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静
【摘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等,起着其他任何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也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
【关键词】小学语文;感情朗读;阅读理解;促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是最为重要并需要经常的训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等,起着其他任何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也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1]。
有感情朗读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感情朗读,往往可以创造出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支玉恒老师在借我班学生上《晏子使楚》一课指导朗读时,即兴让学生扮演楚王的侍者宣晏子觐见。在大师的指导下,一名学生半弓着腰走到台前后,立即挺直身体,捏着嗓子、拖着长音,喊道:“宣齐国使臣觐见”。惟妙惟肖的表演给在场的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一表演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之后的楚王与晏子的对话表演中,不用老师过多指导,学生已经完全进入角色,把人物的神情、心理把握得十分准确。这节课过后的平时学习中,学生们也常会主动地、有意识地感情朗读。
二、有感情朗读能够加强文章记忆,促进理解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需要学生不断地思考课文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文章的深刻含义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被理解。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学校举行的诗文朗诵比赛中,班级所选篇目是课本中的《三月桃花水》。在指导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中,学生经过多次尝试、琢磨后,课文很快就熟读成诵了,就连平时背诵有困难的学生也较快地完成了朗诵任务。由于学生对内容记忆深刻,赛后教学这篇课文时,学生的理解比较全面,课堂学习效率提高了不少。
三、有感情朗读,可以促进语感的培养,提升理解能力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地进行感情朗读训练,就可以增强对语音的感受能力,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力。语感一旦形成,只要听到不正确的语音、不规范的词语或不通顺的句子,马上就会感到不适,甚至加以排斥。所以古人修改自己的诗文时,常常是一边摇头晃脑地诵读一边推敲斟酌。
四、有感情朗读可以促进表达能力的培养,体现阅读理解的终极目标
阅读理解的最终体现就是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际上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口说作者的话,学作者的语言,学作者的遣词造句,学作者的神气、音韵,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大量的朗读,对课文中准确优美的词语,生动鲜明的语言,严谨完整的结构,对于学生都是一种储备,一种财富。在指导《种一片太阳花》的感情朗读后,学生对作者描写太阳花优美的语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太阳花颜色鲜艳,虽然生命短暂,但绽放时不遗余力,向世人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在其后的习作练习中,许多学生都在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有的仿写,有的融入自己的理解,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文章。甚至其后,学生还不时用太阳花的精神分析人物形象、鼓励同学。
五、有感情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使阅读理解得到延伸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绝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不断研究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在研究的过程中,就相当于是对课文的再创造,同时也发展了思维。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就能使“教书育人”真正落到实处[3]。
六、有感情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阅读理解新高度
鉴赏是比理解更高级的阅读活动,它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别、评价和欣赏的过程,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学生通过一次次的朗读,感受到文章中那些人格之美、艺术之美、文字之美,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自然慢慢提高了。在教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和《游园不值》时,我通过让学生看图欣赏、划分节奏、了解写作背景、配乐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学习之后,就有学生发表见解了:有些说喜欢《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把春天的繁花似锦都表现出来了;有的则说喜欢《游园不值》,虽然诗中只描写了一枝红杏,可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虽然期间,有几个学生为此还有点小争执,但我的内心是高兴的。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鉴赏标准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将静寂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审美鉴赏能力得以增强,并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修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心灵世界与作家生活世界、作品思想世界对接、交融,构成一个圆融的生命空间,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便是对接、交融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李章华.浅谈朗读教学训练[J].教育革新,2009(12).
[2]臧艳红.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的方法[J].江西教育,2015(12).
[3]单小兰.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2015(14).
(编辑:任佳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