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给各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催生出“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并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图书馆需利用这一机遇,更新思维,突破体制束缚,探索“互联网+图书馆”转型的新机制、新方法。
关键词 互联网+图书馆 图书馆转型 全媒体整合
分类号 G250.7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8.011
The Mechanism and Methods Exploration of Internet Plus Librarys Transformation
Wang Lanwei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and traditional industry has brought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facilitated a development model of‘Internet plus traditional industries, which has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y in China. Library should take advantages of this opportunity to develop thinking, break through the constraints of the system, and explore new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the Internet plus librarys transformation.
Keywords Internet plus library. Library transformation. All media integration.
互联网诞生以来,对各行各业造成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大家早已有目共睹,已很少有人否认互联网带给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互联网的覆盖已不仅局限于PC,如今则普及到手机,并开始向腕带、手表等设备扩展,“物联网”正从概念走向现实[1]。数年前,我们说得比较多的是互联网思维,是指传统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正视互联网的存在,而且要向互联网学习,借鉴互联网的优点去改造传统行业,为传统行业服务[2]。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已从强调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转为更强调二者的融合,“互联网+”的概念也由此产生。
“互联网+”中的互联网不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生态。“互联网+X”中的X可以做很多替换,但其结果却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融合之后的新生。这将给传统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也将创造无数的机遇。正是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带来的重大影响和发展机遇,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3]。由此,“互联网+”正式成为国家战略。
1 “互联网+图书馆”的必要性
图书馆界对互联网的重视并不算晚。互联网可说是信息社会的标志,而图书馆学在学科划分上隶属于信息学。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各种类型数据库的建设,如今已颇有成效。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转型,也是图书馆界的热门话题。
不过,审视互联网与图书馆的既往交集,可以发现,很多时候图书馆是把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来用,比如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建设等等。诚然,这些努力让图书馆保持了与时俱进,实现了服务的不断升级。但在与电商、金融等与互联网融合度较高的行业相比时,就可发现图书馆界与互联网的契合度并不是那么高。适应了纸质阅读的图书馆界虽然接受了数字阅读,但在骨子里依然觉得这种新型阅读方式是肤浅的、碎片化的,不足以代表阅读的主流。再加上我国的图书馆行业属于事业单位,具有半官方化的色彩,其运作模式也与互联网模式格格不入。
但数字阅读作为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今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超越了传统的纸质阅读。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带给人们的影响远超过数年前PC时代的互联网。可以预见,互联网将成为人们今后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数字阅读的地位必将日趋重要。在互联网兴起之后,图书馆作为信息集散地的地位将不断削弱,而其他行业涉足阅读的则越来越多,如众多的网咖、咖啡厅、大型超市等。在此背景下,人们对图书馆的依赖将越来越小,实体图书馆对现代读者的意义和作用也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日趋减弱。图书馆如果不追求与互联网的融合并进行深层次的变革,将日益被边缘化,甚或被时代淘汰。由此,追求“互联网+图书馆”的深度融合,催生出二者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与新时代的图书馆,是图书馆界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2 “互联网+图书馆”转型建设的思维转变
2.1 去中心化
对我国图书馆而言,多年以来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效益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与我国图书馆行政性质有着很大的关系。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以往多作为安排教职工或官员家属的主要单位。尽管这一情况在近年来已有很大改观,但仍有着相当程度的残留。作为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其半官方化的特色造成了行政上的中心化。大多情况下,员工的业绩好坏与读者并无多大关系,与服务好坏也无多大关系。员工只对领导负责,造成了领导的命令成为员工改善服务的最大驱动力。这种中心化的管理方式最终造成了员工不愿创新,不想创新。
互联网的一个重大特色就是平民化,去中心化。打破组织机构之间的多层障碍,从而提高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并实现效率的提升[4]。要想建设“互联网+图书馆”的新模式,在思维上,图书馆人无论从领导还是员工都应有一个大的转变。领导要认识到传统中心化管理思维对组织活力造成的压抑,员工要摆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真正从做服务的立场出发,实现思维的大转变。
2.2 充分重视读者地位和作用
互联网企业小米公司的迅速崛起,可以说充分利用了粉丝经济。其实,所谓粉丝经济即是用户至上理论。小米公司靠高性价比吸引了大量粉丝,并借口碑进行饥饿营销,同时不断改进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在短短几年内跃居中国手机行业第二位。这种用户至上理论,对图书馆界而言就是读者中心论。图书馆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读者的存在。
以往的读者在图书馆服务中的话语权并不大。提供什么服务,大多情况下是由图书馆说了算。而在互联网时代,如果图书馆不能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并为之提供贴心的服务,可能就会造成大量读者流失,而这将影响到图书馆的存亡。
没有读者就没有图书馆员,也就没有图书馆。图书馆在整个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最终要通过读者需要的服务体现出来。这就意味着图书馆不仅要提供优良的服务,更要提供合适的服务,甚或是定制的服务。“互联网+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将不再是图书馆说了算,而是由图书馆和读者共同商定,且读者意见优先。
2.3 注重创意创新
创意和创新是传统中心化管理模式下机构的短板,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如果创新不够,将很快被市场淘汰。诺基亚、摩托罗拉手机公司的没落,即是典型的案例。相反,支付宝、滴滴打车等新型支付或出行方式之所以快速崛起,并倒逼传统金融业和出租车行业进行改革,则体现了创新的魅力。这也与进化论中物种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相似,能够迅速进化出符合环境的物种将得以生存。
图书馆界作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行业,在互联网崛起之后,其竞争优势相当微弱。就阅读而言,随着大众购买能力的提升,看书不一定需要到图书馆。而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新一代,大多养成了数字阅读的习惯,互联网上数字化阅读内容比比皆是,与之相比图书馆并无优势。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如果不注重创新,存在价值就相当堪忧。
2.4 培养竞争意识
作为国家拨款的图书馆行业,因为有了财政的保障,长期以来竞争意识缺乏。而在生态链中,一个缺乏竞争能力的物种必将被淘汰。就目前图书馆界提供的服务而言,阅读方面有各种租书店、书店、数字图书与之竞争;在读者活动方面,有各种读书会、高校讲座、美术馆展览、培训机构等与之竞争;在参考咨询方面,有各种专业信息公司与之竞争。目前来说,这些业务可谓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但似乎在社会上大多可以找到替代品。这种情况下,图书馆人如果还不能认识到卖方市场已经变为买方市场的现实,可以想见,在不远的未来,图书馆将真如不少学者担心的那样消失于历史之中。
3 “互联网+图书馆”的体制革新
3.1 传统图书馆体制弊端
我国的图书馆主要包括高校图书馆和各级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在行政上隶属于学校,在地位上属于教学保障机构,主要对高校学生服务。各公共图书馆虽然有上下级之分,但并无行政隶属关系。上级公共图书馆仅在业务上对下级馆有指导责任,在行政上则无法指挥,在经费上也无法保障。虽然名字都是图书馆,但不同图书馆的生存状况很不相同,这多半与其所在高校或所在地区的财政状况有关。这种体制的一大弊病就是图书馆所获经费的多少与其开展服务的多少和服务质量的高低并不挂钩,上级图书馆对下级图书馆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激励。
在图书馆内部,由于其行政架构与管理模式多半还是立足于既往的借阅为主时期,重开放时间而轻绩效,而这恰恰与互联网时代重绩效的模式相反。
3.2 突破既有体制 释放活力
管得过死一向是我国传统公有制经济的弊端,这一点如今还残留在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身上。民营企业之所以崛起,即在于其灵活的管理与运作机制。在互联网兴起之后,一些新兴行业快速崛起,多半采取了不同于传统体制的模式。比如腾讯崛起于占据广大用户的桌面,360杀毒软件靠免费打败了传统收费的杀毒软件,小米公司靠粉丝口碑实现了迅速崛起……不过,综观这些公司的胜利,背后有一个共同点即是赢得了庞大的用户群。要赢得用户群,首先需要有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好的产品和服务需要一个组织的全员努力,而不仅仅是领导的努力。
图书馆界要实现“互联网+图书馆”的融合,从国家层面,应当改变目前所有图书馆全为公办的局面,合理引入民营因素。图书馆虽然提供的是公共文化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其经营的主体必须为政府。而且,结合全世界跨国公司的成功案例,可以考虑图书馆界的兼并组合。经营不善或运作不畅的图书馆,应当允许优质图书馆对其进行兼并改组。
在行政关系上,应当加大上级图书馆对下级图书馆的领导权,并拨付相当数额的财政资金给上级图书馆,专项用于对下级图书馆的业务激励。以此,有效提高上级馆的凝聚力和下级馆的积极性。
4 打造“互联网+图书馆”的方式方法探索
4.1 加大全媒体整合力度,广泛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服务
有不少人对书架林立的传统图书馆念念不忘,认为这样的图书馆才有图书馆的味道。从情怀上而言,这样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未来的图书馆显然不能止步于此。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阅读已经日益碎片化和便捷化。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展服务只需要一个APP,“互联网+图书馆”理论上应当也可以实现在一个APP上开展对读者的服务。阅读事实上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实现,无论是印制的纸质书还是移动阅读终端。
“互联网+图书馆”应当加大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力度,如阅读推广、参考咨询、图书预约续借等等。
4.2 基于大数据分析,提供更为精准的分众化服务
图书馆实现自动化后,积累了大量用户也就是读者的借阅数据。目前,这些数据大多还处于沉寂状态,很少有图书馆针对这些数据进行专门的数据分析,并据此调整本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图书馆要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就不能不重视读者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互联网+”时代,一种服务或产品已经难以满足所有用户。基于特定用户提供特定的服务,既能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又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4.3 区分基本服务与订制服务,实现公益基础上的适当盈利
图书馆作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特别是2011年免费开放以来,给大家造成一个误导,即认为图书馆提供的所有服务都应当是免费的。而片面强调免费的结果是图书馆服务的整体质量难以提高。图书馆如果不能解决竞争和激励的关系,将依然是传统的大锅饭,依然是一种计划经济的思维。在这种机制下,要调动图书馆管理者和图书馆员工的积极性将很难实现。
国家不妨对图书馆应该提供的基本服务做出明确要求,并允许图书馆在基础服务之外,提供针对小众用户的个性服务,并收取合理费用,规定比例用于基本服务的提高,其他部分自行分配。
4.4 打破行业概念,不断提升活力
打败行业巨头的对手,往往不是来自行业内部。作为手机功能机巨头的诺基亚没有被摩托罗拉打败,而被新兴的智能机代表苹果公司打败;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受到电商亚马逊的巨大威胁;小米公司本不是做手机的,却在短短数年内成长为手机业的巨头。事实上,这其中反映的是一个创新的问题。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也就没有生命力,更不会有一个机构的长期健康和谐发展。图书馆应当把自身作为文化生态系统中的一环,与读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共赢关系,不断吸取其他文化行业的创意和成功之处,真正实现“互联网+图书馆”的浴火重生。
5 结语
“互联网+”时代才刚刚开始,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也在不断尝试中。电子商务、金融、出租车业、餐饮业等众多行业在探索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取得了成功。当互联网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时,它事实上已经成为空气,成为传统行业必须呼吸并借以生存的工具。在与互联网的融合中,传统行业不会消失,但其服务模式、经营理念、宣传方式等必将发生深层次的变革。“互联网+图书馆”还远未成型,依然需要图书馆人不断去探索。
参考文献:
[ 1 ] 季拥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图书馆管理[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 31(2):78-80.
[ 2 ] 冯国权.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变革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5(2):25-30.
[ 3 ]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5-08-20].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5/0704/c1007-27253601.html.
[ 4 ] 周维彬,李丰.泛在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去中心化的形成机理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2):13-17.
王兰伟 湖南图书馆公共服务部副主任、馆员。湖南长沙,410011。
(收稿日期:2016-01-28 编校:刘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