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创作是有目的的,不同艺术家的创作目的也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拥有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情感世界,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势必要对自己复杂的情感和生命体验进行梳理和升华,选择最恰当、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情境作为切入点。不论个人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还是全人类发展的大苦难、大使命意识,都可以成为刺激绘画表达的一个动机:必须先有了诉说的愿望,才能使诉说得以完成。艺术创作也是如此,因此表达在艺术创作中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情感表达;水墨画;艺术形式;观察方法;思维方法
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画种,唐代王维《山水诀》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水墨画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主导地位。以“水”和“墨”为主要材质的表达方式,因“水”“墨”在宣纸上渗化的微妙性和偶然性,适应情感的直接宣泄,并与中国哲学精神不谋而合,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人寄托感情、抒写个人性灵的精神选择,进而演变为一种承载中国精神的水墨文化。长久以来,中国画中的表达,在形质方面是内敛的、含蓄的,在情感意蕴方面又是丰富的、自在的。因此,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思维倾向于“隔帘看花”“水中望月”的诗一般的境界。水墨画作为文人士大夫在政治上失意时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桃花源式的梦幻世界,把自我的个性很微妙地藏在了一笔一墨里,用暗喻的方式来暗合自己的心情和人生态度,不张扬,不激越,不显露端倪,由此,形成了中国画重笔墨、重程式的特点。水墨画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已发展为表达方式丰富多彩、表现题材多样广泛的艺术形式。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也以百花齐放的面貌出现,绘画语言是宽泛的、包容的。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引领了时代的美术认知,当代中国水墨画面对开放的时代背景,面对解构与重建的滤化,面对多元化的融合,冲击和矛盾也是最多的。中国画历经新时代新思潮的冲击和洗礼,从材料和技法上求新图变,逐渐转移到追求个人化表达的层面上来。但是,作为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也应该具有与时俱进又不脱离自己审美特征的表达语境。在笔墨随时代这个显性作用背后,还应该有更内在的规律与内容的表达。
首先什么是表达?在文学上,表达是指将思想的成果用语言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一种行为。以交流、传播为目的,以物、事、情、理为内容,以语言为手段,以听者、读者为接收对象。换而言之,绘画表达即是用绘画语言的手段将画家对整个世界的观察、感受、思考,以及个人的看法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让观赏者通过画面产生一种视觉的、心理的触动和震撼,从而引起人们对生活和人生产生更多的关注和思考。表达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到文学艺术,一切行为、一切言语、一切表露出来的快乐或者不快乐的情绪,都是我们在进行自我欲望的表达。表达是观察、记忆、思维、创造、想象力的综合运用,也是一个人学习能力、智力的高端反映。艺术的力量,本质上是一种生命的张力,是生命不甘平庸、顽强追求的创造。艺术作为高等动物——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是艺术家对自己可触可感的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然后画家通过手中的画笔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感情和态度。一个人面对生命的敬畏、感慨、想法都可以艺术的状态呈现。
一、打好基本功不等于表达
众所周知,文学上的表达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方式。在水墨画上,也相应地有丰富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方法,艺术形式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外在物象,更高的艺术是直指人心的,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甚至是凌驾于造型、技法等基本功之上的一种精神内涵。而我们自身却一直沉陷在打好造型基本功才能画好水墨画的误区里,不能否认,基本功的锤炼对于我们的中国画创作是一种必要的辅助手段,然而技法追求往往是没有极限的,到头来甚至会发现真正能作用于表达的基本功其实就在表达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自然而然就会诞生。不注重真情实感的宣泄而一味地在形式感、基本功上大做文章,到头来犹如制造了大堆的零件,到组装机器的时候,才发现很多都是没有用也用不上的。甚至还存在一种现象,感觉在对技法的过度迷恋中逐渐弱化,因为能力不等于表现力、创造力,较真也不是认真,到最后自己反而把自己给困住了。这一点,可以在儿童画上得到验证,尽管孩子技法笨拙,由于情感真挚,对材料敏感,因此,一点都不影响他对事物独特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比起受过绘画系统教育的人,反而在表达上更主观、更直接、更生动、更耐人寻味,在某种层面上说,感受大于基本功。
二、一味追求再现表象就弱化了感受真实
一流的艺术作品是看不到技巧的。“炫技”正是承认自己无能的一种表现,力图哗众取宠的追求技法层面的能力,丢掉了自己最真实、最可贵的思想和灵魂,是令人惋惜的。那什么又是真实?真实就像一个人的性格、脾气、精神气质,而我们往往首先看到的只是他身高、年龄、胖瘦、高矮的表象。就像我们面对模特儿写生的时候,总是沉浸于怎么画,用什么方法能画得像。我们关注更多的是“表象”的结构,甚至是衣着等对一个人性格、气质不起关键作用的东西。基本上是面对着活生生的人,画的是素描的、笔墨的关系,而忽略了模特儿的精神状态和我们面对模特儿时自己的主观感受。面对大师的水墨作品,我们常常惊叹他们的“表现力”“创造力”“想象力”,而我们缺乏的或许并不是想象力,缺乏的是自己对物象清楚的认识、透彻的理解和敏锐而真挚的感受。我们受过的美术教育,已经让我们形成了一套对一切实物都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我们所做的大量的工作只是如何选择运用技术解决再现想象的问题,久而久之,使我们的感觉变得迟钝,变得不敢面对并尊重自己感觉的真实和物象本身的真实。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把关注点重新拉回到对真实本质的追求上,调动自己的一切经验,为更好地感受真实、表达真实服务,借助水墨载体,用艺术的手段使不可见的变为可见,使表现出的事物更能说明和代表其本身,这样的表达才是我们不应该回避的。
三、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影响创作
思维大不过自己的认识,每个人都只能感受他所见,画他所能感觉到的东西。如果一个人的表达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么他一定是先改变了他观察世界的方法。一个人观察世界、感受生活、理解文化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又决定了他创作及思维活动的方向。作为一个水墨画家我们理应毫不犹豫地相信自己的心、眼、手,相信自己的主观认识,而不是人云亦云式地盲从。水墨画的风格、气韵、境界的生成,是先于作品生成于画家自身的个性、气质和精神境界的。一个艺术家自身的审美取向,对事物的感受力是具有个性化和习惯性的,这些也直接影响着他的艺术追求和艺术理想,看到的是什么就是什么,自己造不了自己的假,也骗不过自己。“画如其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自己的修养功力、审美品位、艺术作品的气息是不会说谎的。
结语
艺术是生命的一种表达形式,当旧有的艺术形式无法满足新时代人们的思想表达和审美期待时,就会有新的艺术作品应运而生。一个画家在创作和表达上能够介入他所处的时代,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特有的,而又不低于其他任何时代的艺术,这样的艺术家才是真正意义上对传统有所继承和发展的。由此可知,对于一个水墨画家来说,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和绘画语言,他的作品就具有艺术价值和创作意义。
[董金如,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