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通
【摘要】修辞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际时运用语言手段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现象。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加强修辞教学,让学生接受修辞的熏陶,使他们逐步掌握修辞的运用规律,使他们的语言优美,精炼,文章丰富多彩。
【关键词】修辞;语文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用语言交流思想,不仅要表达地清楚明白,还应该做到生动形象,让人听了看了印象深刻,那么针对不同的表达内容和语境,如何选择最恰当最完美的形式以收到最好的交际效果,这就是修辞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以便让广大同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正确运用修辞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一、修辞和语文教学有着天然的联系
(一)语言理解的问题
语文教学中对语言的理解,不仅要在懂得意思的程度上,还要知道语言的表达形式,并会欣赏和体会语言的文学之美。比方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正像人们说得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对于这句话非常简单,也容易理解,它的意思是说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在这里作者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故意“夸大其词”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文学表达效果“鱼多”。这就是中华文学语言之精美,中华文字之精美。可是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在让学生朗读和理解这些句子时,只仅仅谈到或讲解到这句话是说西沙群岛的海里鱼很多。对于作者的思想感情,词语的恰当运用及这样表达的作用和效果,从不让学生仔细地去体会,更谈不上学生在写作时的灵活应用。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课文的语言理解多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修辞知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对语文课文中修辞手法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言的运用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运用语言要比理解语言更难一些,尤其是书面语言。所以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只要求我们对语言运用做到通顺,词语准确就行了。可是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境对语言的要求就更高了,比如在学生的作文中就要求语言准确,词语丰富,不能出现病句病例。这样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多阅读,多背诵一些名句,名段,多体会一些美文中的美的语言,争取将书面语言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随学随用,随时仿句造句,写小文章,进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修辞手法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
修辞手法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知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产生的作用和效果功不可没,中小学课本中编选的课文,都是文章的精华,是语言的精华。课文中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应有尽有,是语文教学中最可宝贵的资源。
下面我就中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同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举例说明。
(一)几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在中小学语文的课文中,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屡见不鲜,一篇文章中好几种修辞手法综合起来应用,而不是单一出现的,例如在《春》这篇散文中,作者朱自清在抒写春天的景色时,综合运用了这几种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春风似如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综合运用,给人回味无穷。给读者的感觉是那么的惬意,那么的优美。另外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写道:“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是作者不由自主地写出了初春的美景,形象而生动地描写出春天的气息和风貌,情境交融。在此作者用了三个拟人句和比喻句,组成排比句。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节奏美和音乐美,也表现了初春的无限生机与活力,形成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
(二)通过对比修成几种不同的修辞手法
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我们所遇到的课文形形色色,修辞各具特点。好多优美的文章都是通过对比来体现另外一种修辞手法。比如初一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安塞腰鼓》的文章中这样写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句话使读者仿佛接触到了安塞腰鼓舞蹈的热烈、豪迈、壮阔火热之美,以及安塞腰鼓舞蹈之美中所蕴藏的魅力、宏伟力量。作者用“冰冷”和“燥热”,“恬静”和“飞溅”,“困倦”和“亢奋”这些反义词语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衬托出安塞腰鼓的气势之庞大,独一无二的韵味。接着作者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渲染“安塞腰鼓”的气势离不开音乐之美,他们是相关联的。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具体地突出了安塞腰鼓骤响时的声、形、光彩、力量,场面气吞山河,阵势震撼人心,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力量的礼赞。把陕北后生打腰鼓的神采与艺术特点栩栩如生地体现出来。
(三)通过比喻修辞手法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修辞学是书面语言运用的艺术。而语文课文可以说是书面语言的海洋,课文中的语言形式应有尽有,修辞现象数不胜数,语言风格丰富多彩,而贴切、生动的比喻,是语言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鲁迅笔下的八年级课文《故乡》中这样写道:“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作者用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圆规”,把杨二嫂一个当年被称为“豆腐西施”而如今年老色衰的内心苦楚的形象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封建社会女人地位之卑贱。还有鲁迅笔下的“闰土”,他“仿佛石像一般”“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等这些比喻,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深受物质和精神折磨的中年闰土,他悲剧的根源是传统文化中落后成分的毒害与专制社会的压迫。
总而言之,修辞和中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修辞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使他们的语言更加优美,表达更加流畅,以便将来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参考文献
[1]许红菊.汉语修辞与词汇发展[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张凌.现代汉语语序与修辞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3]刘春艳.试论汉字修辞[D].广州:暨南大学,2008.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