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凤英
每逢季节交替或天气变冷,午睡管理又成了摆在幼儿老师面前的难题,家长们总担心天太冷,孩子起床太慢会造成孩子感冒,于是午间探看孩子的、接孩子回家的家长会增多。还会要求老师多帮助幼儿穿脱衣服,一旦幼儿感冒,家长首先怀疑的就是在午睡时着凉了。如此种种,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给保教人员的家长工作增加了更多的压力。而另一方面,参与午睡管理的保教人员也会碰到很多麻烦:进入午睡室,大部分幼儿很快地脱衣睡觉,总有几个孩子磨磨蹭蹭忙着做小动作,老师催一遍又一遍,还是无动于衷,怕孩子着凉了,于是老师只能自己过去帮忙脱衣;孩子睡下了,只见到处乱放的衣服,保教人员提醒后,孩子有所收敛,但没过几天,孩子又恢复重样,怕孩子因起床时间长而受凉,于是保教人员只好在孩子躺下后,一个一个帮孩子理好衣服。午睡起床时,一部分孩子穿好了衣服无所事事,另一部分还在被窝里呼呼大睡,当被老师叫醒时,起床气发作,不是呆若木鸡似的发愣,就是拉着脸不肯睁开眼睛。
那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才能调动幼儿参与午睡自理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穿脱衣速度,保证幼儿午睡自理环节的快节奏运行呢?趣味竞赛——顾名思义,它以竞赛的形式来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以不断创新的比赛内容来牢牢吸引幼儿的眼球,维持游戏的新鲜感,旨在调动幼儿的全身心投入,从而逐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那么保教人员在组织午睡时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趣味竞赛呢?
一、多种形式,维持竞赛活力
(一)男女大比拼
比赛时,为了让幼儿能轻而易举地分清比赛对象,先将幼儿分成男女两队,通俗易懂的队名,不仅能让幼儿很快认清自己的队列,还可以朗朗上口,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如“帅哥队”“美女队”“美洋洋队”“齐洋洋队”等。当老师宣布开始时,幼儿不约而同地起床,呼呼大睡的即时被仓促地叫醒,在集体荣誉感的驱动下,立马投入比赛。穿好衣服的幼儿全身心地投入为队友的加油中,集中精神快速动作,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穿脱衣速度,还可以热身,从而减少感冒入侵的机会。
(二)阵形大比拼
一段时间后,为了赢得比赛,有些幼儿会冲上去,帮助自己的队友穿脱衣服,但幼儿太想获得胜利,有的会耍小聪明会给对方队员使些绊子,甚至把比赛的情绪带到日常教学活动中。男孩和女孩间出现了不团结的情绪,如何化解这些不良情绪呢?适当地改变分组形式,如以床的放置位置分队形,不仅可以缓解冲突,还可以让就近的幼儿互相帮助,如上排的幼儿与下排的幼儿,左边的幼儿与右边的幼儿等。
(三)朋友圈比拼
幼儿自理能力的水平各不相同,在比赛时,为了获得胜利,幼儿往往会互相帮助,有些孩子在帮助时会带些情绪,说些让被帮助幼儿难以接受的语言,会打击到幼儿的自尊心,所以有些幼儿会拒绝被帮助。这个时候,好朋友的关心、合作,更能让被帮助的幼儿接受,由幼儿自主组合的朋友圈,就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二、及时更新,提升竞赛内涵
进行一定时间的竞赛后,幼儿会逐步缺少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活动时,必须根据幼儿发展现状,有目的地更新比赛内容,这样不仅能保持竞赛活动的新鲜感,还能分层次阶段性地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活动。
第一阶段:穿脱衣服谁更快一点
要想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首当其冲的是要提高幼儿的穿脱衣的速度,因为这不仅是直接关系到幼儿是否感冒的主要因素,也是幼儿在午睡环节时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随着幼儿比赛的开始,老师可以从旁提醒幼儿:最难脱的套头毛衣可以大家互相帮忙,一名幼儿坐下,并高举小手,另一名帮她拉出来。裤子太厚了,也可以互相帮忙,一名幼儿躺下,另一名可以从脚踝处往后拉,这样不仅快,而且脱下的裤子是正面的。在比赛时,老师也要纵观全局,发现哪个幼儿比较弱势时,可以适当地隐含地提供帮助,以免因穿脱时间太长,引起幼儿的感冒。当老师宣布比赛时,孩子一改平时拖拖拉拉的动作,有的独立完成,有的相互帮忙,速度快的马上去检查小组里其他成员的完成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忙。竞赛无疑缩短了睡前睡后的穿脱衣服时间,也让幼儿领略到了自己身上的潜能。
第二阶段:物品摆放谁更精一点
当班里的幼儿基本上都能掌握较快穿脱衣的方法时,保教人员要在此基础上,及时更新比赛内容,对活动目标要有一定的提升。如孩子们脱下自己的衣服、鞋子后,经常需要在老师的提醒下才能认真地放好自己的物品,而养成有序摆放物品的习惯,这样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起床速度,一定程度上也能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求单纯的摆放物品,幼儿可能只是任务式的去完成,那么,怎么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内驱力,把简单的自我管理活动变成幼儿特别感兴趣的事呢?我们尝试引导幼儿进行“鞋子创意放一放”,孩子以组为单位,有的摆成圆形,有的摆成扇形,有的摆成了花朵形。教师也可以与主题内容相结合,如“水果变变变”,可以摆成幼儿自己喜欢的水果形状;“马路上车子”主题内容时,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想像力,还能提升幼儿的排序及数量的进一步理解。在引导幼儿摆放脱下的衣服时,我们可以尝试进行有趣的卷心菜比赛:小小的袜子放兜里,上面放上裤子,再放上上衣,用衣服袖子一系,一颗卷心菜就完成了。不管被窝里的孩子怎么动,卷心菜始终种在孩子的脚后,再也不用一起床先东翻西找寻衣袜了,而且谁先种好“卷心菜”就意味着谁安全地睡进了被窝,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活动效率,细分和提升了前期自理能力的目标。
第三阶段:午睡习惯谁更好一点
当幼儿睡前、睡后的自理能力有所提升后,我们就要对幼儿的睡中提出更高的目标与要求。幼儿的睡姿正确与否,关系到幼儿的睡眠质量与身体健康,俯卧会压迫心脏,血液循环受影响;蒙头睡会使幼儿不能舒畅地呼吸到新鲜空气。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睡姿,不能一味地依靠保教人员巡查纠正,还得从源头查起。保教人员提出要求,看看哪个幼儿能按要求完成:脑袋不要钻进被窝里,小手放进被窝里,不能让胸口露出来,采取仰睡或右侧睡等。当幼儿完成动作后,保教人员可以摸摸幼儿的脑袋以示肯定,这样孩子们就能带着安抚欣慰地入睡了。当然如果配以优美、舒缓的音乐,温馨舒适的环境,孩子就能享受更高的午睡质量了。
三、双重检查,保证竞赛的质量
(一)幼儿自查
竞赛时幼儿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势必会对着装的质量有所懈怠。此时,保教人员可以组织个别幼儿对小组成员进行第一道检查,如领子有没有翻好,袜子有没有穿好,鞋子左右脚有没有调错,幼儿的围巾、袖套有没有套好(围巾和袖套可以事先集中放在固定的纸箱里),当幼儿全部完成后,就可以进入教室了。为了减少幼儿的无效等待时间,保教人员可以多设立几个小组长,并实行轮流制,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也可以采取两两互检或朋友圈互检的形式,可与竞赛的分组形式相结合。
(二)教师重查
当幼儿进行盥洗、点心环节时,保教人员可以对幼儿的穿着进行二重检查,重点检查幼儿的衣服有无塞到裤子中,以确保穿着暖和;幼儿的衣袖有没有理顺,这样能进一步保障幼儿穿着的舒适度。在整理时老师趁机进行个别谈话,不仅能增进师生的感情,也能加深师生间的沟通。
相信经过两重检查,幼儿的着装质量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穿着暖暖和和、舒舒服服的离园,也能让家长们从小细节中感受到保教人员的用心与爱心。
四、多样点评,梳理竞赛要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于幼儿来说,来自同伴与老师的肯定,无疑是其良好表现的源动力,保教人员在竞赛后要及时地进行评价,以便让幼儿切身感受到满足与自豪。
(一)回放镜头,解读幼儿行为
如果在午睡管理时进行点评,一定程度上会影晌到幼儿的心情,从而影响到幼儿的午睡质量。保教人员可以在活动时,利用手中的手机记录下有价值的镜头,在活动后进行点评,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身影时,往往都会感到特别新奇和亲切,对保教人员在此时提出的要求也会更加在意,放在心上。
(二)及时奖励,激发幼儿动力
幼儿园奖励主要以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两种形式相结合,当幼儿有进步时,保教人员可以鼓励幼儿来做做小组长,帮忙检查小组成员的着装等等。这样幼儿的自豪感油然而升,同时也能通过观察别人来实现反思自己,提高自己。幼儿期物质奖励也必不可少,一颗五角星,一个好孩子的标志,都能激发幼儿的荣誉感,同时能让家长看到幼儿的进步,并为实现家园同步打下基础。
趣味竞赛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在”比一比、赛一赛“中也充分培养了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当然在实际活动中,保教人员也要注意有的放矢,要掌握竞赛的节奏,适当地进行停赛调整。同时也要注意个别差异,当幼儿确实没有午睡习惯时,可另辟活动室,安排人员组织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活动。让每位孩子快乐地渡过午睡环节,赛出快乐,睡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