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伴颅内侵犯患儿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研究

2016-04-22 06:50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应对方法心理状态护理干预

张 静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六病区 郑州 450008



急性白血病伴颅内侵犯患儿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研究

张静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六病区郑州450008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伴颅内侵犯患儿的心理状态,并提出有效的社会支持、心理干预、血液儿科专业护理等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0-02-2014-07收治的35例急性白血病伴颅内侵犯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入组患儿的心理状态、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统计,且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患儿,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干预后进行再次调查统计,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儿的心理状态、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结果调查发现患儿的性别和民族差异与其社会支持的得分无相关性,而家庭状况和家庭月收入与其社会支持的得分有明显相关性。正常家庭的患儿在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和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单亲家庭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患儿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的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都明显高于月收入低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该组患儿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不明确性、信息缺乏、复杂性等疾病不确定感方面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干预后,患儿在应对方式方面,解决问题、自责、合理化评分上较干预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求助、幻想和退避的评分上无改善,相比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伴颅内侵犯患儿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和消极应对方式,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不良情绪。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伴颅内侵犯;心理状态;应对方法;护理干预

白血病在小儿恶性肿瘤中具第1位,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和心理健康[1]。颅内侵犯是白血病患儿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预后十分恶劣,抢救成功率较低,多在24~48 h死亡[1-2]。虽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该类患儿的长期生存率已有很大的提高,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正规化疗等,但这些治疗对于儿童来说,耐受性极差,有一部分白血病患儿常常会因无法耐受而放弃治疗等,而过往研究也发现,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3],护理干预的运用对于重症患儿坚持治疗有着很大的意义。基于此,我科室对2010-02-2014-07收治的35例急性白血病伴颅内侵犯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并加强护理干预,发现护理干预有着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5例急性白血病伴颅内侵犯患儿,纳入标准:(1)所有病理均经骨髓穿刺以及骨髓切片检查确诊,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2)均有家属陪护;(3)急性发病;(4)家属均亲属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1)患儿身体条件无法回答问卷问题;(2)患儿还带有其他并发症状。入组患儿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8~15岁,平均(8.9±3.3)岁。病情分布: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

1.2研究方法采用Zung编制的医院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和应对方式问卷(ways of styles scale questionnaire,WCSQ)进行问卷调查。所有问卷的问题都经医院儿科医生的修改,使其语言较符合患儿的语言习惯,使其能在正常状态下进行回答。通过现况调查了解急性白血病伴颅内侵犯患儿的心理状态,并根据不同心理状况实施护理干预。

1.2.1心理状况调查

1.2.1.1医院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采用Zung编制的医院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2个量表均包括20个条目,分4级进行评分,总分乘以1.125,取整数为标准分,SAS评分>50分为存在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评分>53分为存在抑郁,轻度抑郁为53~62分,中度抑郁为63~72分,重度抑郁为72分以上。

1.2.1.2疾病的不确定感: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进行调查,该量表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复杂性(8个条目),信息缺乏(7个条目)、不明确(13个条目)、不可预测(5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评分1~5分,满分33~165分。分数越高表明不确定感越强烈。

1.2.1.3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的支持,其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另一类是主观的支持,其是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关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国外的版本和维度各不相同,国内肖水源在参考国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支持量表。该量表有10个条目,包含主观支持(3条)、客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9~0.94,重测信度为0.92,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

1.2.1.4应对方式状况调查:本研究使用应对方式问卷由国内肖计划所编制,为自陈式个体应付行为评定量表,并经过了效度信度检验。该量表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应付因子,分为62个条目。每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否”。如选择“是”,则继续对后面的“有效”、“比较有效”、“无效”作出评估;如选择“否”,则跳过本题至下一个条目。同时根据应对方式的不同,将解决问题—求助归为成熟应对方式,幻想—逃避归为不成熟应对方式。而由于合理化应付因子既与“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应付因子呈正相关,也与“退避”,“幻想”等不成熟应付因子呈正相关,所以将合理化归为混合型应对方式。

1.2.2护理干预

1.2.2.1基本护理:该类患儿在治疗期间常有感染和出血的风险因素,要加强基础护理,对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及时向病人家属进行说明,使其主动配合护理。应加强对病人口腔和肛门的检查,指导患儿家属注意患儿口腔、鼻腔、皮肤、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的清洁卫生。护理组要对患儿体温变化及与感染有关的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如发现咳嗽、尿路刺激、腹泻、皮肤脓肿和口腔溃疡等及时进行干预。查血象1次/d,直到血象平稳,如血象不稳定要及时给予生白药或是进行保护性隔离。要绝对嘱咐患儿及其家属,保护患儿头部,避免磕碰,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致命性的颅内出血[4],对颅内出血的情况,应将患儿放置于平卧位,保持情绪稳定,头偏向一侧,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放置冰袋,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密切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和神志的变化。

1.2.2.2心理护理:要和患儿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使患儿家长对孩子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要树立坚定信念,又要对这一恶性肿瘤治疗过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经济负担困难性进行充分认识,以取得患儿和家长的配合,根据每个患儿的不同情况,在考虑到家庭经济情况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个体化康复方案;在常规白血病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讲解颅内侵犯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让患儿父母有一个客观的认识。给予患儿父母一个简答的治疗环境介绍,说明患儿情况,将患儿的治疗方案告知父母,对父母有疑问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避免过多的细节。告知患儿家长有效的抢救生存率还是很高的,讲解有关与疾病斗争的真实事例或故事,降低患儿家长的心理压力,帮助患儿父母建立治疗的信心[5]。及时评估患儿的不良情绪,对其进行反复疏导、解释和指导,鼓励患儿说出内心的感受,表达真实情感,减少患儿恐惧、焦虑的情绪[6]。

1.2.2.3加强社会支持:帮助患儿家庭与红十字基金会取得联系,目前有多项基金都推出了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救助项目,对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白血病患儿进行救助,对符合申请条件的对象,血液护理科可向项目指定医院提出申请,填写《项目申请表》,经街道社会救助所、市慈善基金会各区县分会审核,报市慈善基金会审批后组织实施。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双因素方差分析,护理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性白血病伴颅内侵犯患儿个体特征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本研究发现,患儿的性别和民族差异与其社会支持的得分无相关性,而家庭状况和家庭月收入与其社会支持的得分有明显相关性。正常家庭的患儿在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和总分上都显著高于单亲家庭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的家庭,患儿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的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均明显高于月收入低的家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儿个体特征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s)

2.2护理干预前后急性白血病伴颅内侵犯患儿心理状态比较本研究护理干预阶段,有3位患儿脱落,所有干预后研究组患儿为32例。调查发现干预后患儿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不明确性、信息缺乏、复杂性等疾病不确定感方面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护理干预前后急性白血病伴颅内侵犯患儿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比较从表3可见,护理干预后,患儿在应对方式方面,解决问题、自责、合理化评分上较干预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求助、幻想和退避的评分上无改善,相比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急性白血病伴颅内侵犯患儿心理状态 ±s)

表3 干预前后应对方式的关系 ±s)

3讨论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进行性贫血及各器官浸润等症状。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较高,疾病发展较为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不易被发现,然而一旦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则预后较差。颅内侵犯是急性白血病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发病较为突然,临床表现呈进行性、多发性、凶险性,病死率较高。本文结果显示,患儿的性别和民族差异与其社会支持的得分无相关性,而家庭状况和家庭月收入与其社会支持的得分有明显相关性。正常家庭的患儿在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和总分上都显著高于单亲家庭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的家庭,患儿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的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都明显高于月收入低的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缓解患儿父母的不良情绪,提高患儿父母的护理满意度有积极意义[8],我科室对急性白血病伴颅内侵犯患儿实施的护理干预手段有:加强基础护理,防止患儿的感染和出血情况发生,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消除家长对医疗护理存在的疑问,稳定父母的情绪,有效的缓解家属因患儿患病而带来的心理压力。护理干预结果表明,干预后该组患儿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不明确性、信息缺乏、复杂性等疾病不确定感方面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干预后,患儿在应对方式方面,解决问题、自责、合理化评分上较之干预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求助、幻想和退避的评分上无改善,相比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急性白血病伴颅内侵犯患儿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和消极应对方式,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不良情绪。

4参考文献

[1]程翼飞,张乐萍,吴珺,等.伴威胁生命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急性白血病患儿26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2):131-132.

[2]张玉霞,罗金梅,杜焕章.心理干预对重症手足口患儿康复和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1):102-103.

[3]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130.

[4]许丽璇.重症监护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护理[J].白求恩军医学院报,2011,9(5):389-390.

[5]刘芬.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9):139-140.

[6]李凤玲.护理关怀照护行为缓解儿科患儿家属心理问题的效果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61-63.

[7]王璐,邹湘,盛光耀.白血病患儿家长抑郁及焦虑情况的调查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 780-2 781.

[8]吴丽芬,刘恋,何娇,等.建立白血病患儿家长支持系统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4,28(8):964-965.

(收稿2015-02-04)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6-0133-04

猜你喜欢
应对方法心理状态护理干预
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地方本科院校口译教学现状与应对方法
大数据对媒体管理的作用以及应对方法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