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颖
摘 要:新课程倡导小学品德与生活要加强教学实效性,让学生在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中养成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因此,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不能理性化地过重灌输,而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行为环境,让学生回归生活,感受品德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生活化;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06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我们应在生活中开展教育,围绕生活这一中心来组织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生活实践来调整课堂,跳出传统以课堂、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生活真实体验及所要学习的相关内容来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所要学习的内容密切关联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在认知结构中快速纳入新的知识,做到“知情意行”。
一、丰富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拓宽生活化课堂平台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加以丰富,并延伸至课外,即将课内思想品德教学“搬”至课外教学模式下,将其融入生活,进而熏陶并影响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首先,品德与生活教学应跳出课堂范畴,融入学校集体活动中去,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体悟、感受思想品德。一般来说,小学生都喜爱集体活动,教师可通过组织集体活动来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通过多姿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辨别力,使之能够清晰认识美与丑、对与错、善与恶,进而产生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彼此感情、友谊,提高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协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多姿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一课时,笔者特地与授课班班主任交流沟通,组织学生参与了大扫除活动,然后通过班会评选并表扬优秀劳动小组以及优秀劳动人员,并组织学生讨论各位同学在大扫除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学生反馈结果进行评比。又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鲜艳的红领巾》及《红领巾胸前飘》时,教师可组织少先队活动来教育学生:通过“征集金点子”的方法来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更好地开展中队活动;通过举手表决以及集体讨论方式选择活动方式。然后,结合学生建议来组织当小交警、帮老年公寓的爷爷奶奶打扫卫生等少先队活动。教师应对少先队活动的平台加以充分利用,并在结束后开展活动经验总结和交流,以确保真正落实体验式教育。
二、营造生活化课堂情境,创新品德与生活教学手段
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单纯依赖品德与生活教师口传心授远远不够,教师还应营造出生活化课堂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带领他们体验并品味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并从生活实践切入教学,实现思品教育的内化。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我的一家人》教学为例,笔者要求学生回家后利用手机或者照相机来录播一家人的日常点滴,并将其制作为短视频,然后在课堂上配上《世上只有妈妈好》《父亲》及《相亲相爱一家人》等歌曲播放给同学们看,同时让他们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人,和同学谈论日常生活中的家庭趣事,或者让学生与家人玩亲子游戏,做日常杂务等,也可组织学生参与“说说心里话”这一课堂活动,将学生的心声录制下来,放学回家以后交给父母观看。这样利用多种养成性课堂活动来增进家庭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就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家庭给予的幸福和温暖,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
此外,品德与生活教师还应对教学手段加以更新,抛弃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采取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来引导学生,激发其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生活化的思想道德课中,并产生深层次的感悟与思考。同时,课堂教学应由单向式教育转向互动式教育,将“教师——学生”这一传统交流模式转变为“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教师”的多元化课堂交流模式。教师也要由以往的训导者、长者以及说教者转变为启发者、引导者,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展示内在思想感情以及行为的交流平台。
三、革新教学评价方式,实现生活实践与品德课的有效融合
品德与生活教师应积极革新教学评价标准,对以往目标型评价体系与方法加以变革,既要重视学生参与思想道品课的积极性与知识接受情况,又要对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的表现予以关注。教师应重视与家长及班主任的沟通,彼此做好立体式沟通协调工作,认真评估家庭活动中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观察学校生活中学生的表现,分析不同学生思想品德表现所存在的差异性,纵向对比学生的变化,合理评价学生的表现,并组织学生参与互评,树立榜样和典型,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所谓“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教师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多表扬学生,满足学生自我实现以及被尊重的需求,使他们在情感上倾向于教师教诲,并能将思想品德课知识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去,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综上所述,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做到“回归生活”,这不仅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和主体性思想的要求,同时也是课内外结合、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必然选择。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在生活化课堂中应选择与学生生活逻辑相符的生活实践,从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规律着眼,促进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实现开放式教学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桂玲.回归生活 彰显魅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探索[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9).
[2] 邓正平.联系生活实际 深化道德教育——浅析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四步法”[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4).
[责任编辑 房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