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教师做好专业发展规划必要性的几点浅见

2016-04-17 04:23谢建平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愿景教师队伍办学

谢建平

(泉州台商投资区屿光中学,福建惠安362121)

引领教师做好专业发展规划必要性的几点浅见

谢建平

(泉州台商投资区屿光中学,福建惠安362121)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在薄弱地区乃至广大农村学校远未得到关注和重视,甚至是一个空白的领域。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落实“教师第一”管理理念的重要抓手,是形成学校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石,是实现校长办学愿景的重要推力。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教师第一;文化认同;办学愿景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教师根据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学校发展的规划,自我诊断,自主定位,谋求学校支持,寻求自我发展策略,以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是教师自我期望与社会期望的结合,是教师基于目标的自我管理,是从他律转化为自律的发展过程,是以整体的思维方式看待自身的专业发展。[1]在教育发达地区及名校,这不是新生事物。而在薄弱地区乃至广大的农村学校,这个问题则远未得到关注和重视,甚至是一个空白的领域。

放眼本区,乃至全市、全省、全国,结构断层、职业倦怠应该是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疲软的共性问题。编制短缺、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岗位设置,诸如此类的政策性因素影响,导致很多学校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结构断层,学科失衡。知识更新难、年龄偏大的教师,职务到手,待遇基本稳定,冲劲闯创基本缺失,习惯了安于现状;主管部门和学校基于本系统、本单位教师队伍稳定的考虑,在职称评聘、岗位设置等关系到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尽管都有量化竞评的规定和条例,但大都走不出论资排辈的思维习惯,致使年轻人挤堆成团,看不到希望,缺少工作动力,提振不起工作激情,缺少使命感和责任感。这就是为什么政府投入、社会支持越来越多,学校办学条件越来越好,而在很多学校内部,教师队伍精神状态却日渐疲软,干事创业的氛围日渐淡薄的重要原因,笔者所在学校也未能幸免。如何才能重振旗鼓,突破瓶颈,实现学校发展的美好愿景?这一定是深受诸如上述问题困扰的校长、乃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们殚精竭虑的问题,笔者也不例外。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几年间,遍寻良师,在多少个专家报告中寻求答案,在多少次高端培训里凝神求索,总是苦无对症良药!2016年4月21日下午,在华东师大校长培训中心聆听了王红霞副教授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讲座,一点灵光瞬间闪过,心中豁然开朗,或许这可以是一次值得期待的尝试。

一、引领教师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是落实“教师第一”管理理念的重要抓手

教师永远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学校发展的根本是教师的发展。遍览各地名校,无一不是把“教师第一”放在管理的重中之重。“教师第一”就是“以人为本”“以师为本”,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

“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实质就是尊重教师在学校的主人翁地位,重视其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意识和价值体现,目的是通过工作、生活和待遇上的人文关怀,通过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通过专业成长上的引领扶持,使其自发、由衷地喷薄出工作和成长的激情,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精神的激励、获得心理的愉悦,[2]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反观笔者所在的学校,十几年间,我们始终高扬“教师第一”的大旗,制度的建构、人文的关怀、成长的扶持极尽用心,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教师文化自觉的培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日常管理的状态和教师的精神面貌来看,仅仅是一种基于良心和责任的低水平的“自觉”。究其原因,问题应该出在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粗线条的引领上,仅仅着眼于创造条件和提供支持,主要依靠教师自我摸索、自我奋斗,未能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培训,促进教师队伍形成抱团拼搏的团队氛围;未能通过人生目标、知识资本和教育研究显性化的价值引领,帮助其理清专业发展思路,确立可预期、可持续的阶段性成长目标,使其不可避免地陷入循环反复、“为教而教”的怪圈,长此以往,激情殆尽,倦怠顿生。

落实“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不能只着眼于工作、生活上的人文关怀。相比于这种关怀,引领其形成明晰的专业发展规划,并为其在规划的实施、推进、成长过程中造势,点拨迷津,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帮助其一步步把规划变成现实,走好专业成长之路,比起其它有形的福利,这种无形的关怀才是最大的福利,才是对“教师第一”管理理念最好的解读和实践。

二、引领教师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是形成学校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石

形成文化认同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学校文化建设既反映硬件建设和办学水平,更体现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它不是简单的名言警句的排列,也不是简单的理念思想的展现,更不是一系列基于策划和包装的文化要素的堆砌。学校文化建设固然需要物质的载体、需要不菲的投入,但比这更重要的,是要创建一种共同体的感觉,就是要让师生员工能够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形成“我们感”,将自己归属于学校,自我认定是学校中的一员;就是要让教师迈进学校校门的时候能够发自内心地笑得出来,要让他们有一种“家”的感觉,就是要将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员工的精神家园。[3]只有在这种“我们”和“家”的意识的推动下,师生员工才能齐心协力,风雨同舟。

多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致力于以“精致·感恩·幸福”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内涵发展建设,我们在人文关怀方面的种种举措总是让周边兄弟学校的教师艳羡不已,可还是有个别教师说:我怎么就感受不到幸福?对于个别教师的这种情绪,笔者曾经有过这样的回答:幸福的感受需要心态,幸福的获取需要能力!现在看来,这个“能力”首先是笔者个人价值引领上的缺失。心灵恰如一片田园,不长庄稼就长草,如果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引领到位,他们的内心充斥着专业发展的美好愿景,道理“听得进”,支持“找得到”,目标“看得见”,能力“提得高”,本事“用得上”,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时有收获的快意,在成长的路上一路风雨一路歌,慢慢地感悟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并能不时迸发出把职业干成事业的冲动,那么我们的文化认同就形成了,学校内涵发展就具备了最可宝贵的“人和”因素。

三、引领教师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是实现校长办学愿景的重要推力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的确如此,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往往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走向。作为一校之长,应该转变在观念上,落实在管理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根,以学校发展为源”,努力提升专业水平和领导能力,形成和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有效地唤起教师的进取意识与创新精神,营造教师队伍的凝聚力,为实现学校办学的美好愿景携手奋斗。

而当教师对于自己专业成长的美好愿景尚且模糊甚至因为看不到希望而失望的时候,又怎能为了学校的愿景而奋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引领教师做好专业发展规划,就是要引领他们看到专业发展的美好愿景,这个愿景有实现的可能和希望,校长办学愿景的实现才能获得强大的推动力,这就是所谓的“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当然,今天的校长,无一不是戴着镣铐跳舞,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前文所述的政策性因素以及所在地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科研氛围,都不可避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然而,机会往往伪装成困难,不去试一下,怎么知道这不是一次凤凰涅槃的机会呢?

[1]王红霞.教师专业成长规划[Z].华东师大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专题讲座,2016-04-21.

[2]刘东升.学校情感管理初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杨全印.学校文化建设[Z].华东师大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专题讲座,2016-03-28.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愿景教师队伍办学
冬日的愿景(组章)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