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实践研究

2016-04-27 11:20陈琳
新校园·中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机器人教育校本课程实践研究

陈琳

摘 要: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在青少年中开展机器人课程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但现有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实际。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历,提出三类机器人校本课程的教学指导建议,旨在促进机器人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机器人教育;校本课程;实践研究

如今,机器人产业竞争激烈,所以现在必须从娃娃抓起,打好基础。初中生不像小学生那样年龄太小,也不像高中生课业太繁重,正是进行机器人课程学习的大好时期。而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只有部分教材引入了机器人的相关课程,且教材内容一般比较滞后,不能符合时代需求,更不能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再加上每个学校的条件不同,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开展机器人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的研究就十分必要。如何让机器人课程校本化,如何设计符合初中生的机器人校本课程,都是信息技术教师需要钻研的重要课题。笔者开展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实践研究已有多年,十分关注开发学生创造性的机器人课程设计探索,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也十分注意不断更新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开展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下三类课程开展。

一、机器人常态课

教学对象:普通学生。

开展形式:每周一节机器人课,上课地点为普通班级教室,教学内容主要是搭建和简单动力原理学习。教学器材由教师统一保管及发放。

教学建议:首先,因为教学对象是普通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课程的兴趣度参差不齐,所以教学的内容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内容的总体难度不能太大。第二,教学流程可以采取先介绍元器件名称,再手把手教学搭建,然后学习简单动力原理,再进行半开放课题,最后进行全开放课题的形式开展。这样的教学流程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一开始打好基础、学好理论,然后再慢慢过渡到个性化教学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第三,结合本校活动,展示学生作品。如可以在校园科技艺术节中,特设机器人搭建展示板块,或者开展机器人操控比赛,从而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而且向全校学生宣传了机器人教育。第四,因为开展的面广,如没有足够的器材,可以采用虚拟机器人平台教学。

二、机器人特色课

教学对象:对机器人感兴趣的学生。

开展形式:每周固定两节课开展校本特色课,对该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均可报名参加。上课地点为机器人工作室(配置有电脑),教学内容为搭建、原理和机器人基础编程。

教学建议:首先,教学对象可根据实际器材情况进行调整,甚至可以在课前有一个简单的测试筛选,从而保证学生能有足够的设备和电脑进行使用。第二,教学的内容上,搭建、原理的课程作为基础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学扎实;编程课程可以以乐高为平台开始教学,从简单的车子轨迹运动,扩展到传感器的学习,再到循环、选择等模块的教学。第三,学生可采取小组学习的模式,不定时开展小组比赛。这样不仅能让不同的学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还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四,让学生在每一次参加学习时,都做好活动记录。这不仅可以让他们温故知新,更能无形中形成学生的“课本”和成长记录,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第五,课堂评价应该主要采取过程性评价方式,因为课程的目的是除了让学生学到知识之外,还能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可通过记录学生每次课的表现,综合每次活动作品、每次小组竞赛、小组协作情况等等内容来进行评价。

三、短期机器人竞赛培训课

教学对象:有一定机器人课程基础的学生和参加机器人比赛的选手。

开展形式:在各项机器人比赛前组织参赛学生,在课后集中进行培训。上课地点为机器人工作室(配置有电脑)。教学内容为相应的比赛内容。

教学建议:首先,要明确这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学会如何与人协作,学会如何自我改进。其次,在培训前,应让学生自己读懂和理解参赛要求,只有待每一位学生都明确参赛要点后,才能开始课程教学。前期,教师可多在旁边观察并记录,让学生自己摸索解决方案;中期,让学生相互交流方案并相互做裁判打分,这不仅能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更能在模拟裁判中更进一步明确比赛要求;中后期,教师加强指导,协助每一队完成方案改进;后期,学生不断练习,并微调自己的方案。第三,每次课,都必须要求学生做好学习记录,从而能不断回顾总结,并激发出新的想法。第四,因为这类课程时间紧、强度大,学生容易气馁和感到枯燥,所以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互做小裁判的比赛,并且有明确的奖惩措施,奖惩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而定,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约定。

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在我国已经有很多学校在开展,但是并未形成理论体系。我国也十分缺乏很好的机器人校本课程教材。可见,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未来的发展十分广阔,且其发展的意义也毋庸置疑。希望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初中机器人教育的未来会更加灿烂和辉煌!

参考文献:

[1]彭绍东.论机器人教育(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2]吴良辉,杨青.深圳市初中机器人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兼谈《标准》的学习体会[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

猜你喜欢
机器人教育校本课程实践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浅论在中学开展机器人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绝知此事要躬行
关于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思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