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进教师压力感来源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016-05-09 00:45晴,甘春,段
当代教师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压力感抑郁焦虑

王 雨 晴,甘 凤 春,段 文 杰

(1 乐山师范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2 中共武鸣县委党校,广西 南宁 530199;3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高校新进教师压力感来源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王 雨 晴1,甘 凤 春2,段 文 杰3

(1 乐山师范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2 中共武鸣县委党校,广西 南宁 530199;3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新进教师的压力感来源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压力过载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以及旺盛感量表对218名高校新进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新进教师的压力源是事件负载,但个人易损性是预测其心理健康的有效指标;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虑;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其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压力感;旺盛感;焦虑-抑郁;心理健康;高校新进教师

引 言

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高校教师,尤其是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所面临压力不小,过高的压力严重影响了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有调查研究显示,“15%的青年教师常对个人健康、睡眠和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忧虑,约有36%的青年教师在角色转换和社交方面不适应,62.5%的青年教师觉得精神压力很大。”[1]高校青年教师压力表现明显,以北京市为例,“约52.4%的人对目前工作满意度较低,35.4%的人睡眠存在问题、37%的人感到精力应对目前工作较为吃力、42%的人在工作中会表现得较为烦躁,超过30%的人感觉不到工作意义和教学工作的乐趣;43%的人有较强的挫折感,感觉事业没有什么进步。”[2]高校教师在心理上感受到的高压力感、抑郁、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仅影响教师自身健康和对生活的愉悦度、成功感,而且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到教学效果及学校的稳定发展。

国内已有研究大多从压力事件层面,分析不同的压力事件对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对压力源的探究还是不够清晰和全面。例如,杨晓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青年教师的压力源可分为生活压力源和工作压力源两类:前者主要表现为经济压力较大、工作与个人生活存在一定程度冲突,后者主要表现为授课任务繁重、专业技能和授课技巧问题以及职业生涯缺乏指导和规划等。”[2]然而,已有的关于压力的经典理论指出,压力感不仅仅来自于压力事件,还有可能源自人们对压力事件和自己的评价。

数十年来,许多关于压力的经典理论对压力以及压力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有一些理论从生物学角度出发,认为:“压力是环境刺激的产物,如果这些环境刺激长期或者高频率地超过个体的适应能力,个体将更有可能患上身心疾病。”[3]还有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压力是源自个体资源的消耗,反复或持续的刺激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增加个体患病的风险性。”[4]此外,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认为:“压力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当人们认为内外环境的刺激超过自身的应对能力及应对资源时,就会产生压力。”[5]压力源作用于个体后,能否产生压力,主要取决于认知评价。最近,在综合诸多压力理论的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阿米尔汗(Amirkhan)提出,人们对压力的认知评价有两种,“一是对压力本身的评价,即对事件的评价,被称为事件负载(Event Load,EL),这是一种个体感到生活的需求急剧增长,外部的需求、责任和压力使个体感到负担重重;二是对自身的评价,即个人易损性(Personal Vulnerability,PV),这是一种容易被这些生活需求所影响或被损害的感觉,个体感到无能为力、不胜任、脆弱和无活力。”[6]已有研究表明,“事件负载和个人易损性能有效地预测大学生在期末考试一个月后的身心健康问题,同时这两个压力源与迟缓的皮质醇反应密切相关,皮质醇反应是肾上腺轴过载(肾上腺轴是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控系统),也反映了个体正遭受慢性压力和与压力有关的疾病。”[7]可知,事件负载和个人易损性是预测个体身心健康的有效指标。鉴于此,本研究将采用压力过载量表测量高校新进教师的压力是来源于事件本身或是来源于教师对自身的评价,明确这一问题的答案,有助于选择有效措施缓解教师心理压力。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一个完整的健康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8]心理健康的人具备完整的人格,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有充分的安全感和明确的生活目标。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剖面,需要综合健康(well-being)和不健康(ill-being)两方面的内容。凯斯(Keyes, C. L.)指出,心理健康(即情感,心理和社会幸福感)与精神疾病(如出现严重的抑郁症状、广泛性焦虑、恐慌症,酒精依赖症等)构成独立相关的部分。“最健康的心理功能表现为低无助感、明确的生活目标、高韧性和高亲密感。”[9-10]然而,国内外以往有关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多采用指向“不健康”的SCL-90量表、职业倦怠量表(MBI)等。在国内,杨睿娟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现状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以前采用SCL-90量表进行教师心理健康分析的论文有389篇,”[11]而以“健康”指标测量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却很少。在国外,Joachim Bauer在研究职业倦怠综合征与教师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时同样是以SCL-90为主要测量工具。[12]探究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些量表显然是不足的。心理健康应当是一种生命蓬勃的状态,不仅仅是感到幸福,或拥有成就感,或者具有支持性和有益性的人际关系,而是所有这些方面的集合。新近开发的旺盛感量表(Comprehensive Inventory of Thriving,CIT)正是对心理健康状态的评估,涵盖了广泛的心理健康结构,用于预测各种心理健康的结果,致力于呈现心理健康整体的积极功能。“旺盛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很好地预测身体健康水平、健康行为状况以及与健康相关联的生活质量。”[13]

因此,本研究将探求高校新进教师的压力感来源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第一,在两种压力感来源中(即事件负载与个人易损性),本研究认为新进教师由于刚从校园步入职场,踌躇满志,首要任务是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及人际关系,因此其压力感主要是源于事件负载。据此,提出假设一:高校新进教师在事件负载上的均分显著高于个人易损性上的均分。第二,个体在遭受压力时,会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负性情绪,本研究认为新进教师在角色适应的过程中,要面临很多新挑战,但碍于工作和生活经验的不足,更可能感到焦躁不安和烦闷,据此,提出假设二:高校新进教师遭受压力时,表现出的心理症状主要是焦虑。第三,从前文提到的文献研究中可知,个体在压力过载量表上(事件负载和个人易损性)的总得分越高,表明个体遭受的压力感就越强烈,患上身心疾病的风险将更高,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三:高校新进教师的压力感来源与焦虑、抑郁正相关,与旺盛感负相关。此外,本研究还将探索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下高校新进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探求其在岗位性质、婚姻状况和年收入水平的高校新进教师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随机对高校的新进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参与人数为221人,收回有效问卷218份(98.64%)。据填答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大学本科77人(35.48%),硕士114人(52.53%),博士26人(11.98%);教学岗位142人(65.14%),行政岗位28人(12.84%),辅导员岗位46人(21.10%),其他岗位2人(0.92%);未婚136人(62.39%),已婚82人(37.61%);年收入3万以下28人(12.90%),年收入3万到5万107人(49.31%),5万以上82人(37.79%)。

(二)方法

1.压力过载量表(Stress Overload Scale,SOS)

“该量表包括个人易损性(Personal Vulnerability,PV)和事件负载(Event Load,EV)两个分量表,共计30道题,其中干扰题4项。”[6]要求被试根据过去一周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采用5点计分(1=一点也不,5=非常多)。压力过载量表描述了人们压力过载时的状态。事件负载量表,反映被试对压力事件进行认知和评价后产生的压力过载表现(例如,“在过去的一周,你感到过度紧张”)。“个人易损性反映了被试对处理压力事件的无能感(例如,在过去的一周,你感到不能胜任)。”[7]SOS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压力感越强烈。本研究中,α值为0.886,表明该量表信度良好。

2.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s,DASS)

“该量表分为抑郁、焦虑、压力三个维度,共21个题项组成(每个维度各有7道题),”[14]要求被试根据自己过去一周之内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采用4点计分(0=此项根本不符合我的情况,4=此项与我的实际情况非常相符)。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抑郁、焦虑、压力水平也越高。已有研究证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和因子结构。”[15]本研究中,α值为0.766,表明该量表信度良好。

抑郁和焦虑水平是预测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指标,因此,本研究采用DASS中的抑郁和焦虑维度,测量参与调查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心理健康中的消极部分。

3.旺盛感量表(Comprehensive Inventory of Thriving,CIT)

“该量表包括人际关系(Relationship)、激情(Engagement)、驾驭(Mastery)、自主(Autonomy)、意义(Meaning)、乐观(Optimism)、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7个一级维度,有感受到的支持(Support)、社区资源(Community)、信任(Trust)、尊重(Respect)、孤独(Loneliness)、归属感(Belonging)、激情/投入/兴趣 (Engagement)、个人技能运用(Skills)、学习新事物 (Learning)、目标达到的程度 (Accomplishment)、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自我价值(Self-Worth)、对生活的掌控 (Control)、生活的意义和目的 (Meaning and Purpose)、乐观 (Optimism)、生活满足感 (Life satisfaction)、积极感 (Positive feelings)、消极感 (Negative feelings)18个二级指标,共计54道题。”[13]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同意程度做出判断,采用5个等级计分(1=完全不同意,5=完全同意)。CIT能有效地反映心理健康的积极状态水平,本研究采用7个一级指标进行测量统计,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本研究中,α值为0.915,表明该量表信度良好。

(三)统计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高校新进教师压力感来源与心理健康描述统计分析

分析结果见表1。

数据显示,高校新进教师在事件负载上的均分显著高于个人易损性上的均分(t=11.10,P<.01);焦虑均分显著高于抑郁均分(t=2.76,P<.01);旺盛感均分为3.54,其中人际关系均分为3.44,激情均分为3.48,驾驭均分为3.58,自主均分为3.51,意义均分为3.58,乐观均分为3.95,主观幸福感均分为3.56,这七个维度中,乐观均分最高,人际关系均分最低,并且乐观得分显著高于人际交往得分(t=-134.951,P<.01)。

表1 高校新进教师压力感与心理健康描述

注:**表示P<0.01,*表示P<0.05.

(二)高校新进教师压力感来源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事件负载(r= .389,P< .01)与个人易损性(r=.512,P< .01)都与焦虑显著正相关。与事件负载相比,个人易损性与焦虑的相关程度更高。个人易损性与旺盛感(r= -.300,P<.01)存在显著负相关,事件负载与旺盛感相关不显著。焦虑与旺盛感存在显著负相关。见表1。

具体来看,个人易损性与激情(r= -.176,P< .01)、驾驭(r= -.303,P< .01)、自主(r= -.357,P< .01)、意义( r=-.190,P< .01)、乐观(r=-.250 ,P< .01)和主观幸福(r=-.422 ,P< .01)感存在显著负相关,与人际关系相关不显著。可知,个人易损性与主观幸福观感相关程度最高,与激情相关程度最低。

虽然事件负载与旺盛感总体上不存在显著的相关,但是事件负载却与旺盛感上两个子维度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分别是自主(r=-.232 ,P<.01)和主观幸福感(r=-.195 ,P< .01)。可见,相比个人易损性,事件负载与自主的相关程度最高。

此外,P岗位性质与焦虑得分显著正相关(r=.111,P< .05);婚姻状况与个人易损性显著负相关(r= -.150,P< .01);年收入与驾驭得分显著正相关(r=.142,P< .05)。

(三)高校新进教师心理健康在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发现高校新进教师的个人易损性在婚姻状况上差异显著(F=6.920,P<.01),未婚的新进教师的个人易损性显著高于已婚的新进教师。但个人易损性在岗位性质( F=.943,P>.05)、文化程度(F=.951,P>.05)和年收入(F=1.571,P>.05)上差异不显著。事件负载在岗位性质( F=.861,P>.05)、婚姻状况(F=.133,P>.05)、文化程度(F=.332,P>.05)和年收入(F=.260,P>.05)上差异都不显著。

新进教师的焦虑水平在岗位性质上差异显著(F=3.652,P<.05),辅导员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教学岗教师。但新进教师的焦虑水平在婚姻状况(F=.012,P>.05)、文化程度(F=2.300,P>.05)和年收入(F=.301,P>.05)上差异都不显著。

新进教师的抑郁水平在各个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都不显著,包括岗位性质( F=.946,P>.05)、婚姻状况(F=.034,P>.05)、文化程度(F=2.309,P>.05)和年收入(F=.047,P>.05)。

新进教师的旺盛感在年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F=3.079,P<.05),年收入5万以上的新进教师的旺盛感显著优于年收入5万以下的新进教师,年收入3万以下新进教师的意义感(F=5.219,P<.01)和乐观水平(F=4.890,P<.01)显著低于年收入3万以上的新进教师。新进女教师的自主水平显著优于新进男教师(F=6.959,P<.01)。新进教师的旺盛感在岗位性质( F=1.372,P>.05)、婚姻状况(F=.317,P>.05)、文化程度(F=2.461,P>.05)和年收入(F=.047,P>.05)差异不显著。

(四)高校新进教师人口统计学变量、压力感来源与心理健康的分层回归分析

根据前面相关分析的结果可知,人口统计学变量中岗位性质、婚姻状况和年收入三个变量、压力来源与焦虑、旺盛感相关显著,但与抑郁相关不显著。因此,在接下来的回归分析中,筛除抑郁这个因变量,构建了两个分层回归方程,进一步探究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压力来源对焦虑和旺盛感的预测效度。分析结果见表2。

方程一用于探究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压力来源对焦虑的预测效度,第一层放入岗位性质、婚姻状况和年收入三个人口统计学变量,第二层再加入事件负载和个人易损性两个压力来源。结果显示,个人易损性对焦虑存在显著的回归效应,但是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焦虑的回归效应并不显著。

方程二用于探究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压力来源对旺盛感的预测效度,第一层放入岗位性质、婚姻状况和年收入三个人口统计学变量,第二层再加入事件负载和个人易损性两个压力来源。结果显示,年收入水平和个人易损性对旺盛感存在显著的回归效应。

表2 高校新进教师人口统计学变量、压力感来源与

注:**表示P<0.01,*表示P<0.05.

三、讨论

以往关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几乎都采用的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临床诊断工具进行测量,同时关于压力的研究也都侧重于探讨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忽略了人对压力事件以及自己处理压力事件能力的认知评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考察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包括消极的问题,更应挖掘心理健康的积极功能和结果。因此,本研究运用旺盛感量表(CIT)、压力过载量表(SOS)、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对高校新进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随机抽查,探讨了压力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高校新进教师感觉受到挑战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新进教师在事件负载上的均分显著高于个人易损性上的均分(t=11.10,P<.01);焦虑均分显著高于抑郁均分(t=2.76,P<.01);旺盛感的七个维度中,乐观均分最高,人际关系均分最低,并且乐观得分显著高于人际交往得分(t=-134.951,P<.01)。

以往研究也曾显示,“年轻教师面临的压力事件较多,受到的工作压力更高,因为他们必须面对是否能够晋职的压力和期望。”[16-18]

此外,阿米尔汗(Amirkhan)等人提出,事件负载和个人易损性的得分能够表明四种不同的心理健康状态:高EL和高 PV意味着高风险,低EL和低 PV意味着低风险,高EL和低PV意味着受到挑战,低EL和高 PV意味着脆弱。新进教师因为面临环境和角色的转变与适应,工作经验不足甚至为零,面对新环境和角色,常常会感到需要处理的压力事件较多,进而感受到压力多来自于对压力事件的认知和评价,觉得自己受到挑战,更多地体验到焦虑情绪。

同时,本次调查的新进教师参加工作的时长一般在一年以内,也就是说,这些新进教师通过努力获得了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初涉职场,干劲十足,憧憬未来,所以在乐观上的均分最高。但因为工作时间短,认识的人不多,人脉资源还未充分地发展起来,因此在人际关系上的均分最低。

(二)个人易损性是预测高校新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个人易损性与焦虑显著正相关(r=.512, P<.05),与旺盛感著负相关(r=-.300,P<.01)。个人易损性对焦虑和旺盛感都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可见,个人易损性能有效地预测高校新进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个人易损性和事件负载反映了个体压力过载时的表现。当压力事件发生甚至还未发生时,人们除了对压力事件本身进行认知评价外,还会对自己的抗压力进行认知和评价。事件负载是指,个体对事件本身进行认知评价,认为生活需求急剧增长,感觉负担重重。个人易损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抗压力进行认知和评价,感觉自己无法处理这些生活需求,认为自己脆弱和无能。已有研究表明,“个人易损性与个体的坚韧性和驾驭力存在更加显著的相关,而事件负载则与重大的生活事件联系更加紧密。”[6]

可见,个人易损性的确是个体抗压力的有效指标。个人易损性越低,抗压能力也越强,避免陷入焦灼,旺盛感更强。

(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高校新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

已有关于青年教师压力与心理健康、幸福感的研究仅仅反映了压力来源中的事件方面或者压力应对方式,而忽略了来自认知评价的压力(事件负载和个人易损性)对焦虑、抑郁、幸福感的影响。此外,高校中不同岗位新进教师的压力来源是否一致?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和辅导员的压力感是源自事件还是个人?面对同样的压力事件,不同性别、不同岗位、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年收入的新进教师的压力感是否有差异?对于这些问题,本研究进行了探究。

本研究表明,新进P辅导员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教学岗教师(F=3.652,P<.05);未婚教师在个人易损性分量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已婚教师(F=6.920,P<.01);年收入3万以下新进教师的生活意义感(F=5.219,P<.01)和乐观水平(F=4.890,P<.01)显著低于年收入3万以上的新进教师。

1.新进辅导员比新进教学岗的教师感到更焦虑

在本研究中,新进辅导员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教学岗教师。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辅导员的工作并不轻松,相反,教学岗的工作都是令人艳羡的。的确,与教学岗位的教师相比,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环境更富挑战,他们不仅要承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还要像“保姆”一样管理和照顾学生,尤其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较多时,辅导员更是常常感到焦头烂额。从工作内容上说,辅导员主要从事的是事务性的工作,事情多而繁杂,新进的辅导员由于经验不足,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2.未婚的新进教师个人易损性显著高于已婚教师

个人易损性是指,个体对自己抗压力的认知和评价。参与调查的新进教师的平均年龄为27岁,正是被社会称为“大龄剩男剩女”的年龄阶段。良好的婚姻关系,让婚姻中的两个人比未婚人士获得更多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同时,已婚人士往往比未婚人士拥有更多的应对压力的资源,面对压力事件时,可能会更积极乐观。而未婚人士本身已经面临诸多社会压力,当多重压力事件加身时,对自己抗压力的认知成为压力的来源,尤其是对自己能力进行否定的负向思维,而不是事件本身所带来的压力,更可能放大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与已婚新进教师相比,未婚新进教师面对压力事件时,更可能感到无助和脆弱。

3.年收入3万以下的新进教师旺盛感较低

旺盛感是心理健康的有效指标,全面地呈现了心理健康的积极结果,包括人际交往、激情、驾驭、自主、意义、乐观、主观幸福感七个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更高水平的年收入相比,年收入3万以下新进教师的旺盛感较差,表现在生活的意义感和乐观水平两方面。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进教师刚刚步入社会,生活开销增大,羞于接受父母的资助,经济压力随之增大。面对现实的压力,工资待遇较低时,会明显感到收入与开支不成正比,无法缓解买房、结婚和赡养父母等压力,难免影响新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每个高校的工资水平不尽相同,但是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却有很多类似之处。当同样都是忙碌了一年,别人的年收入明显高于自己时,心理出现落差。

另一面,金钱态度也是影响新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董朝辉和王荣的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对金钱越持有权利名望、不信任态度,心理健康状况越差。”[19]所以,不能说,年收入越高,心理健康水平也就越高。关键是,收入较低的新进教师如何看待自己的年收入水平。

四、小结

总之,新进教师需要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达成身心和谐。同时,高校也应提高对新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构建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及时疏导机制,尤其是加强对未婚教师、辅导员、抗压力较差的教师以及年收入3万以下教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援助。一方面,高校应关注这些新进教师的实际困难和心理困扰,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并着力解决,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对于情况严重的,及时转介,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高校也应借助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这些新进教师开展以认知行为疗法为理论指导的心理适应教育。例如,可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导向的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帮助个人易损性较高的新进教师对自己形成正向思维,增强意志力,让他们认识到,造成我们压力爆棚的不是压力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自身抗压能力的自动负性思维以及评价。“认知重整ABCDE法,是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发展出的一套简单实用的应对负性思维的方法,只要通过练习,思维就会变得越来越正向……正向思维的锻炼法分为五个步骤,一是清楚地觉知正在发生的压力事件,避免被直接淹没在负面的情绪中;二是分析自己对事件和自己产生的负面理解和想法;三是面对压力事件引起的负面情绪和行为,思考可能导致的后果,尤其是可能发生的最坏结果;四是对负面的信念系统、引发事情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结果提出反驳观点,重新思考这个事件,找出正面的结果;五是经过上述四个步骤后,会感到心情有所改善,自己得到鼓舞,乐观感和希望感也有所增强,甚至获得自我更新。”[20]以此帮助这些新进教师识别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养成乐观思维,丰富他们的压力应对资源,满足他们的人际交往需要和归属需要,增强抗压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 参考文献 ]

[1] 李晓杰, 苏铁熊. 高校青年教师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S1):109-112.

[2] 杨晓智. 高校青年教师压力来源及对策——基于北京市高校调查的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31 (10):95-97.

[3] MCEWEN, B. S. The neurobiology of stress: From serendipity to clinical relevance[J]. Brain Research, 2000(886):172-189.

[4] HOBFOLL, S. 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A new attempt at con-ceptualizing stress[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89(44): 513-524.

[5] LAZARUS, R, FOLKMAN, S.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M]. New York: pringer,1984.

[6] AMIRKHAN,J. H. Stress Overload: A New Approach to the Assessment of Stress [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 2012,49(1-2):55-71.

[7] AMIRKHAN, J.H,URIZAR JR, G.G, CLARK,S. Validation of a Stress Measure: The Stress Overload Scale[J].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2015, 27(3):985-996.

[8] 张麓曾.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 “健康促进” 的渥太华宪章[J]. 中国健康教育, 1990 (5): 35-37.

[9] KEYES, C.L.M. Mental illness and/or mental health? Investigating axioms of the complete state model of health[J].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05, 73(3): 539-548.

[10] KEYES,C.L.M. Promoting and protecting mental health as flourishing: a complementary strategy for improving national mental health[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7, 62(2): 95-108.

[11] 杨睿娟.不同职业类别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横断历史研究(1995-2011)[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4):45-50.

[12] BAUER, J, STAMM ,A, VIRNICH, K,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burnout syndrome and psychological and psychosomatic symptoms among teachers[J].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2006, 79(3): 199-204.

[13] SU, R, TAY, L, DIENER.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Inventory of Thriving (CIT ) and the Brief Inventory of Thriving ( BIT )[J]. 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Being, 2014, 6 (3): 251-279.

[14] 文艺, 吴大兴, 吕雪靖, 等. 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精简版信度及效度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11): 1 436-1 438.

[15] ANTONY, M.M, BIELING, P.J, COX ,B.J, et al.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42-item and 21-item versions of the 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s in clinical groups and a community sample[J].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1998, 10(2): 176-181.

[16] 公丕民,博世杰,李建伟,等.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16( 1): 32- 33.

[17] 马喜亭,李卫华,秦蓉.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维护策略[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1 (3):170-173.

[18] 王琦.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分析[J]. 继续教育研究, 2010(4): 111-112.

[19] 董朝辉,王荣.普通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1):100-102.

[20] 何敏贤,袁雅仪,段文杰. 发现自己的抗逆力——正向心理学的应用和技巧[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08.

[责任编辑向宁]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rces of Sense of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of New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WANG Yu-qing1,GAN Feng-chun2,DUAN Wen-jie3

(1MentalHealthEducationCenter,LeshanTeachersCollege,Leshan61400,Sichuan;2TrainingDepartment,WumingCCPSchool,Nanning530199,Guangxi; 3WuhanUniversity,Wuhan430072,Hubei)

Abstract:The present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urces of sense of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of new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New teachers from 218 famous universities were interviewed by questionnaires of “Stress Overload Scale”, “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s” and“Comprehensive Inventory of Thriv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event load was the main Source of Sense of Stress and that personal vulnerability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new teachers’ mental health.

Key words:sense of stress; sense of vigor; anxiety-depression; mental mealth ;new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作者简介:王雨晴,女,四川乐山人,乐山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助教,硕士;甘凤春,女,广西南宁人,中共武鸣县委党校培训室助教,硕士;段文杰,男,江苏常熟人,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

收稿日期:2016-01-1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87(2016)01-0028-07

猜你喜欢
压力感抑郁焦虑
为何压力越大越能吃
灵魂画手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