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以陕西省澄城县为例

2016-05-09 00:45勇,孙
当代教师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

祁 占 勇,孙 钰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以陕西省澄城县为例

祁 占 勇,孙钰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陕西省澄城县农村基础教育满意度从政府职责履行、学校管理、师资力量与教育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对政府职责的履行、教育效果的满意度较低,对学校管理、师资力量的满意度较高,同时被调查者自身的年龄、职业、收入等因素也对教育满意度产生显著性差异,尤其是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在教育费用、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等方面存在着严峻问题。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要提高教育满意度,应当从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办学理念、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关注弱势群体以及适应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着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教育满意度

人才与技术是实现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而教育则为这两者提供着最长久的内驱力。这就需要不断建立、健全具有全面发展性质的教育体系,即基础教育、综合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1]其中基础教育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决定性的作用。虽然我国已经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但与全国相比,西部基础教育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更是不容乐观。农村是西部发展的主战场,西部的发展离不开农村,西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教育。研究从教育满意度的视角出发,选取陕西省澄城县作为个案进行实证调查,探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政府在农村基础教育方面的决策提供政策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在澄城县农村地区随机抽取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9份,回收率为94.5%,经清点查验,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为95.2%。样本的人口学变量数据详见表1。

(二)问卷设计

问卷的编制以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10年度中国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为主要依据,同时参考已有文献资料,并结合本次调查的内容与当地情况对问卷进行了完善,最终形成了《澄城县农村基础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按照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三个方面满意度的思路,将问题分为政府职责的履行、学校管理、师资力量与教育效果(学校管理与师资力量同属于教育过程)等四类,问卷共有25个维度。其中政府职责的履行从入学率、教育经费、教育费用、教育教学设施、学校布局等5个方面来评价;学校管理从校长管理、校规制度、校风学风、安全保障措施、课外活动、食宿等6个方面来评价;师资力量从教师的品德、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关心学生程度、与家长的沟通、学生犯错的处理方式等7个方面来评价;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品德、心理健康、学业成绩、良好习惯的养成、升学率、整体满意度、是否喜欢上学等7个方面来评价(见表2)。

表1 调查样本的人口学数据统计

(三)统计与分析方法

研究以调查数据为依据,使用李克特5级量表的赋值方法:5分表示“非常满意”,4分表示“满意”,3分表示“一般”,2分表示“不满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若选择“不确定”选项则不赋分。各具体指标在所对应的一级指标中所占权重相等,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公众对该方面的教育满意程度越高。经测算,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Cronbach’s α系数值为0.86,(0.7≦Cronbach’s α系数<0.9表示相当可信)。最后,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表2 满意度问卷的维度分类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教育满意度的整体性评价

通过对数据分析得出,25个教育满意度维度的平均得分为3.52,处于“一般”向“满意”过渡的水平,且稍微靠近“满意”,这表明总体上来看,公众对当地农村的基础教育持比较满意的态度,说明公众对本地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求与地方政府提供的教育服务契合度较高。具体维度的满意度详见图1。

图1 分项教育满意度指标得分

分类别看,如图2显示,公众对师资力量的满意度最高,为3.65,其次为学校管理(3.56)、教育效果(3.45),而得分最低的为政府职责的履行,仅为3.37。这充分表明公众对教育起点的满意度最低,对教育过程的满意度最高,而对教育结果的满意度处于前两者之间。

图2 分类教育满意度指标得分

1.教育起点

教育起点主要涉及教育费用及入学率等方面。尽管澄城县的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但由于自20世纪90年代起撤点并校政策的影响,澄城县农村学校已所剩不多,更多的经费投入到了县城学校的修建与硬件设施的改善上,因此农村尚存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都十分破旧,与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要求规定相差甚远。同时在走访中了解到,很多学生不得已前往县城学校上学,而县城学校没有能力提供充足的住宿场所,因此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在学校附近租房,很多父母选择跟随孩子前往县城陪读,并在县城打工以维持生计。所以,租房费、交通费以及学校额外收取的各种杂费等都给农村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图1显示教育费用的满意度为所有维度中最低恰好印证了这一点。因此可见公众对教育起点方面的满意度较差。

2.教育过程

教育过程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和师资力量两方面。通过走访了解到,当地学校管理比较好,无论是规章制度建设、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教育开展,还是校风学风、课外活动丰富性等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一方面得益于当地政府善于选拔优秀的学校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也与澄城县自身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自古重教育的传统不可分离,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的管理与教育模式。而师资队伍建设上也整体呈现着年轻化的趋势,教师本科学历的比例逐渐提高,且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一些来自重点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也加入到了教师队伍中来。因此良好的学校管理和优质的师资队伍得以保证了教育过程的质量。

3.教育结果

教育结果主要体现在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学生自身对所受教育的满意度以及长远视角下教育对当地发展所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虽然澄城县在教育起点方面的投入与举措不太理想,但得益于教育过程的质量较高,反映在学业成绩上澄城县高考一本、二本上线万人比率多年位居全市第一,高升学率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地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同时“是否喜欢上学”一维度的得分最高,为3.90,这也从侧面体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在走访中了解到,离乡进城上学的学生不仅数量增多,年龄也偏低龄化,他们在习惯了城市的生活后逐渐对城市产生了归属感,极少有人愿意返回家乡工作,可见乡土认同感严重缺失。乡土认同感的强弱直接关乎着农村的人才回流情况,与农村的发展建设息息相关,因此从长远视角看教育结果,学生的乡土意识还亟待加强。

(二)高满意与低满意度的维度分析

如图1所示,从总体分布来看,25个维度的满意度得分大致在3.0~3.9之间,其中分值多数集中于3.3~3.7这一区间内,超过平均分值3.52的共有11项,低于平均分值的共有14项。为了对当地农村基础教育满意度有更深入的了解,特分别选取最高满意度的5个维度和最低满意度的5个维度以作进一步的分析。

由表3可知,公众教育满意度最高的五个维度依次为“是否喜欢上学”“教师关心学生程度”“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品德”和“教师教学态度”。表4显示,公众教育满意度最低的五个维度依次是“教育费用”“学生心理健康”“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学生学业成绩”与“学生犯错的处理方式”。

表3 公众教育满意度较高的维度

表4 公众教育满意度较低的维度

同时研究表明,尽管师资力量的整体满意度得分最高,但其包含的7个维度中同时存在4个高满意维度和2个低满意维度,反映了教师队伍建设中仍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满意度很低,表明当地学校在家校合作上水平较低。家校合作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指教育者与家长(和社区)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包括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参与决策和与社区合作等六种实践类型。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对家校合作给予重视,通过多媒体工具、开展家庭教育讲座、设置家长委员会等多途径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共同致力于学生与学校的发展。但这主要是在城市学校得以实施。在农村地区,学校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难以开展家校合作,教师更多的是选择与学生亲自交流沟通,而普遍缺乏与家长沟通的意识。同时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自我期望值不高,教育意识较差,加之生活负担相对较重,因此对家校合作也没有太多热情,[2]因而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长之间缺少应有的互动。其次,教师对犯错学生处理方式这一维度的满意度也较低。在与学生和家长的访谈中了解到,当地学校的教师普遍存在体罚现象,且无论高低年级、无论男生女生都可能会受到体罚。同时据走访学生描述,教师体罚多是直接用手扇学生巴掌,或用脚踢学生,而学生出于恐惧心理往往不敢告诉家长,只有当事态严重时家长才会知情。显然,在对农村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肯定的同时,也要注意提升教师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培养教师教育法律意识,促使农村教师队伍向优质教师队伍发展。

由表3、表4还可以发现,学生心理健康的满意度得分很低,这表明在教育效果方面公众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满意度较差。2015年8月11日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明确要求各地加强和规范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但在澄城县我们了解到,鲜少有学校配备心理健康教师,而心理辅导室在许多学生耳中更是闻之未闻。尤其是农村学校,在师资力量普遍缺乏的情况下,专业心理教师的配置更是一种奢望。但农村学生通常是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据统计,近年来农村青少年的犯罪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多是由于心理健康出现严重问题而造成的。由于农村学生更容易显现出敏感、自卑的特点,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差,且与城市学生在综合能力上的差距也会导致心理危机的出现,因此农村基础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可小觑,学校在注重学生品德、学业成绩的同时,对于相对更为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不断加大重视,促使农村学生心理素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满意度差异分析

研究在调查问卷中收集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年收入、本人(或孩子)上学学段等变量。为了对不同控制变量影响下的满意度变化有更清晰的认知,更深入地认识农村基础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特在政府职责的履行、学校管理、师资力量、教育效果四个分类中选取较为有代表性的10个维度,通过SPSS17.0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注:P>0.05的值表中未标出。

1.教育费用满意度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年龄、学段、职业等因素影响公众对教育费用的满意度。其中,学段与职业的不同水平对教育费用满意度的影响呈现出极其显著差异(P<0.01)。从学段来看,“小学”“初中”“高中”对应的教育费用满意度均值分别为3.95、3.60、3.40,可见随着学段的升高公众对花费在教育上的费用越来越不满意,这固然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义务教育阶段具有免费性,而高中则需要缴纳学费,同时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的资助政策,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除了上述理由之外,满意度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中阶段私人教育成本的大幅提升。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学生要购买大量的参考书和辅导资料,很多学生周末和假期还额外参加补习班,再考虑到多数学生在校外租房产生的租房费,这些费用对于普通农村家庭都将成为不小的负担,因此在农村高中阶段辍学仍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就职业而言,“农民”“企业工人”“流通服务人员”“机关事业单位”“自由职业及其他”的满意度均值分别为1.71、1.50、2.50、2.33、2.40,农民与企业工人的满意度远低于其他职业,可见教育费用对于农民家庭和工人家庭更为沉重。

2.校长管理满意度

由分析结果可知,学段与职业对校长管理维度的满意度有显著差异。“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满意度分别为3.89、3.77、3.28,学段越来越高,对校长管理的满意度则越来越低,尤其是高中的满意度与初中相比有大幅下降。因为农村学生想要考上重点大学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学校通常是“唯分数至上”,不仅在管理手段上十分严格,很多学校甚至取消一切课外活动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这与当下极力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严重违背的。反观城市许多高中,尽管同样以学业为重,但丰富的校园节日、文化活动和各类社团、比赛等与农村学校一味地“埋头苦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前者无疑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教学能力满意度

数据显示,在年龄这一控制变量影响下教师教学能力满意度呈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年龄为“60岁以上”的满意度为4.00,大大高于“21~40”(3.60)与“41~60”(3.55)这两个年龄段。这显示出“60岁以上”人群对当今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更为认可。具体来讲,“60岁以上”人群在评价该维度时或许更多的是将当前的教师教学能力与其自身接受教育时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比较,由于农村师资质量有所改善,因此“60岁以上”人群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满意度较高。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青年家长对这一维度的满意度偏低,表明农村教师教学水平仍有待提高的空间。比如,就教师学历来看,一方面尽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合格率较高,基本上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但高学历专任教师比重仍相对较低。《农村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2》中数据显示,乡镇和村屯学校教师的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比例仅为15.66%和9.01%,最高学历为本科的比例分别为61.34%和64.81%,但从城乡比较的角度看,城市学校教师学历为本科的比例高达78.30%,农村教师的学历水平较城市学校还有一定差距。[3]同时农村尚存在大量的低学历代课教师,根据《2011年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我国仍有代课教师29.660 6万人,其中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共计17.104 0万人。[4]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存在“高学历低能力”现象,他们往往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但教学经验不足,教法难以适应农村学生,同时待遇差、生活压力较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而许多高学历教师并没有展现出其应有的教学能力,造成了“学历相对过剩”的结果。

4.学生学业成绩满意度

由表5可知,年龄、学段、职业、收入均对学生学业成绩满意度有显著差异。随着学段升高满意度呈下降趋势,由于高中阶段学业难度增大,因而高中学段学业成绩满意度最低,仅为2.96。同时在不同职业中,农民与自由职业者的满意度高于企业工人、流通服务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这样的结果与家长的教育预期有关,通常家长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对教育的预期就越高,从而对教育的满意度就越低。农民与自由职业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因而对教育没有太高预期,所以满意度高于其他职业。

三、提高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满意度的策略

基于澄城县农村基础教育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与教育现状,虽然在学生喜欢上学的程度、教师品德、教学态度等方面具有较高满意度,但在教育费用、学生心理健康、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等满意度关键变量上仍存在不满意的状态,而且满意度在年龄、职业、学段、家庭收入等方面上也存在着显著差异,表明农村基础教育在经费投入、家校合作、师资水平、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还有很大问题。因此,基于国家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的发展契机与人才要求,农村基础教育满意度的提高需要从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办学理念、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关注弱势群体、适应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着手。

(一)加大政府经费投入与吸纳民间资本并举

在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主要依靠县、乡(镇)政府的现实下,西部多数农村地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同时受撤点并校政策影响农村学校大量减少,农村教育受到了冷落,而且逐渐增长的教育成本也加重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不仅要改革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体制,加大中央、省级政府对西部农村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扶持力度,保证充足的教育经费,而且要广泛吸纳民间资本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有力补充,对农村学生提供教育资助,缓解农村家庭的经济压力。尤其要鼓励成功企业家捐资助学,为贫困生、优秀生等设立奖学金、助学金,要把握好战略机遇,发挥经济与教育的互助作用。

(二)改变学校“唯分数”的课程建设与办学理念,培养全面的新型人才

新常态下农村学校要改变以升学为唯一宗旨的功利性办学理念,培养既具有学识又具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农村基础教育学校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基础,确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基础教育教学目标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目标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双基’目标转变,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目标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品行‘三基’或‘三维’目标变革”[5],在课程设置上,除必修课外结合地方实际开设综合、实践类课程,充分发掘与利用农村潜在的教育资源。[6]例如澄城县作为煤炭、樱桃、瓷器大县,可以开设《煤炭冶炼》、《农业(樱桃)种植》、《瓷文化》等课程,这些特色课程由学科教师讲授,同时可以邀请该领域的专业人士与学生相互交流。学生对家乡重要经济领域和特色产业的提前接触和了解为日后进行家乡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要改变学校原有的管理模式,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与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兴趣,促进能力发展。

(三)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注重引进高学历高能力教师

教师作为教育环节的实施者,是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四有”教师才能培养出学识与能力兼有的学生。因此,要多方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注重教师教法多元化与教育法律意识的加强,教师要逐渐具备跨文化学识与国际理解力,尤其是要通过培训或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等途径提升教师的专业性。“进一步完善城乡教师流动的政策和机制,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保证;改革教师的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实现教师社会保障体制的社会化;合理规划教师资源,建立教师流动的长效机制,分步实施,有序推进。”[7]当然,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开拓者和领路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更离不开具有开放思维、改革精神的引领者,因此要注重引进高学历高能力教师,提供优厚待遇,为其开展教学工作与教育改革搭建广阔平台,以优秀教师为中心带动整支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给予特别关照

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针对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亟需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提升教师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条件允许的学校要配置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设立心理辅导室。其次,学校应加大家校合作力度,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除了沟通孩子的学业情况,也要及时反馈、了解其心理状态,学校可以为家长开设心理健康讲座,使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更科学的认识。最后,要对农村大量的留守儿童以及从小在外独自求学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多加注意,他们由于长期缺乏与家庭尤其是双亲的联系,是心理问题产生的高发人群。

(五)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培养学生乡土情感

统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发挥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通过人才培养向农村建设输送优秀青年,以学校为核心向周边扩散文化气息、提升村民精神层次,以教育活动、乡土课程为载体传承乡土文化、增强乡土认同感。在教育与新农村建设互助互利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以乡土情感为根基构建精神支柱,使得他们在日后愿意选择返回农村,尽一己之力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中来,而这正是国家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所呼唤的教育前景。

[ 参考文献 ]

[1] 吴明海.新丝路与新教育[J].中小学校长,2015(1):13-14.

[2] 张天雪,祁营.当前公众对教育满意度调查分析——以浙江省为样本[J].中国教育学刊,2011(8):13-16.

[3] 秦玉友,赵忠平.农村教育发展状况调查(上)[N].中国教育报,2014-01-13(3).

[4] 林丹妮.农村代课教师社会排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5] 郝文武.向创新型大国转变的基础教育教学目标变革[J].当代教师教育,2015(1):1-5.

[6] 景民,李瑾瑜.西部开发与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0(11):55-60.

[7] 朱欣欣,楼世洲.我国促进城乡教师均衡流动的政策分析[J].当代教师教育,2013(1):1-4.

[责任编辑向宁]

An Empirical Study of Basic Education Satisfaction in Rural Areas in the West:A Case Study of Chengcheng Shaanxi Province

QI Zhan-yong, SUN Yu

(SchoolofEducation,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062,Shaanxi)

Abstract:By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basic education satisfaction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Chengcheng County of Shaanxi Province. It is conducted in terms of government duty performing, school management, faculty level and the final educational effect. The results show a lower degree of satisfaction in terms of government duty performing and educational effect, and a higher one in terms of school management and faculty condition.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respondents’ age, occupation, income may insert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ducation satisfaction and that serious problems remain,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s of educational cost, student mental health, and family-school collaboration. To achieve a higher degree of education satisfaction, the following could be done: to increase education investment, optimize conceptions of school management, improve the faculty’s professional level,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vulnerable groups and adapt to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rural areas in the west;basic education; education satisfaction

作者简介:祁占勇,男,宁夏彭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孙钰,女,河南新乡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15FJK001)

收稿日期:2015-12-24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87(2016)01-0071-06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必须和其他教育层次有效沟通衔接
高中英语教研工作
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建设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