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兆芬
摘 要
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机结合起来。初中区域地理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要从生活实践出发,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关键词】区域地理;教学特点;教学方法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它是初中地理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开展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探究,对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重要意义。
1 初中区域地理知识构成
初中区域地理是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教学内容。其知识构成有以下基本特征:
1.1 知识结构的整体性
(1)从初中地理知识内容来看,区域地理包括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形、不同类型的气候特点、各区域内其他资源资源的分布特点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包括人口分布、交通、农业的分布及工业发展等人文地理知识,每一部分知识有区域内独立的组成部分,同时区域与其它不同区域的知识相联系,体现了区域地理知识结构有较强的整体性;
(2)区域地理包括自然与人文的地理景观、地理分布等自然因素,也包括形成区域地理特征、地理联系等的理性知识,这些自然的与理性的地理知识蕴含着思维的能力结构,反映出区域地理知识结构的整体性。
1.2 区域内地域特征的典型性
地理差异大是我国地理环境的突出特征,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强调区域内特征及其区域间的差异。区域特征是在对区域整体性与差异性总结的基础上的,对一个区域地理概貌的集中概括。初中地理把我国分为四大区域:北方区、南方区、西北区、青藏区,每个区域内都有各自的区域特征。例如,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南方地区的“暖湿”等自然特征,这种差异性与区域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
课堂教学要正确分析这种典型的地域特征,概括区域特征的差异性。
1.3 区域学习的核心知识“人--地”关系
在区域地理知识教学中“人-地”关系是核心。这种“人--地”关系使区域地理的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同时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特征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正确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懂得建立良好的“人--地”关系的重要。
2 初中区域地理课堂教学特点
在初中地理新授课中,区域地理课以区域内自然地理特征为主要内容,并在自然特征的基础上了解区域内的人文景观。
2.1 教学过程
初中区域地理课以地理特征学习为主的新授课,课型的教学过程结构基本上按“观察地理位置——总结自然特征——分析人文特点——引导持续发展”的思路进行。所以:
有什么样的自然特征就有什么样的人文景观;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区域分析的方法是教学的目标。
2.2 教学目标的达成
对区域地理自然特征的认知是实现目标的基础;对区域内的自然与人文的分析是实现目标的载体;提高对区域特征的评价能力是教学的意义。
2.3 教法
以观察区域地理位置开始,分析区域内自然地理特征,引出人文地理,从表象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内在联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3 区域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3.1 教材处理和教学内容设计
3.1.1 突出区域特征,分析主导因素
在区域学习中,找出最具特色的主要区域特征,并以此追寻出主导因素。比如南北方区划定的界限以气候玮主导因素,如西北地区与北方的划分以降水为主导因素;区域内西北以 “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 “灌溉农业”,“坎儿井”等人文景观。“气候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深居内陆”是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
3.1.2 理清自然与人文的知识联系
明确了区域的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后,找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相关的知识系列。
如:《青藏地区》以“高”和“寒”为区域特征,主导因素是地势高。作为“世界屋脊”的青藏地区有特殊的高原和高山气候,在农业的发展上以高寒牧业为主,发展河谷农业。
3.1.3 贯穿人地关系,树立持续发展观念
区域的特征与差异都离不开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的这一结构体系。因此将自然知识系列与人文知识系列归类,找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建立环境——资源——人类活动的教学结构。
3.2 教学过程要求
(1)要以地理事实材料为依据,要充分运用地理图册、书中插图(地形图、景观图)、阅读材料、数据统计等资料,以及新闻、录像等教学手段。
(2)区域教学应引导学生从区域的地理位置着手,根据地理位置分析当地气候、地形、资源等自然因素,从而由自然特征过度到人文特征,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应将整体教学内容串联,层层剖析;问题的引导可由基本点出发,引出相关的知识,分析区域联系,总结各区域总体特征。
(3)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决定了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例如在学34个省级行政区时,可运用拼图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在学简称和行政中心时,可用顺口溜、猜一猜等形式,这样不但提升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加深了记忆,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
(4)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整理归类的过程。学生只有懂“理”才能晓“地”。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要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5)区域地理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区域内自然与人文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懂得区域各因素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识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正确评价人类活动是否合理,总结经验,探讨促进区域发展的措施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