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祥
【摘要】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有着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对于这些影响,我们应该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权衡其利弊,促进语文教学的规范与发展。本文分析了网络语言的特点以及它对语文教学的各种影响,找到了语文教师应对网络语言影响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规范;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网络语言是新生事物,有着鲜明的个性与特色,它方便快捷、言简意赅、诙谐幽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青少年的口语、作文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应对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是一棍子打死,还是全盘接受?本文分析了网络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探寻应对网络语言冲击的策略。
一、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里我们主要谈它对语文教学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四个方面的影响。
(一)对语音规范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中语音规范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
1.有利影响:可以帮助人们学好用好汉语拼音,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现在的网民,大多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其中,一些方言区的网民平时说普通话时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读音在运用拼音输入法时得到了纠正。比如:有些方言区的人[n]、[1]不分,原本打算输入“河南”(Henan)一词,结果错打成“荷兰”(Helan)。于是,迫使自己更正输入的错误,这一过程必然有利于其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2.不利影响:语音的滥用,不利于现代汉语的语音规范。谐音运用得恰到好处,能收到令人满意的表达效果,但如果过度使用就会事与愿违,不利于教学。比如把“美女”为“霉女”等。
(二)对词汇规范的影响
网络语言中的新词语的大量出现是社会发展、网络时代到来的必然现象,大量简洁、生动、趣味十足的新词新语符合人们网上交际的需求。比如“正能量”“点赞”“接地气”等,这些都很有时代气息。但网络语言中有的新词语并不有利于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主要表现在:
1.一些词语“旧词新义”不利于规范。
网络语言中有许多这样的词语,它们与我们平时使用的一些词语同形,但却被“赋予”新的意义。例如:偶像——呕吐的对象等。这类词语的新义和与它们同形的词语意义相比,理性义和色彩义都发生了改变。
2. 网络缩略语不利于语文教学中词汇规范。
形形色色的网络缩略语在网络中大行其道。有学生在作文中“堂而皇之”地拿来用之。部分网民为追求新鲜、刺激而故意打错字,如将“非常”写成“灰常”,“幽默”写成“油墨”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现代汉语词汇规范,不利于人们的交际,这些都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对语法规范的影响
在网络这个开放的环境中,网络语言必然要受到外语语法及方言语法的影响,呈现出一些新的语法现象。这些突破对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来说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
1.汉语语法和外语语法的杂糅使用。
汉语语法和外语语法的杂糅使用,是网络中独特的语言现象。“汉语动词+ing”,表示正在进行着的动作或行为。如:①无限郁闷ing,表示此时心情很郁闷②得意ing,表示正在得意着。在英语中,“动词+ing”形式表示进行时,在网络语言中,这一形式中的词尾ing被强行嫁接到汉语动词之后,显得不伦不类。它会给交际带来障碍,不利于现代汉语语法的规范。
2.不用标点符号或滥用标点符号。
人们在网上聊天、发帖子的时候,由于追求速度,很容易忽视对标点符号的运用,不用或滥用标点符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省上网时间,但也会让他人在阅读时因此产生困惑、不知其所云,会造成误解和语言使用的混乱现象。
3. 网络语言中不文明用语仍很猖獗。
少数网民在网上使用不道德不文明的词语,其他一些网民出于好奇或发泄的心理,也纷纷效仿,导致网上不道德不文明用语猖獗,TMD、NND、SB 在网上此起彼伏,这显然不符合语言文明使用的要求,必须坚决抵制。
二、广大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这些影响
综上所述,作为新生事物的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的影响有利有弊,它的主流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要求,只有有限的一些现象与现代汉语的规范相背离。
(一)对网络语言要持宽容态度
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中得到不断的发展,社会在进步,网络语言是顺应社会节奏而产生和兴起的,是充满生命力、想象力的语言。
因此,对学生中网络语言的出现和使用就不要大惊小怪,而应该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现象,它进入人们的生活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因此,对网络语言宽容比扼杀更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有必要了解一些常用的网络语言,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应用这些语言。
(二)对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宜疏不宜堵
过分的阻止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势必会导致师生之间的矛盾加剧。广大语文老师不要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而应该采取疏导的方法晓之以理,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自己意识到网络语言的优点和局限,学会去粗取精,提高分辨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课堂教学中不使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
网语毕竟是以网络为生存前提的,而网络与现实还是有区别的,因此,网络语言使用的范围应限于网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警惕使用网络语言,否则就给了学生们某种肯定的暗示,语文课堂成了肆意表达的“网络”。语文教学应坚守自己规范的、标准的教育传统。
在平时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多用口语词,可学生的作文中如果常常出现“哇噻”“偶”“酷毙了”这类网络词,这时我们语文教师的态度应是明确的,那就是不鼓励学生用网络语言写作。
总之,我们既不赞同那些认为网络语言破坏现代汉语的纯洁而对其一概排斥的做法,也不赞成一些学者提出顺应其发展,任其自生自灭的主张。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待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是否有利于人们的交际为标准,衡量它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是否应该加以规范、应该如何规范,这样才能顺应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引导网络语言向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语文教学的规范与发展。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