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学区教研活动

2016-05-14 10:39王仪娟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研活动均衡发展

王仪娟

[摘要]学区教研活动具有就近灵活、贴近实践、规模小、花费少、易于操作等明显优势,促进了学校教研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但目前学区教研也存在组织松散、教研活动时间难以保证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实行以管理委员会为载体,完善教研管理机构;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学区教研联系等措施,是有序开展学区教研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学区校;均衡发展;教研活动

学区,就是为了便于统筹区域内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根据中小学分布情况所划分的教学管理区。划分学区的目的是办好每所学校,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学区教研活动具有就近灵活、贴近实践、规模小、花费少、易于操作等明显优势,增加了教师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的机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研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但目前学区教研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学区并不是行政机构,会造成例如组织松散,教研活动时间难以保证,各学校对学区教研活动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学区专业引领不够,学区教研组成员间联系少,感情淡漠,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就学区教研活动如何开展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完善管理机构,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

首先,可在学区的学校之间成立管理委员会,成员们定期参加学区行政会议。同时根据学区教研活动要求,形成学区教研中心组。通过这种组建管理机构的方式,保证管理到位,做到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双管齐下。其次,在以学区主体校为主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件比较差的学校,通过学区联动来利用和挖掘其他各所学校相对优势的教育教学资源,比如可以利用成员校教师的优势资源,成立不同学科工作室或者设立学区学科教研组,进行跨校教研活动,如上公开课、研究课,进行某些学科的教学交流活动、教学评比等,共同开展丰富的教学研究活动。

学区管理委员会定期在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时召开例会,制定每学期详细的学区教研活动计划,也可以开展成员校主题活动月,每一个活动月包括专题教学研讨、学区同课异构等活动。学区主体校的活动月增设业务培训、送教下乡等活动。学区管理委员会为确保学区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保驾护航。

教研活动是学区教育质量提升的载体,活动的生命在于活动的质量。要求每个教研活动安排必须做到“四定”:定主题、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活动中做到“四有”:有组织、有计划、有记录、有小结,保证活动计划得到有效的落实。此外,还应利用学区教研QQ群进行教研交流讨论、上传优质教学资料共享教学资源,以此打破时空限制,辐射学区化教研活动影响,分步推进,实现校际之间的教研活动共享、共赢、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加强培训和教研,促进教师业务提升

学区主体校应积极组织学区成员校参加教学教研活动,大力营造良好的学区教育科研氛围。例如可以组织学区校教师参加各类教研培训、观摩教学竞赛、研究学区校教师基本功竞赛成果等。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育专家高屋建瓴地引领,因此学区主体校要利用“走出去、引进来”方面的优势,创造条件组织学区校教师外出参加学习、观摩、交流活动。各学区校也可以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与兄弟学校开展互学互研交流活动,通过聆听全国优秀教师、专家的讲座,观看优秀课例等活动,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要求,领会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对于外出学习或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教研组要求他们除认真做好记录外,回学校后还要上一节学习汇报课,并把学习体会在学区校教研活动中和组员进行交流。通过培训、学习、体验、反思、交流、总结等一系列做法和步骤,进一步加强学区校的联系,实现学区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增强学区教研活动影响。

为更好地促进学区教师专业成长,保障各学科教师有充分的教研时间,学校要达成学区教研同步的共识,开学初应制定详细的学科教研计划,统一学科教研时间,固定教研地点,确定教研主持人,活动做到“四定”“四有”,让各个学科的教师深度交流沟通。特别是由于小学科的专业教师有限,这种学区内的集中教研有利于他们互相促进提高。

学区通过学科教研同步、学区同课异构、名师送教下乡、专家主题讲座、骨干引领示范、课改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展示交流活动,促进学区间教师相互学习。骨干教师送课涉及学科尽量全面,要求参加听评课的老师积极参与,并提出点评建议;有计划地邀请各学科的教育专家到校进行专业讲座和评课指导,学区成员校均要求派出教师参与,专家们的讲座和评课高屋建瓴,教师业务能力会得到有效提高,学区教研氛围也会日益浓厚。

经过各种形式教研活动的渗透,由最开始的学区主体校单方引领示范,到学区各校自主开展主题活动、互动交流,最后形成学区校教研同步,名师送课、学区校青年教师同课异构、名师专家讲座等学区校本培训等系列活动常态化,形成教学、教研、培训相结合的教研系统,完善“横向渗透”“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教研体制。

三、名师工作室推动学区教研迈向纵深

“强校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根据各学区校的定位和教师队伍的现状,以名师兴名校为目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原则,创建各学科的名师工作室或者教育管理类型的名师工作室无疑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方法。通过为学区校的骨干学科带头人搭建“名师工作室”这个发展平台,整合了学校优质资源,为教师提供成长、成才、成功的园地,可以使教师感受职业的幸福,从而更积极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壮大。名师工作室可以由学区主体校直接管理领导,由专门的领导小组组织保障,教科处可以协助对工作室进行管理和考核。工作室根据一定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通过名师送教、名师讲座、同课异构、师徒结对等形式,深化学区优质资源的整合,有效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的作用,这样,学校的教师成长发展通过学区教研中心组和名师工作室两个抓手、两个平台来完成。

学校名师工作室应在教科处的引领下,有计划地开展学区教师关于教学的系列研究与培训,要让教师意识到开展学科教研是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要让科研意识渗透到教师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其次,在平时的教学和教研过程中,学校的名师工作室要让教师意识到教学科研源于素质教育的需要,要让教师提出有利于课程改革、源于教学实际的研究课题,并且有针对性和有计划地研究和探讨这些课题。这种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教师应逐步形成“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同伴即专家”的教研思想。在对课题的取舍上,要让教师对课题的研究从行政取向和完成任务的取向向探究和实现教育价值的取向转变。每个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组的实际情况,应让每位教师建立自己学科研究的个人课题,通过这种全体性的课题研究,让学校的课题研究日趋规范,提升学科组的教学水平、研究能力和内在品质,促进学科组内涵式发展,从而带动学校整体教学研究氛围的提升。

随着学区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学区教研管理中仍然会存在其他问题,但是可以肯定,学区教研活动增进了校际沟通,实现了教师交流,促进了学区校教育的均衡发展。学区教研管理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我们要继续探索和完善操作性更强的实施策略,创建有特色的学区教研组,为新课程改革顺利推进不断努力。

责任编辑 万永勇

猜你喜欢
教研活动均衡发展
基于智慧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初探关于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专题研究:为教研活动打开另一扇窗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谈评课的“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