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裕福
摘 要:在一个知识激增、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和获得手段十分便捷的时代,以被动接受和积累存贮为目的的学习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改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的学是我们探讨教学论的出发点,也是终点,教是为了学。
关键词:学习方式; 探索;思考
一、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与教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有相互适应,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适当的策略,使学生能获得最佳的发展。
1. 倡导并组织好探究性学习
探究就是变被动的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学,在做中学。倡导并组织好探究性学习,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能使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发展了他们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组织探究性学习,还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于个性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不仅使学生缺少表达自己的问题和见解的机会,而且教师总是取一个大多数学生能理解的水平来讲授,特别优秀的学生不满足,水平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而探究性学习,不同的学生能以自己的发展水平为出发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选择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获得或深或浅、有宽有窄的结论,并通过交流和反思,进一步领悟。
2.重视并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存在着丰富有趣的物理现象。因此,重视物理实验,让学生把学到的物理知识与实验事实进行生动的结合,使其体验到认识的乐趣,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我在授课时,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将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地吸引到所要观察的关键现象上来,深入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实验课堂上创造条件,增加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通过独立实验,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另外,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直观有趣的实验现象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活泼有趣。这样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对物理课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在“声音的产生”这一实验中,学生就是在教师提示下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做实验,最后把实验结果在课堂上与同学相互交流。这样不仅能实现物尽其用,而且有利于发扬学生的创造精神,把实验室中的实验变为生活中可进行的实验,更具有教育意义。
二、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教材的呈现是教材编写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是教师须要考虑的在教学情境下以什么方式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问题。当新课程进入实施阶段并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为广大师生提供一大批新教材的时候,教师如何更新教材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何按照新课程的改革目标变革教材呈现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成为相当具体的问题了。为了促进学生习得新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在认真研究教材和科学组织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讲求教材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改变过去那种以“现成结论”呈现的方式,充分注意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能通过整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自己的活动,从而积极地建构教材的内在意义。
三、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重要的内在条件就是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逐步增强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的行为、超越与创新的精神、自我监控与自我调节的意识等,既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所必需的内在要素,又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标志和结果。因此,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反馈的调节,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习得新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只要教师们能够坚定不移地贯彻“学生为主、个性教学、合作学习、面向未来”的课程教学总策略,必将真正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让学校变成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那么,“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个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有可能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希望我们教师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出自己的最大努力,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严先元.怎样引导学生习得新的学习方式[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熊士荣,徐 进.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探究学习比较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5,(2).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