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洋
辽宁精神卫生中心精五科 开原 112399
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生活质量分析
左洋
辽宁精神卫生中心精五科开原112399
【摘要】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抑郁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2周、4周、6周HAMD总分、减分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DS、SF-36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果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均可显著改善抑郁症临床症状,西酞普兰生活质量改善更佳,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抑郁症;安全性;生活质量
抑郁症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抑郁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组情感性障碍或心境障碍[1]。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境低落、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思维迟缓、躯体症状,严重者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甚至自杀行为[2]。临床对于抑郁症患者,多主张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5-HT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3]。西酞普兰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在国内应用不长,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见[4]。本文选择我院2010-01-2014-05收治的84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32~64岁,平均(47.2±3.1)岁,平均病程(16.4±3.6)个月,其中首发抑郁症18例,复发抑郁症24例;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30~63岁,平均(45.9±3.7)岁,平均病程(16.5±3.2)个月,其中首发抑郁症18例,复发抑郁症2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析与诊断标准的第3版中关于抑郁症的相关诊断标准[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8分;经本人或家属同意签字。
1.3排除标准癫痫史及妊娠哺乳期女性;严重自杀倾向、双相情感障碍及继发于其他精神疾病的抑郁发作;治疗前4周服用过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者及有严重药物过敏史;治疗前参加过其他试验者,不遵医嘱者[6]。
1.4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购自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00513)治疗,帕罗西汀20 mg/d,于清晨空腹口服。观察组采用西酞普兰(购自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治疗,西酞普兰20 mg/d,清晨空腹口服。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治疗效果。
1.5观察内容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治疗后2、4、8周末抑郁改善情况,减分率=(基线分-治疗后分)/基线分×100%[7]。采用席汉残疾量表(SDS)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SDS量表包括工作/学业、社交活动/业余活动、家庭生活/家庭责任3个方面,每个方面0~10分,分数越高残疾程度越重[8]。SF-36量表分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方面[9]。
1.6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所用软件为SPSS 20.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HAMD总分、基线分及减分率比较2组治疗后2周、4周、6周HAMD总分、减分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HAMD总分、减分率比较
2.22组安全性比较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2.32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2组治疗后SDS、SF-36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2组SDS评分比较
表4 2组SF-36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快,抑郁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跃居世界十大疾病中第4位[10]。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11],全球抑郁症患者已达2亿之多,终生患病率为5%,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已成为严重的医学、社会问题。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抑郁症,常用的药物包括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NE再摄取抑制剂等,各种药物疗效及安全性不一。
本组研究中所采用的西酞普兰有效成分为艾司西酞普兰,为高度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5-HT转运体选择性高,而对D1-5受体、组胺受体、胆碱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等无或有极低亲和力。同时,西酞普兰可经多种肝药酶代谢,对肝药酶无诱导作用,与蛋白结合力低,不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12-13]。上述药理学特点使西酞普兰起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更适于老年患者服用。研究显示,西酞普兰对HAMD、HAMA量表各症状因子均有很好的改善作用,CGI评价治疗后也有显著进步,抗抑郁疗效与既往SSRIs药物相同,起效更快,对青少年、老年抑郁症患者,对社交焦虑障碍、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对照组采用药物为帕罗西汀,属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为苯基哌啶类衍生物,可经消化道迅速吸收,可迅速提高5-HT神经突触间隙的5-HT浓度,但存在明显的首过效应,存在恶心、嗜睡、口干、失眠等并发症,且对生活质量改善不佳[14-15]。
本文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HAMD总分、减分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SDS总评分及工作、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各因子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西酞普兰可显著提高社会活动水平及生活功能。可能与西酞普兰具有更强的5-HT再摄取抑制作用有关。SF-36评分显示,观察组生存质量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均显著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改善效果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验证了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均可显著改善抑郁症临床症状,西酞普兰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更佳,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司天梅,舒良,丁新生,等.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5,38(4):222-226.
[2]穆小梅,冯晓萍,王秀梅,等.度洛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0,23(2):106-107.
[3]Clayton AH,Gommoll C,Chen D,et al.Sexual dysfunction during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with vilazodone,citalopram,or placebo: results from a phase Ⅳ clinical trial[J]. Int Clin Psychopharmacol,2015,30(4):216-223.
[4]马卓,陈月,冯婉玉.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12):897-899.
[5]Hellerstein DJ,Flaxer J.Vilazod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 evidence-based review of its place in therapy[J]. Core Evid,2015,20(10):49-62.
[6]Seripa D,Pilotto A,Paroni G,et al.Role of the 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 locus in the response to SSRI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late life[J]. J Psychopharmacol,2015,29(5):623-633.
[7]许律琴.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女性抑郁症疗效的对照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9,21(3):166-168.
[8]李进,申文武,刘阳,等.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试验[J].中国循证医学,2006,6(8):552-556.
[9]Zhang GF,Liu WX,Qiu LL,et al.Repeated ketamine administration redeems the time lag for citalopram's 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s[J].Eur Psychiatry,2015,30(4):504-510.
[10]张富,毛庆娟,施万平,等.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18(1):49-50.
[11]Ma Y,Li B,Wang C,et al.Allelic variation in 5-HTTLPR and the effects of citalopram on the emotional neural network[J].Br J Psychiatry,2015,206(5):385-392.
[12]邓方渝,王德燧,盛莉.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27):150-151.
[13]颜景祥,王健,杜波,等.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5):340-345.
[14]Adamson SJ,Sellman JD,Foulds JA,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combined citalopram and naltrexone for nonabstinent outpatients with co-occurring alcohol dependence and major depression[J].J Clin Psychopharmacol,2015,35(2):143-149.
[15]Lavretsky H,Reinlieb M,St Cyr N,et al.Citalopram,methylphenidate,or their combination in geriatric depression: 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Am J Psychiatry,2015,172(6):561-569.
(收稿2015-05-10)
【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6-0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