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摘 要:指导学生积累语言不应该局限于语文课上,还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树立时时、事事积累语言的意识。博览群书,积累语言;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作文练笔,积累语言;因材施量,积累语言,使学生不断积累并运用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博览群书;熟读成诵;语言积累;练笔作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首当其冲的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要靠语言的不断积累作为基础。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博览群书,积累语言
毛泽东同志是酷爱读书的典范,他读的书之多,之广。因此,除了在课堂上上好阅读课之外,还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我在组织学生阅读课外书时发现,有部分孩子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趣,手中有书看不进去,更谈不上积累。针对这一现象,我定期在语文早自习上选择一本书中的某个精彩片段或情节讲给学生听,在学生兴趣盎然时学习。
2.指导学生认真选择课外书
农村小学资源有限,书籍匮乏,为了有效地利用图书,让学生用最少的钱买到最有价值的书,我给学生建议:在县图书馆办一张借书卡就可以借阅那里所有的书籍,也可以常到新华书店去看书,做到最大限度上的阅读。同时,班级开展“快乐阅读”活动,组织学生在班级内建立“图书角”,组织学生交流,借阅,做到班内学生人手一本书。
3.让学生多动笔记一记,抄一抄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看似读得不少,但真正能够记住的不多。可以让学生动笔记一记,抄一抄。如中年级学生可摘录一些常用的词语、成语或者段落,便于理解记忆,最好采用书画结合的方法,直观形象。
4.给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
学生读的课外书多了,就给他们展示的平台。我的做法是:(1)每个星期专门利用一节语文课的时间开展活动。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经典诗文诵读”“美文欣赏会”“讲故事”等。(2)在班级美化布置时,专门设立“读书吧”,将他们的各种摘抄等进行交流。
二、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丰富学生的记忆仓库,就必须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而储备知识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很多东西是不会进入记忆仓库的。根据这一说法,我要求学生每活动一次,朗读背诵40分钟,背诵内容为好词、佳句、优美段落,要求在平时作文中使用。这是课内积累。为了强化这一手段我采用了以下两条措施:
1.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
汉语是世界上最具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它具有思想美、意境美、节奏美、韵律美的特点。现在的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并不多。所以,我采取的方法是成绩好的学生要求每篇都背诵,成绩差的课本上要求的必须背,另外篇目是让他们有选择性地背一些经典段落、优美的词句等。另外,我让学生坚持不懈地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并把他们一一放入记忆仓库中。
2.充分地利用学校的校本教材《魅力平湖名诗集》,让孩子们每天背诵一首诗歌,每周背诵一篇课外的经典段落
很多酷爱读书的名人,许多优秀的名篇都能熟读成诵。通过采取这样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积累就丰富了。
三、作文练笔,积累语言
俗话说: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作文也就写得好了。作文训练就是对语言不断巩固和运用的过程。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小练笔呢?我认为,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我在教低年级时,经常采用的方式是仿写,如,在学习《荷叶圆圆》后,我就让学生仿照着写一段话,同时每个星期给他们安排一个看图写话。学生对写作文一直兴趣都很高,我没有要求他们写那些永远也记不完的日记,而是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有东西可写。如教学《凡卡》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想凡卡是否收到爷爷的来信?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让学生写一篇小短文。
四、因材施量,积累语言
对于班里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我采用比学赶超的方法增加他们的语言积累量。每周一篇优秀习作或名家名篇,周五检查他们的背诵情况。因为本来都是程度差不多的学生,都不甘落后,所以都积极地背诵,一个学期下来他们基本上都能背诵将近20篇优秀的文章。这个方法我已经坚持了将近三年,学生的记忆仓库里已经很“丰收”了。每次作文都成了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因此,就别说怕上作文课了,他们还经常往我们学校的校刊上投稿呢。
博览群书、诵读经典、作文练笔,都必须以语言积累为基础,长期坚持,相信学生的语文素质定会得到提高。语文教学自然也就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一要求了。更重要的是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使学生爱上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
参考文献:
罗登恒.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积累[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