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对大学翻译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翻译课程开设状况的分析,试图借助释意理论找到一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释意理论;英语翻译;教学改革
翻译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当前,随着大学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英语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大学生英语整体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听说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均得到锻炼,并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但是,学生的英汉翻译能力却仍然普遍较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也是薄弱环节。提高翻译能力也是时代的要求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北京申奥的成功,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翻译,中国无法了解世界,也无法让世界了解中国。就各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在毕业后不仅需要阅读大量的外文专业资料为己所用,还要承担信息的“传播者”——语言交流的角色。如果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翻译基础,他们就能更快、更好的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因此,翻译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
目前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落后大学的课时相对较少,而翻译基本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上也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布置几道脱离实际语境的翻译作业,然后进行批改点评,这对学生的翻译能力没有多大的帮助,最多也就让学生多记得一些词汇或短语,收获少之又少,而学生觉得这种翻译没有多大用处,从而对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产生误解,阻碍了英语翻译教学的正常进行。针对性不够强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了翻译的三个层次要求,其中,最一般的要求是相当于大学英语的四级水平,较高要求指的是能够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而最高要求是能够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同时,也对翻译速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不注重英汉的语序差别和表达习惯中西的语言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在表达方式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由于学生长年累月受到中文表达习惯的影响,以致他们在语言表达习惯性的套用中文格式,导致翻译出现别扭状态或者是不符合逻辑。
法国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对我国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释意派口译理论指出,口译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原语理解(也叫话语阐释)、脱离原语词语外壳和译语表达(也叫信息重组)。该理论认为翻译不是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单向解码过程,而是理解思想与重新表达思想的动态过程。口译过程就是释意过程。通过借鉴国内外释意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符号及自我认知对英文原文的意思做出自己的解释,运用”释意”来打破僵硬的词对词翻译的传统思维定式,改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单纯关注语言而忽略译者思维过程的现状,促进大学生英汉互译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及思维转换能力。
勒代雷指出:释意理论是有关“翻译程序的基本理论”。根据对释意理论的理解,可以将翻译过程分解成以下步骤:首先,学生对需要翻译的原文进行阅读并理解,根据自己对原语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了解,完成对原文文本要素(单词、词组、句子等)的分析与理解,有意识地做一些关于文章愿意无损的释意性变通;其次,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比照他们在译入语的学习实践中已得到的、早已储存的相关知识与经验,确定译入语当中的哪些形式是能够被直接用来构建译文的,哪些则是释意理论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程序化翻译训练过程。
简言之,就是根据释意理论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程序化翻译训练过程,例如汉译英翻译程序可以用“Ca-Cb-Ea-Eb(其中C表示汉语,E表示英语)”表示出来,英译汉可以用“Ea-Eb-Ca-Cb”表示出来。这样的程序化翻译过程经实践表明,可以有效减少对于原语的错误理解,提高了译文的准确性。
释意理论的翻译程序一般分为三个步骤:一是理解原文,二是脱离原语语言形式,三十用译语表达出理解了的原语内容及情感。三个步骤有机结合,从而完成了整个翻译行为。释意理论着重阐明翻译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这种思维过程,认为这一思维过程使得语际间的翻译成为可能。
通过释意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来促进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水平的提高,并且使得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君,顾楠.探讨如何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2]李君,顾楠.探讨如何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9.
[3]尹少平.从学生翻译能力的欠缺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J].怀化学院学报,2010.
[4]李良春,李玉霞.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08,(18).
作者简介:
胡晓青(1983~),女,汉,湖南长沙,博士在读,中级职称,研究方向: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