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升
【摘 要】学生解题技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质量的高低,也影响到高效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率,教师在教学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规范性、教学的示范性和引领性,保证课堂教学既完成教学任务,也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从而实现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解题技巧;应用题;单位1;类比推理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解这类问题时,不仅要学生学会分析题中数量间的关系,准确找出“量”与“率”的关系,更应指导学生学会解分数应用题的一些解题技巧。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一、巧设单位“1”
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要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弄清每一道题把什么看作单位“l”,找出解题的数量关系。有些分数应用题的单位“l”不明显,若能找准单位“l”,巧设单位“1”,可化难为易,巧妙解题。
例l:一项工程,甲、乙、丙合作2天后,剩下的部分若给甲独做需10天完成;若给乙独做需12天完成;若给丙独做需15天完成。问这项工程全由三队合做共需多少天?
此题若设此项工程为单位“l”,则很难求懈,仔细读题,不难发现,若把剩下的部分看作单位“l”,此题可迎刃而解,可求出剩下的部分三人合做需:1÷(1/10+1/12+1/15)=4天,那么这项工程全由三队合做共需4+2=6天。
二、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有某些属性相同,推测它们另一些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例2:晚上7点到8点之间电视里播出一部动画片,开始时分针与时针正好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结束时两针正好重合。这部动画片播出了多长时间?
分针与时针正好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说明分针与时针成180,结束时两针正好重合,分针比时针多转半圈,即多走30格,我们可以把这个条件联想为追及问题,甲、乙两人同向而行,甲在乙前面30千米处,甲的速度是乙的1/12,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问乙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甲?
这样通过“分针、时针重合”与“追及”类比,可求出播出时间为:30÷(1-1/12)=360/11分。
三、借用关系
有些应用题比较抽象,题中关系比较复杂,用一般方法很难求解,我们可以借用两个未知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例3:某商贸公司为客户出售货物收取3%的服务费,代客户购买货物收取2%的服务费,今有一客户委托该公司出售自产的某种物品和代为购买新设备。已知该公司共扣取了客户的服务费264元,客户恰好收支平衡。问新设备花费多少元?
此题可以设出售货物价值为X元,代购物品价值为Y元,根据收支平衡可以得出(l-3%)X=(1+2%)Y,求出出售货物与代购物品的关系,X:Y=102%:97%=102:97,根据题意可以找到264元的对应分率,列式为,264-(2%x97+102x3%)=52.8元,再用一份的钱52.8乘以代购物品的钱97份,即为代购买新设备花费的钱52.8x97=5121.6元。
四、整体思考
有些工程问题,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很不明显,这时我们可以考虑运用整体思考来解题。
例4:有两个装有同样多货物的仓库A和B,搬运一个仓库里的货物,甲需要10小时,乙需要12小时,丙需要15小时。甲和丙在A仓库,乙在B仓库,同时开始搬运,中途丙又转向帮助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同时搬完,丙帮助甲、乙各多少时间?
由于丙先与申合做,然后又与乙合做,学生会感到丙的工件量和工作时间难以确定而思维受阻。如从整体思考,不难看出此题的实质是甲、乙、丙三人运了两仓库货物,相当于三人共同完成工作总量是“2”,根据工程问题的一般思路,不难求出三人同时搬运的时间为:2÷(l/10+1/12+1/15)=8小时,这样丙帮甲搬了(1-1/l0x8)÷=l/15=3小时,丙帮乙搬了8-3=5小时。
学生的解题技巧的培养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注重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规范性、教学的示范性和引领性,保证课堂教学既完成教学任务,也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从而实现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