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区角活动”为抓手,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2016-05-14 11:45徐晶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8期
关键词:区角民办课题

徐晶

南平市教育局组织广大基层幼儿园积极参与“幼儿区角活动”试点研究,并于1999年出版、2009年再版了《幼儿区角活动》一书。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实施,教师对区角活动有了新的认识。为全面了解各级各类幼儿园区角活动开展的现状与问题,深入推进区角活动研究,我们对全市496所幼儿园展开广泛调查,发现区角活动已成为我市基层幼儿园主要的课程形式,但主要存在几个问题:区角活动开展呈现城乡不均衡,公民办不均衡;民办园存在形式化,材料投放目的性、层次性不明确;农村园多存在“小学化”倾向;示范园开展较深入,但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缺乏针对性;园本教研随意性强,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梳理这些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有待更新,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为此我们思考如何立足于我市教育资源,在我市“幼儿区角活动”课题前期研究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有效整合,以试点园带动辐射普通园?如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升专业素质,进一步促进区角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们以《纲要》、《指南》文件精神为指导,尝试以“幼儿区角活动”为抓手,从行政、教研、培训、培养四个角度在全市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观摩、研讨、研究,从师资培养、在职培训、结对帮扶和园本教研等多角度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以研促教,重点在推广与深化,提升办园质量。即城区园侧重深化、提升,农村园和民办园侧重推广、普及,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全面落实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有效提高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深入推广,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园所教育质量均衡发展

1.开展结对帮扶,农村园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以全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探索学前教育片区管理,建立优质幼儿园扶持薄弱幼儿园的对口帮扶机制。开展以省、市级示范园、各实验幼儿园为龙头的结对帮扶,扶持带动镇、村级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充分发挥优质园的力量,以大园带小园,优质园带动薄弱园的帮扶模式,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保教质量的差别。

2.扶持民办教育,民办园区角活动开展逐渐规范。

加大对民办园的扶持力度,按照“就近划片、示范带动”的原则,科学划分片区,“联片互动、资源共享、协作提高”通过公民办区域教研、连片教研、手拉手等方式,重点扶持民办园改善办园条件,创设区角环境,添置玩具、器械和游戏材料,指导游戏活动开展,避免随意性,达到公办与民办同步提高。经过示范带动,民办园区角活动开展日益规范,逐步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达到良好收效。

3.组织递进式教研,示范园办园特色逐渐显现。

在城区示范园开展基于园本问题的递进式联动教研,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步解决区角活动开展中的难题与困惑。如针对“如何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有效开展区角活动”,在多个县(市、区)分别开展了区域展示、经验交流、答疑解惑等专题教研。示范园辐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在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整合课题资源,办园特色得到凸显。形成了“乡土资源利用”“区角活动游戏化”“森林野趣”“不织布环境创设”等独特的风格与特色,有效利用乡土资源研发自制活动区玩教具,做到用低成本办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

4.贯彻《指南》精神,基地园区角活动开展逐渐深化。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精神,我市自上而下开展了省、市、县、园四级《指南》培训,组建本土专家团队,深入城乡各类基地园进行巡回指导,进一步帮助幼儿教师转变观念,理解《指南》精神,并落实到一日活动中。基地园也充分挖掘地域资源,改变以往高结构化的游戏材料,努力创设低结构化活动,更加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关注孩子的需求,并积极承担各级观摩任务,在实践与创新中展示自主体验、自主表现、开放式的区角课题研究成效。力邀省、市级专家对课题做专题讲座、互动交流以及案例剖析,帮助梳理问题、探索解决策略,进一步启发了基层教师的思维,开拓了视野。

5.推动达标创建工作,各级各类园所发展逐渐均衡。

结合《指南》理念,重新调整制定“市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标准,并纳入幼儿园评估及年检工作指标中。各幼儿园以达标创建为契机,大力开展区角活动,园所育人环境明显改善,办园成效突飞猛进。近两年,我市又有20余所幼儿园评估通过县级示范园验收,7所幼儿园通过市级示范性园评估验收,有效推动公办与民办、城区与农村园达标创建工作,各级各类园所办学质量逐渐趋于规范与均衡。

二、研训一体,构建长效机制,有效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1.建立以实践性为核心的培训机制,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

为实施“农村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园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扎实做好园长培训工作,我市前后举行了2期园长办学能力培训班,大力推广“幼儿园区角活动”,全市400多名县级示范园园长参训,全面提升我市公民办幼儿园园长的办园理念和管理水平,继而带动全市幼儿师资整体素质提升。以市教师进修学院为平台,对市骨干教师、农村和民办园长及教师提升培训等,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在区角活动中,要求教师运用《指南》指导自身教育行为,学会退位,通过关注行为、需求,构建平等、尊重、和谐的师幼关系,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学会观察儿童、了解儿童,把指导重点放在幼儿的发展上,继而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2.开展层级式课题研究,有效增强教师教科研能力。

由市教师进修学院、市学前教育研究会牵头成立市“区角活动”课题组,申报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课题并成功通过立项。各县室教研室申报子课题,各园所向县市教研室申报微课题,10县市区共有19个子课题成员单位参与,形成层级式课题研究团队。教研员、园长、指导教师走进班级,真实了解一线教师的需求与困惑,答疑解惑。培训指导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组织开展全园性的专题报告、小组性的集体攻关、个别性的针对学习、补齐知识短板,针对园本或班本问题,深入开展园本教研,促进整体教研水平的提高。

课题实践为教师提供了展示教师自身素质的舞台,特别是农村园和民办园教师多是第一次参与课题研究,在层级式课题研究团队的指引下,教师的专业理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通过课题研究,学习教育理论与实践中,自我反思、集体反思,促使思考、重构和扩展经验理论,逐渐养成了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了观察指导区角活动的能力和撰写活动案例的能力,教师的课程实施和研究能力得到提升,促进研究型教师队伍成长。

3.加强实践性指导,促进教师观察、指导、回应幼儿能力的有效提升。

区角活动是幼儿自由活动、自主学习的场所,但不等于教师可以放任自流,只有教师积极关注幼儿,悉心指导,才能使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经过课题实践,教师已经能做到有意识的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如:幼儿的兴趣指向、参与的情况、认知发展的水平如何、交往状况如何、遵守规则的情况如何等等,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再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观察关键区域,了解个别幼儿的需要,适时适当地搭建支架,进行有效支持和引导,使幼儿的活动得以继续。

4.融入职业培养,提高新教师入职后教育能力。

我们立足于我市教育资源,结合武夷学院学前教育系、南平职业中专学校幼师班等有利条件,从师资培养入手,提倡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有利于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2012年起武夷学院学前教育系将“幼儿区角活动”作为专业方向限选课,南平市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将《幼儿区角活动》作为专业方向的课程之一,“幼儿区角活动”再次获得高校及社会的认可。让幼师在入职前进行“幼儿区角活动”的培训与学习,进入幼儿园实习期间就能有效提高对区角活动的认识,新教师入职后便能较快适应教学需要,并提升对区角活动的观察与指导能力。

5.搭建交流分享平台,共享教师研究成果资源。

我们利用“闽北教育研究”和“福建小学新课程网”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将有关区角活动的优秀论文、案例、经验成果等上传交流与发表。定期组织开展区角活动论文、区角活动案例评选,已有100多篇分别在各级评选中获奖并在CN刊物发表交流。收集汇编《幼儿区角活动论文集》《幼儿区角活动案例集》《幼儿区角活动视频荟萃》,供大家互相学习借鉴,达到资源共享,增强课题组园际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广泛开展试点研究的基础上,先后五次开展全市教师自制区角玩教具评比活动,精选出一批操作性强且经久耐用,体现乡土资源、自然资源和废物利用的玩教具参加全省、全国大赛,其中16件作品获省级奖项,6件获国家级奖项。中国教育电视台到我市拍摄“幼儿区角活动”专题片,在全国分享推广,受到全国各级专家的好评。

三、科学施教,优化互动环境,幼儿综合素质发展变化喜人

1.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提高。

区角活动以其鲜明的特色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在区角里自由地学习,快乐地游戏。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幼儿在操作探索中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让幼儿回归真正的自然生活。

2.幼儿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区角中的学习是自由的、自主的、自信的,同时也是自律和专注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往和学习环境。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有助于幼儿想象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幼儿更自主地用自己的方式尝试学习,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游戏的主人,社会性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发展均得到有效提升。

3.幼儿游戏水平有较大提高。

经过课题组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将《纲要》和《指南》的新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师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更善于创设丰富与优化的物质环境,营造积极的精神环境,并能观察幼儿表现及时跟进优化互动过程。将游戏还给幼儿,保证了游戏开展的有效性,幼儿也在丰富的区角活动中,大大地提升了游戏水平。

4.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区域活动开展以来,教师关注了区域空间、内容的互动性,有打破班级界限的互动,有大带小打破年龄界限的区域游戏活动互动等。幼儿的交往面由班级内拓展到班级外,有效提高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更多的交流研讨、开放活动也让农村和民办园中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在“幼儿区角活动”的不断探索实践研究中,我们收获颇多,2015该课题获得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课题成果二等奖,2016年《幼儿区角活动》一书即将三版修订后再次发行。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持续更新,农村和民办园教师的专业素质仍有待持续提高;有效观察并适时介入指导仍是研究难点,对教师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学习性区域与游戏性区域应如何进行有效融合,如何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实现游戏、运动、生活各五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这都将是我们后续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区角民办课题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有效指导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区角活动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