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标激励理论用于高校大学生的管理实际,成为了大学生有效管理的常规方法,有利于提高高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绩效,也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助推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有关目标激励理论的相关概念,探讨了具体的目标激励理论应用策略,最后提出了该理论在大学生管理中的侧重点,以便增强的促进目标激励理论运用于具体管理实践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目标激励理论 大学生管理 策略 侧重点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81-01
新时期由于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生活环境也逐渐复杂,加之信息化社会的影响,传统大学生管理的模式已显得捉襟见肘,存在着很多管理上的漏洞。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我国一些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已经将目标激励理论运用于大学生管理实践,并且收到了由于传统管理方式的实际效果,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也具有促进作用。
1 目标激励理论概述
目标激励理论的首创者是美国人彼得·德鲁克,著名的管理专家在1954年代写了《管理实践》一书,第一次提到通过目标激励的设立,用来引导和约束人的行为,把个人的实际需求和目标相融合,从而使人能够奋起。后来该专家又进一步解释了目标管理,企业目的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要变成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通过总体目标和分期目标的引导作用来约束和鼓励员工的行为。通过设置相应的长短期目标来促使人的积极性得以激发,而这种方式就叫做目标激励方式。
2 目标激励理论运用于管理实践的策略
2.1 高校管理者要重视目标管理的作用
高校领导人是目标管理方式的决策者,其重视程度能够决定目标管理方法的执行力和效果,在目标管理过程中,确定了组织的目标和责任制度,与之相关的绩效考评机制和奖罚机制,能够调动全员参与管理的热情。从本校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作系统的规划,并落实学校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2.2 目标的设置要代表广大师生
管理目标的设置要兼顾集体和个人的实际需求。如班级获得的集体荣誉既能为整个班集体增光添彩,又能让班级的学生体会到成就感。笔者认为管理目标的设置应该体现出全员参与,而不是闭门造车,要充分代表广大教师和学生群体,这样才有可能调动他们的教与学的积极性,以及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
2.3 制定的目标要切合实际
首先,制定的竞争目标要切合实际。在管理学中,提出了目标是对组织或个人达到预定的结果而作出了提前判断,具有引导和约束的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管理对象。可以说,几乎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由于他们的智力因素有着客观的差别,家庭环境的作用也不一样以及心理素质的高低不同,导致每个人的竞争意识和能力都有着细微的变化。也就是说,大学生的目标是相近的,但是实现目标的过程是千差万别的。目标如果高不可攀,不能很难实现,还会使学生中途退出竞争,自甘堕落;目标的实现太过容易,就会丧失激励的功能。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个体不同而注意目标分层,让每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
3 目标激励理论运用的侧重点分析
3.1 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运用体系
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运用体系,首先要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关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责任;其次,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和科学的评估程序,对目标管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目标管理运用体系涵盖各种评估标准,以及学生的迟到缺席情况,还应包括集体性的活动开展的情况和收到的效果。同时还要经常评估体系建立的实用性,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改进管理内容。建立评价监督控制管理条例,对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整改,让目标管理运用体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2 加强对大学生目标管理的队伍建设
目标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是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扶植的,而高校领导者的高度重视是必要的保证。作为高校管理者,要动员全员参与目标管理。特别是经常和学生打交道的班级辅导员,辅导员是最能够了解班级学生的动向的,可以根据不同性格和特点的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有效交流。因此要经常开展各种有关目标管理理论和技能的培训,要求每个班级辅导员必须参加,并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通过系统的培训,使辅导员具备进行目标管理的相关素质,可以规范的指导大学生的行为。只有打造素质过硬的大学生目标管理队伍,才能提高目标管理的效率。
3.3 经常开展促进目标管理的教育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能够为目标管理的实施减少阻力。例如,在大一新生进校门的第一周,学校可以开展有关“大学生活未来展望”等主题活动,还可以组织关于“成长的目标”等主题的辩论赛。诸如上述活动的开展,能够引导着大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能够体会到充实感。强化对人生规划目标的引导,向大学生宣传有长短期目标的人,发展潜力是无穷的,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短期目标,通过目标的实现过程来制定自己在大学四年期间的生活和学习规划。
4 结语
学校学生管理人员在运用目标激励理论管理大学生的过程中,应注重管理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及创新性,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及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教育和帮扶并行,对学生管理必须宽严得当,引导得法。做到教书和育人统筹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自身个性发展及需求,发挥学生主体的自我激励和调控作用。注重策略技巧及工作方式方法,确保实效。
参考文献:
[1] 赵怡.刍议目标管理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
[2] 王静宜,胡晓云.初探目标管理模式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经贸导刊.2009(17).
[3] 朱岩.论目标激励理论在大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作者简介:赵晓华(1983-),男,陕西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西京学院璞玉社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