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基于文本阅读的微型写作课

2016-05-14 17:01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感知力建军课例

目察秋毫之末 ,

耳不闻雷霆之声 ;

耳调玉石之声,

使目不见泰山之高 。

—— 刘安《淮南子·真训》

现实中的作文教学,有太多太多的疑难问题亟待解决。因而,基于问题解决的写作教学实践最有意义。缘于此,本期特别开辟专版,将由沈建军老师挂帅开展的,浙江慈溪市和他周边地区近几年着力进行的微型写作课程的课例,择精分类刊发。这些课例,有些是现场集体备课活动中碰撞的火花,有些是青年教师教学互动交流后产生的好课,还有一些是“新生代”教师业务评比和优质课评比中诞生的,更有浙江名师陈菊飞、徐赛儿老师的参与。这些课例,是“微型写作课程实践研究”的初步成果,先后荣获过宁波市第九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和浙江省2016年教育成果奖二等奖。这里选用的每个课例都渗透着作者的创意劳动。尽管如此,微课程开发的努力空间还是很大,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借用沈建军老师的话,“从这里开始,打开微型写作教学的智慧。学生通过微型写作,热情地投身生活,真诚地反思生活,过滤和提纯自身的情感体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美的感知力、想象力,这就是微型写作教学的目的”。

此编核心内容是用教材教写作。写作能力的高低,说到底是阅读质量的竞争。高质量的阅读总是与思考、写作联系在一起的。读写结合是我国传统写作教学中的宝贵经验,也是国外母语教育共同的教学选择。教材中有丰富的写作资源,有待于二次开发和利用。读写结合,适度模仿,借鉴文本中的写作经验,建立起文本模式的心理映象。这种映象是不稳定的暂时心理结构,模仿的程度也无法准确逼真。这时就需要教师点拨,取其精要,剔除糟粕,学生就能收获写作的第一桶金。就像学书法一样,要先临摹,打好基础后再创作。当然,当学生进入写作的自由状态,读写还是要分离的。

猜你喜欢
感知力建军课例
培养孩子情绪感知力很重要
庆祝建军95周年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 formation of a gas–liquid interfacial AC current argon discharge plasma with a deionized water electrode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无论等多久
课例
长笛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
奏响音乐教学的和谐之音
鉴赏形象,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途径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