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教育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素质教育背景下,理论知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同等重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大学生管理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服务于教育,其实效性将直接决定人才培养效果。新时期,立德树人理念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渗入势在必行。本文在对立德树人理念作出简要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就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大学生管理工作实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立德树人理念;大学生管理;工作实践;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着重强调了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重要性,为高等教育发展引明了方向。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始终坚持党的政策方针引导,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给予了德育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大学生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然而,以立德树人的角度看,大学生管理工作还有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有关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大学生管理工作研究,备受热议和关注。
1 立德树人理念解析
立德树人思想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由来已久,并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其内涵十分丰富。早在春秋时期,《左转》就提出了“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此之谓不朽”的思想,充分显示了古代人民对道德的追求和德育的重视。《管子·权修》则认为,“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由此可见,立德树人理念的历史地位崇高,思想积淀雄厚。立德树人中的“德”不仅仅包括品德和能力,还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以及法律意识等,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思想政治素质。其中的“人”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能够承担起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重任。立德与树人既分别又统一,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是立德的目标。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生管理工作,强调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同时,还关注大学生全面发展。
2 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大学生管理工作实践
作者结合上文的认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了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生管理工作实践,并提出了相应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2.1 完善规章制度
制度的本质是为大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服务,在高校内包括考试制度、学籍制度、教学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涉及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事实上,很多高校只是简单地将制度视为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工具”,育人指向性不明显,导致其教育功能被埋没。新时期,高校必须要重视立德树人理念在制度建设中的渗透,体现以育人为核心,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关注其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任何规章制度都应以法律为准绳,体现国家意志和政策,尊重和维护大学生作为公民的权利,引导、鼓励他们自觉遵守。同时,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新问题或困难,而这又没有纳入到制度规范中。需要管理者认真审视工作实际,积极应对挑战,审时度势,提供更多制度完善建议,并付诸于行动。
2.2 注重文化引领
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之一,融合了政治、经济、教育等信息,是思想理念发展与传播的主要阵地,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生管理,必须要守好文化阵地,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为引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在此过程中,高校还应积极组织文化实践活动,夯实大学生理论知识基础,通过应用加深其理解与掌握,使之深切感受社会美好,并激励他们奋发拼搏、洁身自好。此外,高校还可在公共活动区域,设立名人雕像、名言警句等,陶冶学生情操,将立德树人教育融入到学生生活、学习日常中,启迪大学生思维,并引导他们将这些优良思想内化为自身品质,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2.3 实现全员育人
如上文所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也是全社会的共识与追求。大学生作为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人,对其进行全程、全方位管理并不现实,而且以高校现有的师资条件也不允许。发动社会力量与高校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全员育人意义重大。具体而言,高校应积极带动家庭、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参与大学生管理工作,从不同视角观察、评述大学生思想行为,并主动听取相关意见或建议,从而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实效。同时,高校还应注重对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其被管理者向参与者的身份转变,以更为平和的视角管理学生将取得巨大成效。此外,高校本身也应重建组织结构,要求全体教育相关人员参与,并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其素质和涵养,使之成为大学生管理最坚实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平.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06):115+105.
[2]陈大.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6(03):26.
[3]李博.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科技展望,2016(24):203.
作者单位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衡阳市 4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