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莲花
[摘 要]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的探索之旅、发现之旅,也是一次领悟之旅。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参与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和重点,精准切入,步步为营,切实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课堂参与 切入点 侧重点 落脚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1-085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没有课堂上学生的全情投入,没有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教学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兴奋度,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一、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充满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原动力,在选择学习材料的时候,教师应当尽量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找出与他们的生活联系紧密的的内容,这样才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例如,在“一一列举的策略”教学中,我选择了学生耳熟能详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来进行导入。
师:游戏中我们总是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决定先后顺序,大家觉得这样的方式公平吗?
生1:公平。
生2:因为无论你出什么,都可能赢,也可能输,还可能打平。
生3:我觉得这样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因为能赢你的和会输给你的东西是一样多的,假如你出石头的话,遇上剪刀就是赢的,遇上布就输。
师:你的意思是无论出什么,都能战胜一个,同时可能会输给另一个,是这样吗?
生3:是的。
师:这个游戏历史悠久,是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了的公平的游戏。如果我们能用列表的方式整理出每一种对局的可能,那就更有说服力了,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
师:这样整理出来每一种对局的可能有什么好处?
生4:可以一眼就看出胜负的情况,发现游戏的规则是公平的。
师:说得真好,那么抛硬币的方式公平吗?抛两枚硬币,如果落下来一正一反小明获胜,如果正面朝上或者背面朝上小东获胜,这样的规则公平吗?
……
我选择了学生耳熟能详的材料,引导学生从最熟悉的游戏入手,用一一列举的方式去探寻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因此,学生都能毫不费力地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去探索抛硬币的问题,以及其他可以用列举策略解决的问题,学生的认识就由浅入深,逐步深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中,导入材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找准侧重点,让学生充满期待
学生在学习中是有选择、有侧重的,对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或者他们感到困难的内容,他们就会格外关注;对于那些他们比较轻松就能够掌握的内容,往往提不起精神。所以,教师还应当找准教学的侧重点,让学生永远对下一个环节充满期待,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例如,在“小数的四则混合计算”教学中,除了教学教材中呈现的简便计算外,我给学生出示了一个算式“2.8×9.9+0.28”,请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有学生提出可以将“2.8×9.9”变成“0.28×99”,这样就能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了;还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将“0.28”写成“2.8×0.1”,同样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因为要用乘法分配率来进行简便计算,必须在两个乘式中找出一个相同的乘数,而原题中的2.8和0.28是有联系的。之后,我又出示了算式“7.4÷0.25+2.6÷0.25”。有学生提出可以将7.4与2.6相加,再除以0.25,在探索这个方法的合理性时,学生还想到了将“÷0.25”转化为“×4”,这样将除法算式“变”成乘法算式,再计算就非常轻松了。
三、找准落脚点,让学生意犹未尽
数学的学习内容是有内在规律可循的,当学生接触到一个新的内容时,教师要找准学生的落脚点,让他们的探索之旅充满成功,让他们的发现之旅充满惊喜。
例如,华应龙老师教学“圆的认识”时,并不是从圆的概念、半径、圆心等知识入手来禁锢学生的思维,而是用一个又一个挑战去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寻宝之旅中学生发现“与小明左脚距离3米处”的点从一个到两个、四个、八个,再到无数个,这样动态的认识就烘托出“圆,一中同长也”的本质。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华老师不是将落脚点放在如何利用圆规来画圆上,而是提出问题:“在操场上画篮球场中间的圆也是用圆规吗?”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圆的中心决定了圆的位置。这样的学习过程高潮迭起,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时刻处于发现中,怎能不全情投入?等到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学生是意犹未尽的,教学的延伸就在这样的情绪中埋下了伏笔。
总之,课堂的产出和投入是成正比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数学的魔力牵引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