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忠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它是一门反映漫漫历史长河中人与事的学科,因此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很浓的学科,其视点主要聚集在人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中,需合理引导方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应从历史教学的规律出发,正确地、有创见地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俗话说:“与其给学生一车猎物,不如给学生一杆猎枪。”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传授知识,授之以法。”既要管教,更要管学,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能力,与知识、经验、和个性特质共同构成人的素质,成为胜任某项任务的条件 。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增强了学习的独立性,就能独立地获取新知识,而良好的阅读能力又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教材中历史概念较少,适宜学生自学的课文,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禁烟运动,鸦片战争会爆发吗?在学习《戊戌变法》时问,如果光绪帝真的有实权,戊戌变法一定能成功吗?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如果不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学生对课本中的重要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可能会忽略而过,或不理解,或理解不深刻。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使学生清楚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的进攻方向和清军的反击方向,通过指导学生观看地图,使学生明了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形势及清军水师全军覆没的原因。在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目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的《辛丑条约》签订的情景图叫学生谈谈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危害。
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相比较于其他学科,历史学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历史学科的广泛兼容性。它包含了文学、哲学、法学、美学、音乐、绘画及自然科学等许多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能够使人从各种层次、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进行多元分析。因此,对历史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如在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回顾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草地的晚餐》、《老山界》、《七根火柴》这几篇文章,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工农红军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的认识。从清朝的腐败历史中认识到《红楼梦》的伟大意义。地理课上的地图知识、政治课上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等,如果能在历史课堂中恰当、灵活地运用其为历史教学服务,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政治课上所学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对于学生理解历史教科书中为什么说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后一种社会比前一种社会来得进步也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通过历史的学习,又加深了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用所学历史知识观察现实问题,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要让历史为我们所用。历史包含前人的一切失败和成功经历,注意总结提炼前人的经验、教训,与当今社会生活相结合,使历史在现实中发挥参谋、借鉴作用,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最高目标。在学习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这样一个历史现象:不管哪一个朝代,举凡经济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社会安定。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稳定压倒一切的道理,不仅过去如此,今天也一样。还有: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治国方式、做法都有所不同,像夏桀、商纣、隋炀帝等暴君骄横自大,目空一切,采取强权政治,结果落个身死国亡;而汉文帝、汉景帝和唐太宗推行休养生息的宽舒政策,则使国家繁荣昌盛,成为历史佳话。在教学中,我通过引用这一反一正的史实,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这一史实所蕴含的辩证原理,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联系到今天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的局面,就是因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忠心拥护。这一事实更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再如:我在讲课中,把清朝闭关政策与唐朝全面开放政策所造成的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比较,学生便明白:只有改革开放,吸收别人的长处,才能使祖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坚定不移地支持国家实行的改革开放方针。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果老师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那就像给了学生一把开启历史宝库的一把钥匙,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们应当将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历史文化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开拓教育新思路,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习到我国历史的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