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斌
摘 要:二十一世纪,信息素质已经成为人才的基本素质,因此我国对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以后,信息技术课程被纳入教学范围内,要求小学生掌握基础计算机操作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中,培养其信息素养。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策略
当前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的基本素养,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从基础抓起,教育部将信息技术作为小学生必修课。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并不理想,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很大关系。如何创新教学理念,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一般学校都将信息技术课程分为理论课和上机课,理论课堂上,小学生经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学所将知识不感兴趣等现象。很多小学生表示教师讲的知识太抽象,不好理解,即使听懂了,在上机课时也已经遗忘。大多数小学生都表示比较喜欢上机课,但是由于理论与应用联系不足,大班课程导致教师无法为学生一对一指导等原因,上机课的随意性较大,虽然小学生会感觉很有意思,但是并没有真正学习到什么知识。
(二)从教师的角度分析
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教学理念比较落后,由于这门课堂开展较晚,很对方法还处于摸索之中,经验不够丰富。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认为学生年龄太小,初中以后再去学习也不迟,因此存在走形式的心理,没有研究教学方法的创新,备课教案千篇一律,忽视了小学生的认知习惯。另外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法也过于单一,基本上将一张试卷作为标准,一是容易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产生错误的认识,二是评价结果不准确,无法及时发现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教学改革的进行。
二、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性的策略
(一)理论与应用的对接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理论与应用分离的教学方法存在以下弊端:一是不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容易听得一头雾水,二是无法将这些知识与应用联系起来,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將理论与应用对接起来,每一节计算机课程都在机房进行,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理论知识,同时将刚刚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与实践中,避免二者之间的脱节。同时,应该改变以往大班授课模式,要求学校加大信息技术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这门学科教学提供支持。这样学生就有更多机会与教师交流,方便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把控,一是防止学生使用计算机做一些与所学知识无关的操作,二是如果学生在操作上存在困难,教师可以随时对其进行指导,提高教学效率。总而言之,就是要实现理论与应用的对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乐趣,树立起学好这门学科的信心。
(二)创新教学方法
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小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差距可能更大,这与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如果小学生家里有电脑,其从小就会接触一些计算机知识,使其对信息技术相对敏感,学习时往往表现的更加轻松。反之如果学生家里没有电脑,或者是家长不允许其接触电脑,其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就会相对吃力。因此在展开信息技术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法,兼顾每一个基础层次的学生,提高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用画板画画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做:对于基础知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进行演示,然后再自己操作,画出课本指定的简单图形;对于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要求其举一反三,能够变换多种画图工具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图形;对于基础知识非常好、本身就比较有天赋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不仅能应用各种画图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还可以尝试为这些图形涂色以及变形。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是在学生主动探究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可以根据知识难度为学生设计一些任务,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一些操作。一方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将精力完全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会后不容易遗忘,要比教师直接演示的效果更好。另外,可以通过尝试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对其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控制好难度和尝试次数,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例如,在学习WORD文档知识时,如果学生已经掌握如何在WORD中复制文字,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将网上的文字下载到WORD中,部分学生经过一到两次的尝试以后就能够操作成功,但是一部分学生却屡屡失败。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收回课堂的“主动权”,将尝试变为示范,一是避免浪费时间,二是调控学生情绪,防止其由于失败次数过多产生一种挫败感,失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学校应该改变以往单一化的评价方式,不将一张试卷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日常教学中,要将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课堂任务作为评价中的一部分,提高学生对作业和任务的重视程度,把每一次练习当做考试;另外期末考试中以上机为主,可以加入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不高,学习理论知识时存在困难,而教师教学理念落后,一般将课程重点放在理论课堂上,采取灌输式教育,导致教学有效性不高。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实现理论与应用的对接,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林可华.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的运用[J].开放潮,2008,12(14)01:105-106.
[2]何向阳.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15(10)04:22-26.
[3]宣震.探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1(13)02:34-37.
[4]徐婷.“多功能教学实时评价系统”在小学信息技术3D打印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4(16)14: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