史图片,如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些图片足以说明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痛灾难,和平必将深入民心。再如,我在讲“秦朝”的内容时,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有的学生听说过,有的学生没有听说过,不管听没听过,在这堂课下来,他们都会记忆深刻: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推行变法的人,他叫做商鞅,他舌战群儒,最终使得孝公同意变法,商鞅怕新法令没有威信,老百姓不相信,推行不开,就想了个办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来长的木头,旁边贴了张告示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他十金。”不多会儿,木头周围就围满了人,大伙儿心里直犯嘀咕:这根木头顶多百把斤,扛几里地不是什么难事,怎么给这么多的金子呢?或许设了什么圈套吧?结果谁也不敢去扛。商鞅看没人扛,又把奖赏提高到五十金。这么一来,人们更疑惑了,都猜不透这新上任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这时候只见一个粗壮汉子分开人群,跨上前去,说:“我来试试。”扛起木头就走,许多看热闹的人好奇地跟着,一直跟到了北门。只见新上任的左庶长正在那里等着呢。他夸奖那个大汉说:“好,你能够相信和执行我的命令,真是一个良民。”随后就把准备好的五十金奖给了他。这事儿很快就传开了,大家都说:“左庶长说话算数,说到做到,他的命令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啊!”自此以后,商鞅变法非常成功,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我通过这个故事讲述了秦朝发展的历史背景,既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习奠定了基础,又让学生倍感兴趣,主动在课下寻找关于秦朝方面的资料。

三、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会读

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正确掌握阅读方法,才是达到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第一步。在此,我介绍一下具体方法:阅读提纲法、找重点法、提问法等。如何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呢?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规律:每一段话的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往往是这一段话的主要概括,然后让他们通过阅读体验这一规律,从而把握规律。例如,让学生阅读“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每一段的第一句就是重点句,它分别从不同角度概括了辛亥革命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

(二)会思

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思考,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这是学习任何学科都要有的好习惯。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善于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内容时,我会引导学生:中国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为什么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如果不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开始的时候,我会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如果想不出答案可以问我,我在一旁提示。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思考的开始,我的提示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这样,循序渐进,学生会慢慢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向仁莲.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施策略[J].速读:下旬,2015(4).

[2] 宋建亮.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责任编辑 乔召召]

猜你喜欢
思维习惯学习兴趣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立足思维习惯训练,强化运算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中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